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06-23 11:23:53
青島金宇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全強:一噸(虧)3000元到5000元之間。十萬噸棉花,兩三個億,(對企業意味著什么?)倒閉。(現在有嗎?)我看,銀行的還貸馬上到來,很容易趴下。
有看多棉花賠錢的,也有看空規避了風險的。王全強的公司去年年初大大壓縮了進口棉花量,從每年的進口10萬噸壓縮到4萬噸,增大了倉儲面積,不僅沒虧反倒盈利。
青島金宇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全強:帶來相對的收入,多一千萬的收入。
棉企批量倒閉 出國種棉花回國銷產品
我們記者采訪的時候,有棉花貿易商們形容說,08年的經濟危機像疾風驟雨,而這次的經濟不景氣卻更像“溫水煮青蛙”,不僅棉商們看不到棉價反彈的希望,棉花企業也是希望渺茫。記者在素有“全國棉花第一都”的山東濱州市看到,很多棉紡廠在艱難度日,有的甚至已經關門倒閉。棉花跌價了,棉紡廠的原料就更便宜,為何也經營艱難呢?來看記者的調查。
號稱“中國棉花之都”的濱州市距離青島港有400多公里,但是港口的棉花銷售都直接受制于這里的用量,這里的棉紗出口量曾占到全國的四分之一。記者在這里看到,很多紡織廠牌子還在,企業卻已經人去樓空。
記者看到,棉紡廠偌大的院子里,幾乎所有的門都上了鎖,而且鎖都已經生了銹。連墻外的制冷機上也已經銹跡斑斑。車間里紡紗機原封不動停在這里,上面的棉絮已經落滿了灰塵。
當地人告訴記者,這家紡織廠已經停產一年多,廠房設備正在等待處理。而就在相隔不遠,記者看到,另一家紡織廠雖然牌子還在,但已經更名易主了。
調查中記者發現,濱州的這一條街上有十家左右的棉紡廠,而停產倒閉的企業就有三四家。當地人告訴記者,過去是企業找不到工人,現在是工人找不到企業。調查中記者看到,一些就算撐得住的企業也在想方設法謀出路。
這家企業就是咬著牙花了2000多萬更換設備調整方向,以前產品百分之五十是出口,現在全部轉向內銷。同時對進口棉花采取隨用隨買的辦法。
山東惠民魯潔紡織公司董事長趙汝恒:現在在庫里存的有500多噸,一天用30來噸,十天半月的。
由于國內棉價仍然高企,去年開始他們又利用棉種的優勢,在蘇丹種植了3萬畝棉花,而且獲得成功,將來準備擴大到四十萬畝。
山東惠民魯潔紡織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汝恒:能收獲2000來噸棉花,一噸去了費用,最起碼能掙3000塊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