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31 01:32:1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陳舒揚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陳舒揚 發自北京
伊朗議會定于1月29日就一項法案進行討論,該法案可能規定最早于下周停止向歐盟出口石油。盡管議會后來推遲了對這一法案的投票表決,但該國石油部長加塞米當天卻表示,伊朗不久將停止向 “某些”歐洲國家供油。
雖然國際油價近日并沒有出現大的波動,但分析人士仍認為,軍事沖突的風險對全球石油市場形成了非常大的威脅。
伊朗威脅停止向歐洲供油
據伊朗法斯通訊社報道,上述法案提出切斷對歐盟5到15年的石油供應。伊朗石油部長加塞米表示,即便切斷了對歐洲的出口,伊朗石油也有自己的市場。
與此同時,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工作小組于29日開始對伊朗進行為期3天的訪問,以對伊朗的核設施進行一次摸底檢查。
去年12月3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對伊禁運法案,將對與伊朗中央銀行有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進行制裁。本月23日,歐盟外長會議通過了對伊石油禁運文件。但為保障部分歐盟成員國原油進口替代渠道的正常更替,將禁令生效時間延至7月1日。
不過,世界第四大石油消費國印度上周日作出表態,不會采取措施減少從伊朗進口原油。印度財政部長穆克吉在表示,印度不可能大幅削減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印度石油消費量的12%來自伊朗。
根據歐盟外長會議后公布的決議,歐盟禁止成員國從伊朗進口和轉運原油和成品油,以及為伊朗的石油貿易提供融資和保險服務。決議還禁止歐盟成員國從伊朗進口石油化工產品,禁止歐盟成員國向伊朗出口石油產業關鍵設備和核心技術,禁止歐盟企業繼續向伊朗石化產業投資或與伊朗相關企業合資經營新項目。
據了解,伊朗目前原油日出口量約260萬桶。歐盟從伊朗日進口原油總量約50萬桶,希臘、意大利等國對伊朗石油有較大依賴,對伊朗的石油制裁將會令其低迷的經濟狀況進一步受損。
根據去年第三季度的市場數據,歐盟國家消費了伊朗原油銷量的25%,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即便伊朗議會通過了這項法案,全球市場也不會因此受到過度破壞。
分析人士認為,對全球石油市場和全球安全更具破壞性的潛在威脅是當下的僵局發展成為軍事沖突。此前伊朗已反復聲明,如果西方國家對伊朗的制裁成為現實,將切斷霍爾木茲海峽的航運,而對美國來說,這將是不可容忍的。
國內成品油再臨調價窗口
原油市場對伊朗問題似乎已經有些厭倦。在歐盟宣布禁運決議之后,國際油價并未出現大幅上漲,紐約商交所WTI原油期貨在23日漲到99.58美元/桶之后,始終未能突破百元關口。
中宇資訊油品分析師申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伊朗問題將在2012年長期存在,就目前美、伊對立形勢推斷,國際原油期貨將很難從100美元/桶附近大幅跌落,而布倫特原油價格也不會偏離110美元/桶太遠。
根據上述機構測算,截至1月27日,國際原油三地變化率距成品油零售調價窗口僅有0.74%的差距。
不過申濤表示,中國春運期間即便滿足成品油零售上調的要求,相關部門也會適度推遲調價時間來進行宏觀調控。就目前國際油價走勢來看,原油走勢不可預判性太強,市場依舊存在很多不可知因素,就當前已經出現的各種因素研判,2月份三地原油變化率將圍繞4%附近震蕩,美伊爭端能否帶動2月成品油零售價格上調仍難以確定。
在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面,縮短調價區間、更靠近市場或成為今后改革的方向。上述分析師認為,不排除2012年一季度末期或者二季度會擇機推出新調價制度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