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2-02-27 08:47:52
編者的話:大盤藍籌股在證監會反復倡導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的引領下,開始被投資者認同,走勢開始越來越強勁。上周大盤藍籌股集中的滬深300指數放量大漲,周漲幅達4.37%,跑贏上證指數0.87個百分點,成交量也較前一個交易周放大近4成,大盤藍籌股的春天正在走近。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總市值在100億元以上、市盈率12倍以下、上周被機構積極吸籌的大藍籌有39只,行業屬性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務、交運設備、交通運輸、建筑建材和機械設備等5類。本版今日從以上個股中選出機構看好、大單資金凈流入、技術圖形向好、估值優勢明顯的四類16只個股進行梳理分析,以饗讀者。
海螺水泥(600585)業績大幅預增 18家機構給予買入評級
海螺水泥作為總市值100億元以上的水泥行業龍頭企業,一直以來受到眾多機構的密切關注。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有18家機構對公司股票做出“買入”評級,10家公司給予增持評級,成為大盤藍籌股中買入評級最多的個股。
基本面
凈利潤同比增長80%
海螺水泥為中國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和供應商,2012年獲福布斯亞太地區最佳上市公司50強排名第三。
據悉,公司預計2011年1-12月凈利潤同比增長80%以上,上年同期凈利潤為617140.28萬元。業績變動原因為產品銷價不斷提升、銷量不斷增長。
對此,中金公司表示,此前預期公司業績增速為95-100%。根據公告和依據價格及成本的測算,估計海螺水泥2011年業績可能會低于市場預期。業績低于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噸毛利低于預期。公司三季度噸毛利127元,四季度噸毛利可能進一步回落至100多元,比預期低約20元。噸毛利低于預期的原因可能是:一是,4季度價格逐月走弱,低于預期;二是,人員工資獎金、停窯等費用四季度集中計提,超出預期;三是,12月多條生產線投產,折舊超出預期。
根據業績預告顯示,招商證券(600999)分析認為,2011年每股收益應該在2.1-2.2元左右,如果按85%增長來預測,2011年公司凈利潤114.17億元。前三季度90.55億元,四季度單季度23.6億元,預計噸凈利為50元左右,四季度由于需求壓力體現導致水泥價格的逐月下降應該是噸凈利環比下滑的主要原因。
行業背景
今年景氣度前低后高
據悉,2011年1-12月份,全國水泥產量同比增長16%,其中12月單月增長7%,同比增速較10月和11月回落。中金公司分析認為,2011年水泥行業的需求可謂是淡季不淡,旺季不旺。2011年上半年四萬億項目翹尾,需求尚可,但是下半年,政策收緊加上水泥產能投放,導致供需狀況下滑,價格和盈利能力走低。預計2012年,需求前低后高。
另據悉,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目標為,到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前10家企業生產集中度達到35%以上。水泥行業兼并重組蘊含投資機會,協同處置發展空間也很大,2015年協同處置線比例達到10%,把水泥企業打造成循環經濟企業,成為城市“凈化器”,是未來水泥行業發展的方向。
考慮到水利建設投資加快、房地產新開工下半年有望恢復,民族證券預計2012年下半年需求將會重新啟動;同時政策持續微調提供估值修復機會,維持行業“看好”評級。
對于水泥行業今年的發展,中信建投分析認為,2012年供需格局較2011年差,噸凈利回落已成共識。水泥受投資放緩影響,需求快速回落,但產能仍有釋放,依靠企業間協同限產保價在弱市下很難維持高毛利水平。水泥供需格局趨于惡化,2012年華東水泥凈利下滑市場已達成共識,只是對下滑幅度難以把握。加之一季度行業本身是需求淡季,企業停窯檢修等因素,量價齊跌會導致業績同比有較大回落。維持水泥行業全年業績前低后高判斷,短期行業負面因素累積對股價形成持續壓力。
機構預測
估值相對安全
目前,公司估值已相對安全。中信建投預計2012年銷量1.8億噸,按62元/噸凈利估算,則對應每股收益2.05元,對應市盈率8倍,即使按惡化情況噸凈利恢復到2010年3季度40元/噸水平,則對應2012年每股收益1.32元,對應市盈率12倍。整體估值已進入相對安全區域,維持“增持”評級。預計2011-2013年每股收益分別為2.26元,2.05元和2.31元。關注水泥價格變化情況。
對于公司未來的盈利預測,瑞銀證券表示,調低海螺水泥A每股收益預測值后,相應地將其目標價從40.50元下調至29.88元,基于2012年12.5倍的預期市盈率得到目標價。維持“買入”評級,因為海螺水泥A當前股價所對應2011年—2012年預期市盈率倍數僅分別為7.0倍—6.5倍,所對應的企業價值/噸僅為70美元/噸。當前估值足夠便宜,已反映了影響盈利的下行風險因素。
