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四成未接新訂單 浙江部分民營船企只能撐到下半年

2012-02-22 01:24:2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浙江溫州、臺州    

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浙江溫州、臺州

中國·東方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造船)老板被傳“跑路”,讓原本備受關注的造船行業更增添一絲擔憂。盡管東方造船方面明確否認了“跑路”傳言,但因銀行貸款而飽受資金困擾卻得到了公司內部人士的承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實地調查了解到,包括東方造船在內的浙江不少民營造船企業境遇堪憂,不少中小船廠不得不關門歇業,威武高大的龍門吊下面空空的船臺無人打理。就算是眼下看似熱鬧的船廠,盡管工人們正在起勁地工作,但他們的老板卻在為企業沒有新訂單而擔憂下半年。

資金緊張、船價暴跌、成本攀升已是困擾浙江民營船企老板的夢魘,不少船企老板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談時坦言,實際上有訂單也不敢接,接了就是虧損。同時,船東棄權的現象也常有發生,部分造船企業不得不將賣不掉的船自我投入運營,希望掙得微利。

船廠之困

2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浙江溫州轄下的樂清市,從黃華鎮至柳市鎮的甌江口上,集聚了二三十家民營造船企業,不少造船廠處于半歇業狀態,甚至有部分造船企業已經關門歇業或轉行。

而此前飽受媒體熱議的東方造船就在此地,位于柳市鎮下的七里港馬道頭。

20日下午3點多,記者探訪了東方造船位于溫州樂清的該造船基地。據場地不遠處一個車間師傅介紹,該基地春節過后尚未開工,他還指著最近的一條船說,“這條船快造好了,但聽說沒人要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為此,記者來到基地對面的東方造船集團的辦公大樓欲就相關問題采訪及求證,記者撥打了公司幾位副總的辦公電話,但一直都無人接聽。一位被稱是董事長辦公室秘書的人員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領導們都出去了,最近都不在單位。”她同時表示,公司的確欠銀行錢,但已經在想辦法處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東方造船樂清基地里面的3個車間,除了一個正在切割造船用的鋼板之外,其余兩個廠房已租借給別的公司,一個是用于生產電器模架,另一個則是制造薄鐵皮用于生產電話電視箱等產品。

實際上,遭遇資金困境的不止東方造船一家。“東方造船的困境不是個案,現在大家資金都很緊張。”浙江七里港船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中華表示,“如今船東的前期付款比例下降了,給造船方很大的壓力,樂清這一帶都是民營企業,銀行貸款也都很難。”

對于溫州當地政府部門曾提出的2億元的資金支持,楊中華表示,“杯水車薪,僅東方就欠了10多億元,這么多船廠,每家都有困難。”他還透露,“自從2011年5月至今還沒有一個新的訂單,現在在建的船舶今年6月份就將陸續造完交船了,接下來下半年公司該干什么都是個問題。”

“去年我們這里100多家船廠大約四成都沒接到新訂單,靠吃余糧,大部分只能撐到今年下半年。”浙江臺州船舶工業協會秘書長金文林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當地,開工不足的風險已經浮現,一些船廠選擇將工人放假,船臺曬太陽。

“船東的報價太低,接一條就虧一條,”楊中華告訴記者,“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成本過高,比如板材的價格在漲,人工費也在漲。成本上漲的同時,船東還不愿出高價,所以現在根本不敢接,接了就是虧。”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造價太低、成本太高背景下也有個別企業或許是為了生存不得不甘愿虧損接單,不過業內認為,這種惡性競爭的方式得不償失。

兩成船企離岸

資金緊張,成本攀升,無新接訂單,不少浙江的中小造船企業已選擇紛紛離岸,或關門退出或轉投他行。

“很多中小企業,因為沒有活干,不得不退出市場。”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早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

“據我了解,我們甌江口這一帶20多家企業,起碼有5家船廠已經退出了,要么從事其他業務,要么直接關門歇業。”楊中華表示介紹。

就是說,樂清一帶民營造船企業集中的地方,至少已有20%的企業退出市場。

臺州椒江區造船業商會會長王華良也告訴記者,臺州的情況同樣也不好過,只是因為大部分企業的資金都是自有資金,所以沒有像溫州那樣令外界關注。“臺州也有些小船廠因為沒有業務而倒閉了。”王華良介紹稱,“臺州的臨海地區大概有就6家企業關門了。”

而尚在支撐的一些造船企業也不得不面臨尋求其他出路。楊中華就告訴記者,該公司本來就有一個運輸公司,擁有1艘1萬噸的散貨船從事運營,但是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而手頭上在造的1.67萬噸的一艘散貨船因為沒有人要,正好于4月份替換原來船舶,以期望保證有微薄的盈利。

臺州椒江區造船業商會常務副會長潘海偉介紹,因為早期市場行情的預計不足,運力過剩加劇,目前市場上船舶在建過程中,船東棄船的現象也比較常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