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3 01:19:27
股市慘淡哪家券商理財能獨善其身?私募怎么樣?保險投資投什么好?面對慘淡市場,投資者禁不住要問。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聽 王硯丹 毛晉楠 鄧莉蘋 裴文斐 發自上海、成都、深圳
每經記者 李聽 王硯丹 毛晉楠 鄧莉蘋 裴文斐 發自上海、成都、深圳
并非所有高端投資者在即將逝去的2011年都有一個好的收成,因為投資機會有晴也有陰,但在投資產品日漸多元化的當下,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策略至少可以避免不少損失,比如在股市收獲一池淚水的投資者還可以在高收益的信托產品上彌補虧損。當然,善于總結的投資者總能收獲更多的未來,股市的慘淡下哪家券商理財能獨善其身?私募是否有好的成績單?保險投資投什么好?面對慘淡的投資市場,投資者禁不住要問。
/保險/
變額年金首推個稅遞延保險“待產”
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2011年即將過去,受資本市場疲軟影響,一度在投資產品推廣上屢屢受挫的保險公司,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傳統醫療險的推廣,而其中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似乎就在一夜間,2011年底國內的高端醫療險市場突然熱鬧起來。12月初,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金盛人壽相繼推出了醫療健康保險產品。當然,選擇在近期扎堆推出高端醫療保險的公司遠不止上述兩家。
在上述保險公司看來,在保險業回歸保險本源的思路下,高端醫療險正成為當前最切合市場需求的保險品種之一。據全球第二大市場調研和咨詢公司索福瑞集團近期發布的調查顯示,除住房之外,中國可支配資產超過10萬美元的富裕家庭為300萬戶左右,數量已超德英法。迅速壯大的國內富裕人群對資產保值增值和高端醫療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提高。
2011年首次推出變額年金產品
正是看到日益壯大的富裕人群的潛在需求,金盛保險推出的“福滿安康”個人醫療保障計劃,以“該款計劃所需支付保費比一般全球高端醫療保險優惠近30%”為突破口,試圖搶占國內高端醫療保險市場。與之相比,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圓滿人生”健康保障計劃立足 “三重保障”,將目標客戶的范圍擴展至廣大“亞健康”群體。
今年6月,由金盛保險推出的國內首款變額年金產品在京、滬、廣、深四大城市開始試點,由此揭開了2011年最受市場期待的創新型保險的神秘面紗。此后,中美聯泰大都會相關變額年金產品也予以跟進,華泰保險的相關變額年金產品也于日前獲得保監會批準。
不過,在業界看來,盡管受資本市場影響變額年金出現了短期下跌,但從產品設計看,由于變額年金產品給客戶提供 “最低滿期利益保證”(即通常說的“保本的投連險”),因此對于客戶來講,并不會有損失。
個稅遞延保險有望在上海試點
在采訪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如果說2011年高端保險市場的亮點在于變額年金和高端醫療險,那么,展望2012年,有望在上海開展試點的個稅遞延保險無疑是最值得期待的行業新亮點。
在11月24日上海保監局會議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醞釀三年的上海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已經獲得國家稅務總局領導的肯定,目前只待財政部對方案進行最后確定。上海保監局人士表示,上海已經制定了相關保險產品的產品條款,確定了相關操作流程,同時也基本確定了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所需的統一信息平臺。
/信托/
房產信托失勢 凈資本管理促信托轉型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今年,銀信合作受人關注,尤其是四季度票據信托的銷售火爆異常。10、11月新增票據類信托產品,幾乎占整體新增信托項目的四分之一。不過有業內人士提醒,票據信托并非沒有風險,明年票據類信托收益率或將下降。
有業內人士分析,銀監會或將依據《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調高票據信托業務的風險資本系數,增加該項業務對信托公司凈資本的耗用。
票據類信托存風險隱憂
“預計明年的票據類信托收益率將維持在6%~7%,甚至可能更低。”諾亞財富研究部副總經理鄧偉巖告訴記者,“這取決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明年銀行存貸款的態度。”
