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9 01:12:2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在萬億債務到期、銷售困難重重的背景下,房企目前或應更多考慮如何節流。
年前,房企已有這方面的跡象。一些去年銷售業績不錯的開發商減少了年終獎的發放,部分項目甚至把應發放的各種銷售獎金延后到今年再發。上海一些房地產商曾透露,今年將減少經費支出,等下半年市場轉暖以后,再增加各類費用。上海部分負責一二手聯動業務的中介公司坦言,開發商支付傭金的速度極慢,已經給他們的經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然而,上述節流所省下的錢,仍遠遠不夠支付即將到期的各類債務。開發商還需要挖掘潛力,盡可能地省錢。減員、甩賣非核心業務,乃至暫停新項目的開工,已經成為房企最主要的節源方式。
機構裁減或成趨勢
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銷售工作短期難有進展的情況下,減員成為房企應對資金壓力的最主要方式,首先被裁的是售樓員。此外,內勤的部分崗位也在減員之列。
他表示,以往一兩年就可以賣空一個樓盤,但未來的趨勢是,三五年可能才能賣完一個樓盤。開發商將會縮減擴張速度,賣掉非核心業務,減少員工人數和福利,以此來渡過現金流放慢的難關。
事實上,這種趨勢已經呈現。今年資金鏈存在壓力的房企,并不是持有一兩個項目、開發周期五六年的公司,恰恰是那些高速擴張的房地產企業。這一次的樓市調控給這些過度擴張的企業造成了極大壓力,放慢節奏乃至裁掉原來的儲備人才,或成為上述房企迫不得已但行之有效的手段。
減員可以簡化組織架構,但大規模減員會影響公司士氣,并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為房企提供的建議是,謹慎調整員工的薪酬待遇和人員,不能為了一時降低成本之利,而讓企業的一些“種子”人才流失,從而喪失來年爆發的基礎。
另外,查看上市地產公司財務報告也可以發現,員工應付薪酬通常占總營業收入比例并不高,大規模減員并不能有效節省足夠資金。
或被迫減少開發量
事實上,相比減員,減少開發量的做法可能更直接有效。漢宇地產市場部研究經理付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他了解,此前已有很多原定于今年開工的房地產項目改變了計劃。但他認為,房企只會減少開工量,而不會讓既有項目停工。
上海同策咨詢公司研究總監張宏偉也認為,在市場銷售不濟的情況下,減少開工量的做法會可以使房企降低存貨,并減少支出,開發節奏的放慢可以有效減緩自身資金壓力。
中國指數研究院上海分院研究總監杜丙國則認為,開發商還可以做的就是把項目的部分股權轉讓,讓其他房地產商和公司一塊合作開發,減少公司的資金投入。
在減少開發量的同時,房地產企業的非核心業務也有可能被甩賣。
究竟該不該通過出售持有型的商業地產來減輕企業財務壓力?對此張宏偉說,商業地產是中長期的戰略,有利于企業形成長期穩定的財務結構,和住宅業務實現良好互補。同時,商業地產也是投資者降低市場風險和實現可持續收益的重要保證,這塊市場仍有前景。因此,開發商雖然眼前有資金壓力,但依然會選擇持有。
而薛建雄表示,雖然商業地產可以為開發商吸引投資,幫助開發商未來上市融資,但對那些經營商業地產經驗不足的企業來說,目前賣掉商業地產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