隨著通脹回落以及鐵路、水利等定向寬松政策出臺,世紀證券認為宏觀政策面已見底向好,預測2011年-2013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別為2.40元、2.58元和2.88元,市盈率分別為7.09倍、6.57倍、5.89倍,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中國銀行7.05倍估值仍處低位
目前,總市值在100億元以上,且上周被機構不斷買入大盤藍籌股中,中國銀行以7.05倍的市盈率成為估值最低個股。
從公司基本面來看,目前中國銀行主營收入同比增長21.17%,凈利潤同比增長21.52%,凈資產收益率19.15%,每股收益為0.35元,每股凈資產為2.4864元,每股公積金為0.4171元,每股未分配利潤為0.726元,每股經營現金流為0.61元。
業績方面,公司2011年三季報披露,集團實現利息凈收入1,673.02億元,同比增加264.98億元,增幅18.82%。集團凈息差2.10%,比上年同期上升0.06個百分點;集團實現非利息收入779.77億元,同比增加163.61億元,增幅26.55%;集團業務及管理費739.36億元,同比增加105.01億元,增幅16.55%;集團成本收入比(中國內地監管口徑)30.14%,比上年同期下降1.20個百分點,經營效率穩步提升;2011年9月末,集團不良貸款總額618.80億元,比上年末減少5.90億元;不良貸款率0.99%,比上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223.01%,比上年末上升26.34個百分點。
最新中行轉債轉股變動情況報告書披露,截至2011年12月末,匯金公司持有公司A股股份1887.01億股(截止9月末持有1885.53億股);前十大A股股東中4家保險、1家基金、1家券商信用擔保賬戶合計持有9.9億股。2011年三季報披露,股東人數持續減少,籌碼趨于集中。
中國銀行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是中國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之一,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擁有遍布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絡,其中境內機構超過10000家,境外機構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后成為香港、澳門的發鈔銀行。
上海證券表示,近三年來,中國銀行的核心資本占比分別為 78.27%、76.63%、74.50%;按各類資本構成占比 11 年上半年排名來看,前 3 位分別為儲備(40.67%)、股本(30.22%)、次級債(13.27%);公司的資本來源中首要是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等儲備項目,次級債占比相對較低,仍處于規定上限之下,仍有發行空間,且未來可轉債轉股后次級債存在更大的發行空間。
同時,上海證券給予公司股票“大市同步”評級。認為,從3 季報情況來看,中國銀行的生息資產同比增長14.43%,與上市銀行均值持平,公司的凈息差為2.10% ,2009、2010 年分別為2.04% 、2.07% ,在上市銀行中處于較低的位置,當前“價量”不存在明顯催化因素。
據民生證券測算,公司2011-2013年每股收益為0.48元、0.57元、0.66元,首次給予“謹慎推薦”評級。
中國建筑周大單凈流入23428萬元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與財匯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建筑上周被大單資金積極介入,周累計資金凈流入23428.43萬元,位居低市盈率大藍籌首位。
數據顯示,該股上周開盤價為3.20元,周最高3.37元,周最低3.12元,上周收盤價3.35元,周漲幅6.01%,周換手3.97%,周成交量502萬手,區間成交金額16.36億元,跑贏上證指數2.51個百分點。
中國建筑是中國最大的建筑房地產綜合企業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具備各類高等級專業資質723個,其中特級資質17個,是中國各類高等級專業資質及特級資質最多的建筑企業集團之一(為我國唯一一家具備房建、公路、市政三項特級資質的企業)。公司已連續五年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2010年排名升至第187名,較上年提高105個名次。
從基本面看,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46.37%;主營收入同比增長38.59%;每股收益0.32元;每股凈資產2.84元;每股公積金0.9985元;每股未分配利潤0.7928元;每股經營現金流-1元;凈資產收益率8.9%。公司擬披露年報日期為2012年4月28日。
從股東結構來看,前十二大流通股東中(有三家并列第十名),4家保險和3家基金合計持有16.68億股(上期為4家保險和3家基金合計持有14.11億股);其中,中國人壽個人分紅持有4.98億股(較上期增加9769萬股),為排名第一的流通股東。股東人數持續減少,籌碼趨于集中。
