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6-22 13:06:57
1-5月份累計,同比增長率已由1-4月份的-9.3%成功轉正,提升了23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已走出低谷,趨好態勢明顯”。
每經網浙江6月22日電(記者 徐杰) 飽受經濟“空心化”的溫州經濟逆勢之下實際了順勢增長。
溫州市經信委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稱,今年1-5月份,溫州市完成工業投資116.5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5月當月完成40.35億元,環比增長27.57%。1-5月份累計,同比增長率已由1-4月份的-9.3%成功轉正,提升了23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已走出低谷,趨好態勢明顯”。
“工業投資的逆勢增長一是與現任領導特別重視投資有關,二則因為去年以來,溫州通過合并組建國有集團公司等系列舉措帶動投資產生了效應。”溫州大學商學院常務副院長、經濟學博士張一力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認為,當前,溫州不僅要實現工業投資的增長,同時更要通過投資來帶動經濟轉型。
由負轉正
根據溫州市經信委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溫州市完成工業投資116.5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5月當月完成40.35億元,環比增長27.57%。1-5月份累計,同比增長率已由1-4月份的-9.3%成功轉正,提升了23個百分點。
數據還明確,從投資總量看,超過衢州市、舟山市和麗水市,全省排名由第9位上升至第8位。從各縣(市、區)情況看,各地工業投資都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經濟開發區、洞頭縣、平陽縣、蒼南縣和樂清市增長較快,但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和瑞安市依然為負增長。
從用電量也可以看出,2012年5月份,溫州電網系統供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54%,增幅同比降低(去年同期為8.84%)13.38個百分點;比2012年4月同期(2012年4月份系統供電量增長率為-3.57%)增幅環比降低0.97個百分點。而6月1-10日,溫州電網系統供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0.91%,增幅同比降低(去年同期為2.95%)2.04個百分點;比2012年5月同期(2012年5月1-10日系統供電量增長率為-3.05%)增幅環比上升3.96個百分點。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從2010年8月開始,溫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速從29%的高位回落,今年1-2月份的增速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溫州今年一季度重點稅源行業稅收出現負增長。一季度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136.1億元,同比增長0.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8.4億元,同比下降0.8%。
“早先比較貧窮,位置比較偏,再加上一貫以來的重商文化,溫州改革開放進行得比較早,體制比較靈活,經濟上取得不錯的成績”,浙江省發展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對于近年來經濟突然慢了下來,“相對其他地方改革步伐邁進,溫州體制靈活越來越不明顯,再加上因素制約,成本因素越來越敏感,缺乏制造業,另外主觀上有些企業轉型升級重視不夠,產業空心化等”,“發展增速滯后以客觀原因為主。”
數據顯示,2010年,溫州市人均GDP在浙江排名倒數第三,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指數甚至位列倒數第一。而就促進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2010年溫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僅為930億元,只有34.1%,而浙江省是46.6%,全國平均投資率是55%,溫州在浙江省排名靠后,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靠投資生力
“前幾個月的負增長與經濟大環境有關,陳德榮來到溫州后,對工業經濟進行補課。去年以來,通過合并成立了大的國有集團公司,國有集團帶動投資,開始發生了效應。”張一力還記得,前陣子,溫州市針對工業投資專門召來了一個會議,會議上針對每個項目進行點評分析,現場解決。
“前任市委書記招商引資的工作重點不同,現任領導特別重視投資,認為工業投資是溫州經濟的短板, 考核的重要指標就是投資情況,將工業投資擺到很大的位置。”曾擔任溫州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 、政策研究室有關人士認為。
“相比較而言,溫州這些年經濟發展緩慢,轉型升級步履艱難,其直接原因是投入不足,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發展環境不佳,發展環境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創新不足。”世界溫商大會前夕,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接受媒體采訪是稱。
陳德榮認為,投入不足是溫州經濟發展滯后的主因,而環境不佳又是投入不足的主因。“投入不足不是溫州人沒錢,也不是溫商對溫州沒感情。”在陳德榮看來,溫州亟需對包括體制創新、項目審批、城市平臺、形象環境、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環境要素進行改善。世界溫商大會上,陳德榮號召世界溫商回歸溫州反哺家鄉,并表示將通過推進生態型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建設、創建公共服務型政府等措施改善溫州整體環境。
《每日經濟新聞》獲悉,溫州2010年全年的工業性投資為300億元,2011年為330億元,溫州今年將“努力掀起一輪工業投資建設的高潮”,全市工業性投資將達到600億元,技改投入200億元,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達到85億元,新對接落地重大產業項目20個以上。
其中,“溫州市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對各縣市工業性投資工作進行一次通報排名,不定期地對重點地區、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進行專項督查,督促各地加快投資和技改的進度,確保完成全年投資和技改
“當前,不光要看到工業投資的增長,更應看到通過投資來帶動經濟轉型。”張一力以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