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8-18 09:13:51
一位從事海外并購的金融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也比較傾向于通過海外銀行融資,主要原因是歐美等國家的貸款利率相比國內要低一些。
每經網上海8月18日電(記者 王霞) 據彭博報道,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光明食品”)在法國購買酒莊、在英國收購麥片廠商,而它的借貸成本卻下降了三分之一,因為外國銀行都希望能夠跟中國企業加深關系。
一位從事海外并購的金融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也比較傾向于通過海外銀行融資,主要原因是歐美等國家的貸款利率相比國內要低一些。并且,海外銀行親睞中國有實力的企業,甚至會給予借貸優惠。
外媒稱光明食品獲得8億離岸貸款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稱,光明食品集團借貸大約8億美元,利率為Libor加 230基點。有銀行業人士稱,這是向中國企業首次提供沒有附加費用的離岸貸款。根據彭博匯編的數據,本季度美元貸款利率平均為Libor加 344.1個基點。
對此,光明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Weetabix的收購目前還在融資當中。對于具體的利息,由于現在還在海外融資洽談中,“具體的數額還沒有最終確定。”
“無論是通過海外的融資平臺還是國內融資平臺,按照相關市場標準進行運作。不管是海外銀行還是國內銀行,按照市場規則進行運作是第一位的。”潘建軍告訴記者。
今年5月份,有媒體報道稱,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正就貸款約10億美元(約62.79億元人民幣)試探各銀行的意向,這筆貸款可幫助光明食品從英國Lion Capital手中收購英國谷物生產商Weetabix。
對于融資一事的進展,潘建軍向記者表示,已經有很多的銀行包括海外銀行想為公司提供這項服務,并且多家海外銀行“主動與我們接洽。我們在相互比較,還在考慮中。”
如此看來,雖然光明集團方面對于利息是否得到優惠一事“不予置評”,但公司的海外融資確實得到了不少海外銀行的親睞。
而就在去年下半年,就有數家海外銀行加入光明食品(集團)3.15億美元(約折合人民幣20億元)三年定期貸款案,以支持該公司對澳洲食品公司Manassen Foods Australia Pty Led控股權的收購。據了解,澳新銀行(澳盛銀行)和澳洲國民銀行為該聯貸案的委托主辦行和簿記管理人。
海外銀行親睞中國優質企業
一位從事海外并購的金融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也比較傾向于通過海外銀行融資,主要原因是歐美等國家的貸款利率相比國內要低一些。而像光明這種比較大的企業也比較容易獲得外資銀行的青睞。
“之前很多海外投資是由中國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作出的,這些交易幾乎都得到了中國國有銀行低息貸款的資助。但是近年來,即使是國有企業,也越來越多的開始在海外融資。”上述金融人士向記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當前,亞洲其他地區的貸款量正在下降,因為全球經濟低迷導致企業不愿負債,但與此同時,中國企業舉債進行跨國收購的交易卻在增長。彭博數據顯示,交易額已經 比去年的1006億美元增長了20%。
近幾年,中國政府加強了其實施10年之久、鼓勵本國企業“走出去”的政策,尤其是通過國際并購。以光明食品集團為例,就在今年6月底,光明食品集團旗下上海糖酒集團(下稱“上海糖酒”)簽下了控股法國DIVA波爾多葡萄酒公司70%股權交割協議書,成為中國企業首次收購一家法國葡萄酒商。
但在此前,光明食品就在不斷嘗試在擴大海外業務,其曾相繼與澳大利亞企業CSR的糖類業務、英國聯合餅干公司(United Biscuits)、美國維生素零售商建安喜(GNC)、全球第二大酸奶品牌——法國優諾(Yoplait)傳出收購“緋聞”,但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功。
數據顯示,在2006年至2010年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金額達到2200億美元,與截至2005年底中國企業累計投資于150個國家的260億美元相比,增長了近10倍。
前述金融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很多海外銀行希望與中國企業進行合作,參與中國企業的海外融資。“但是也有一些企業,海外銀行并不愿意與其合作,得不到海外銀行的認可,主要還是看企業自身的實力。只有在中國實力比較強的企業海外銀行才愿意給予借貸,甚至是得到貸款的優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