每日經濟新聞 2012-08-18 10:18:01
每經記者 李新江
即使在上半年債券市場經歷大牛市之后,仍然有些債券型基金無法為投資人帶來正收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本周四,長盛同禧信用增利C今年以來虧損4.49%,在全部債券型基金中墊底,銀華永泰虧損1.3%,長盛積極配置虧損0.51%。即使一直將固定收益類產品作為主打的富國基金旗下富國可轉債,在今年上半年的牛市中也未給投資者賺到一分錢。
可轉債基金難賺錢
根據好買基金網最新披露的凈值數據,富國可轉債基金最近一年凈值折損已經拉大至8.40%,在經過上半年債市牛市之后,上半年該基金收益率0%,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墊底。
從該基金凈值走勢來看,成立一年多時間以來,富國可轉債已經虧損-11.70%,目前累計凈值只有0.88元。實際上,除了富國產業債、富國匯利分級排名靠前外,富國旗下債券型基金中,包括富國優化增強和富國天豐強化等債基表現也很一般。
按照富國可轉債二季度末的持倉結構來看,凈值大幅下滑與其持有券種過于集中有關,其持有中行轉債、石化轉債和工行轉債的比例分別占到凈值的42.94%、26.99%和26.97%,其他持倉的12只轉債最高持有比例不足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工行轉債近期的大跌,以及富國基金重倉金融類個股大跌,成為富國可轉債業績下滑嚴重的罪魁禍首。富國可轉債截至二季度持有工行轉債近8億元,7月份在該券上虧損4600余萬元,已經全部吃盡基金二季度2800元的利潤。
不忘規模沖動
固定收益投資一直被認為是富國基金戰略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就在日前,在上報理財基金的同時,富國暫時撤回了籌備已久的21天發起式理財基金,轉而上報了另一只基金——富國純債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在此之前,富國曾撤回已上報的基金,專心籌備短期理財產品。
匯添富基金公司憑借短期理財基金火爆的市場反響,規模一舉超越富國基金。在這一節骨眼上,富國基金希望反敗為勝的沖動不言而喻。不過目前匯添富基金公司管理規模超過富國100億元,重新奪回規模排行榜第十把交椅難上加難。
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在未做好業績之前,將主要精力放在新基金發行上,不免有些本末倒置。
長盛債基失陷銀行股
與富國基金相比,長盛同禧的墊底,與其基金經理蔡斌對銀行股頗有偏好有關。
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銀行股幾乎成為長盛同禧唯一配置的股票,其持有銀行保險行業市值占其股票投資市值的65.74%,成為市場上配置銀行股比例最大的債基。其持有興業銀行40萬股,較一季度末增持5萬股;持有交通銀行90萬股,環比增持30萬股;持有浦發銀行50萬股,環比增持10萬股;另外還持有深發展A和中國平安等。
五月份銀行股出現暴跌,成為長盛基金公司凈值受損的主要原因。長盛旗下長盛積極配置也因為重倉股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和深發展A股價下滑,遭遇較大幅度的凈值沖擊。目前長盛積極配置年內收益率-0.16%,在債券型基金中表現亦是不佳。
“購買債券型基金同樣應該關注股票倉位,債基雖然股票倉位整體較低,但是由于個別基金經理持股風格集中,一旦遭遇行業暴跌,基金凈值同樣會遭遇重挫。”上述北京基金研究人士指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