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8-17 07:58:19
京東商城高級副總裁吳聲稱,其實很多時候“價格戰”并不是“價格戰”,而是系統戰、技術戰、運營戰。
每經記者 曹晟源 實習記者 彭小東 發自成都
由京東商城挑起的電商混戰,繼續硝煙彌漫,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似乎還沒有收手的意思。昨日(8月16日),他繼續在新浪微博上稱“沒有耐心陪著蘇寧10元、10元地降價了”,“和蘇寧的戰爭早著呢”。
從8月14日發出第一道“價格戰”戰書至今,劉強東似乎是整場大戰的導演者。大戰之初,甚至京東內部員工都表示“不知情”與“意外”。不過,另一種聲音開始出現,京東發起的第三次電商混戰的“始作俑者”其實不是劉強東,是吳聲。劉強東只是在前臺操作而已。昨天,這個“幕后的推手”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
4個月前曾微博暗示“價格戰”
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揚昨日爆料稱,這個價格戰的“始作俑者”其實不是劉強東,是吳聲,劉強東只是在前臺操作而已。他甚至表示,劉強東和京東公司,對整個生態環境的運營非常老練。
昨日,京東商城高級副總裁吳聲,在易觀國際舉辦的首屆中國電子商務發展開放論壇間隙,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吳聲表示,“價格戰”的核心其實不在價格,而是“大家電網購”時代的來臨。
電商混戰第二天,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微博上稱,“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測試戰’,是京東和蘇寧對各自的高流量沖擊力、物流承受力、制造商供應鏈、資本管子等能力的全面測試”。
對于外界這種“蓄謀論”的觀點,吳聲坦言“(京東)確實有準備”。至于準備,這還要追溯到4個月前吳聲的一條微博言論。8月15日,吳聲又轉發自己在4月22日的一條微博,這條微博拋出了“大家電和京東關系”的言論:無論講5000億還是更多,都敵不過人們喜新厭舊的能力,互聯網重新定了這種能力,這個能力又催生了新的紅利,只要品牌與渠道真正沉入年輕人的消費語境里,賣法的變化就是新的價值。
這種賣法變化,就是吳聲昨日所言的“大家電網購”模式。
實為“大家電網購”的拉幕之戰
大家電體積龐大,在配送、售后等方面有著諸多不便,在網購中常處于次要地位。京東這次高調的行為,似乎也是想以此次大戰為契機,拉開“大家電網購”的序幕。
吳聲稱,其實很多時候“價格戰”并不是“價格戰”,而是系統戰、技術戰、運營戰。他解釋說,比如訂單雖然暴漲,但網頁載入很慢,消費者的體驗就會變差;又如,配送是否快捷,售后服務是否到位,都影響到消費者的選擇。
亞馬遜副總裁方淦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類似的看法:“消費者都是很理性的,他知道價格的優惠是短期行為,不可能長期。大家價格差不多的時候,他就會去看服務、看體驗”。
對于這場大戰,吳曉波在微博上預計,最終雙方都將以資金的方式宣布勝利,其最重要的戰果是“消費者習慣的決定性轉移”。
吳聲對此表示認同。他說,“此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很多人說‘誰價格低我就遷移’,其實不是這樣,不是簡單的價格高低產生遷移,而是消費者完整的購物流程體驗。”吳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樣表示。
吳聲的這一言論似乎和京東多次高調挑起的價格戰有著較大的矛盾。于此同時,京東的財務數據也一直被外界質疑,公開財務數據顯示,京東在2011年凈虧損超10億元,毛利率僅為5.5%。實際上,亞馬遜在美國市場上一直虧了7年才賺到第一筆錢。在方淦看來,“(大打價格戰的)這條路還是要走一段時間的。”
對于多家電子商務公司的價格混戰,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認為,在經濟增長放緩的今天,大家電廠商需要進一步刺激擴大內需消費,需要換季清理庫存。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