一個月內有9家機構對公司股票給予“買入”評級,8家機構給予“增持”評級,券商機構對該股十分看好。安信證券表示,隨著國內房地產調控的持續,我們預計公司業績增速將出現下降,維持之前的盈利預測,預計2011-2013年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44、0.58和0.71元,增速分別為41.9%、32.5%和22.8%。公司經營管理狀況優良公司估值無論縱向還是橫向比較均處于低位,維持“買入-A”的投資評級,維持12個月目標價4.4元。
光大銀行(601818)走勢穩健技術形態好轉
從目前光大銀行的走勢來看,該股運行穩健,均線系統呈向上發散的走勢,5日均線已上穿10日均線,日K線已站在均線之上,5日、15日、30日均線已對股價形成有力的支撐作用。
從公司業績來看,2011年度公司每股收益0.45元,每股凈資產2.38元,凈資產收益率20.34%;實現營業收入460.29億元,同比增長29.55%,實現凈利潤180.38億元,同比增長41.03%。
從公司基本面來看,光大銀行的主營收入同比增長28.35%,凈利潤同比增長40.51%,凈資產收益率16.3%,每股收益0.35元,每股凈資產2.25元,每股公積金0.4712元,每股未分配利潤0.3907元,每股經營現金流為0.55元。
公司是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部設在北京,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0個經濟中心城市設立機構網點605家,其中一級分行33家、二級分行19家、營業網點(含異地支行、縣域支行、同城支行及分行營業部)553家。是中國第六大股份制商業銀行。
愛建證券預計公司2012-2013年凈利潤分別為228.29億元、280.94億元、對應每股收益為0.56元,0.69元,BVPS2.89元,3.47元,對應的市盈率5.3倍,4.3倍,對應的市凈率1.03倍,0.86倍。運用DDM模型,給予公司10%的股權回報率進行估值,公司的目標價為3.32元,給予公司“推薦”評級。
全年光大銀行的信貸成本也將保持平穩,預計同比也將會有釋放撥備的情況。東邊證券表示,維持前期盈利預測,雖然目前估值水平偏低,但是由于其基本面在可比同業中缺乏亮點,而且公布的業績快報并沒有超越市場預期,因此暫時依舊維持中性評級。
中國鐵建(601186)
華泰證券(601688)近期去公司調研,通過交流,公司對未來鐵路投資比較樂觀,但是考慮到723動車事故和鐵道部人事變動,判斷未來鐵路投資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即使總投資額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基于審慎原則,鐵路降速等運營,投資周期非常可能加長,投資強度相應降低。在這種局面下,對公司而言利弊互現,短期鐵路板塊業績爆發不可能,但是工期更加科學卻利于公司盈利。短期看,公司資金壓力比較大,尤其是在鐵道部融資出現困難的情況下,公司鐵路工程回款速度不會太快。給予5.30元的目標價,維持“推薦”評級。
農業銀行(601288)
海通證券(600837)預計公司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39元、0.47元和0.53元。目前股價對應2011-2013年市盈率分別為6.79倍、5.64倍和5倍。公司上市經營效率顯著提升,網點和區域優勢以及較低貸存比有利于進一步的規模擴張,另外如果風控質量能夠進一步加強,資產質量方面仍有改善空間。因此,維持公司“增持”評級,對應目標價3.12元,對應2011年8倍市盈率。
中信證券(600030)認為公司去年3季度資本充足率環比持平,保持在11.9%,未來需要提升可持續的資本補充能力,公司在縣域金融領域規模增長和定價能力表現出色。預測去年4季度公司盈利仍能保持高位,全年業績存在較大上調動力,維持“增持”評級。
中國中冶(601618)
中金公司認為鑒于公司主業冶金工程市場短期內難以復蘇,非冶金市場開拓存在不確定性,我們將公司的評級由“審慎推薦”下調至“中性”,H股未來12個月目標價為1.7港幣,對應2012年6倍市盈率。未來股價推動因素來自于公司海外礦產資源的逐步投產。
申銀萬國認為去年三季度公司高管增持公司股份彰顯了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與決心,考慮到海外市場的開拓給冶金工程主業帶來了機遇,以及相關多元轉型的深入推動非冶金工程、資源開發、房地產業務持續增長,維持公司“增持”評級,預計11、12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25、0.33元。
北京銀行(601169)
銀河證券預計公司此次定增完成后,資本充足率得到提升,增加新增貸款額度,凈利潤增長預期進一步強化。并且隨著城商行異地擴張監管標準明確,公司全國布局有望加速。預計公司2012年盈利增速20.3%,目前股價對應2012年1.03倍市凈率和6.8倍市盈率,維持“謹慎推薦”評級。
國信證券認為,從去年從三季報看,公司的存貸款均保持了較快擴張,存款資源、成本控制和異地擴張等優勢均得到保持,資產質量保持穩定,定增將保障和提升未來各項業務的持續擴張速度。預期公司的全年業績將表現良好,定增對每股收益有小幅攤薄,但對BVPS有較明顯增厚,若定增在年內完成,則公司2012年的市盈率和市凈率估值分別是6-7倍和1倍,估值較低,維持“謹慎推薦”評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