不過,鄧偉巖告訴記者,票據信托風險相對較小,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票據類信托都沒有風險,每一項票據業務都需要嚴格風控。
利得財富研究院姜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票據類信托業務火爆,其背后的隱憂也正在不斷顯露出來。
《辦法》促使公司業務多樣化
“銀監會《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頒布,成為監管層遏止信托業盲目擴張的殺手锏。”瑞典世德貝財富管理總監吳振宇告訴記者。
該《辦法》的核心是,信托公司可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將與凈資本掛鉤,這一辦法類似于對商業銀行的資本金約束。
吳振宇認為,在杠桿化經營的時代,信托業已經不能再單純依靠貸款類銀信合作,或房地產信托的規模擴張來坐收漁利,很多信托公司面臨著自有資本匱乏,急需補充凈資本的窘境。
“舊有盈利模式遭遇監管紅線后,尋找利潤增長的可持續發展方式,預示著信托業轉型的方向。信托業將回歸并堅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職能,提升自身資產管理能力,做專業的理財機構。”吳振宇說道。
吳振宇認為,《辦法》出臺后,將促使信托公司積極為轉型鋪路。諾亞財富研究部總經理連凱告訴記者,“如果信托公司想大量開展票據業務,就會消耗他的資本金,信托公司不得不謹慎考慮風險與收益的配比。”連凱表示,“這代表銀監會想要規范信托行業,畢竟除了票據業務,可能還存在其他風險資產。”
/私人銀行/
2011私人銀行:已有11家中資銀行涉足
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2007年私人銀行進入中國以后,中國的私人銀行業蓬勃發展。
盤點2011,市場人士感覺比較明顯的就是市場逐步成熟,這其中包括了私人銀行客戶經理的逐步成熟以及客戶群的成熟。
“市場更加成熟了,這和業內客戶經理成熟有關,大家會引導客戶從理財規劃的角度去做一些配置,從一個‘賣主’到做‘診斷’的階段。”某外資行深圳分行私人銀行部主管這樣看2011年的中國私人銀行情況。
2007年,中國銀行私人銀行部率先成立,同年,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私人銀行業務也相繼展開。據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主要中資商業銀行中有8家開設了私人銀行業務,提供私人銀行服務。
在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中,寫到中國私人銀行業的時候,用了“逐鹿中原”幾個字。在2011年,原來有私人銀行業務的銀行仍然在加強這類業務發展,也不斷的有新的專門從事私人銀行業務的私人銀行部建立。
資料顯示,在2011年,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和華夏銀行已于2011年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私人銀行業務,使中資銀行開設私人銀行業務的家數增長至11家。
9月20日,中國銀行業私人銀行聯席會議在北京成立,這是由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7家成員單位共同倡議、自愿發起的私人銀行業務合作平臺。
另類投資方面,《中國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指出,藝術品、奢侈品、酒類的收藏和投資以及與此相掛鉤的另類理財產品,在經濟環境復雜、通脹預期尚未消除、投資預期較少的情況下,此類投資方式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其成長性使之成為近幾年的市場新寵。
今年另類走資比較紅火,PE做得比較普遍。前述私人銀行主管認為,之前也有,但是量并不多,今年的量會大一些。主要是因為現在整個市場比較接受,這類項目時間比較長,之前客戶接受度不高,現在私人銀行客戶群也在不斷成熟,接受度比較高。
/私募/
私募最慘烈一年:九成私募虧損 152只基金清盤
每經記者 毛晉楠 發自成都
2011年是陽光私募經歷的最復雜和最困難的一年。回望這一年,一些人、一些事終將在行業內留下難以抹去的痕跡。私募新秀的誕生、大佬的隕落、虧損與清盤、創新產品的噴薄而出……這些都為我們呈現了一幅陽光私募困境中頑強生長的精彩畫面。
九成虧損
今年A股熊冠全球,截至11月底,滬指下跌近20%,陽光私募整體遭遇2008年以來最大虧損。據私募排排網統計,今年實現正收益的產品僅在一成左右,九成私募處于虧損狀態,虧損10%以上的產品占比超過50%,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是深國投·時策1期,下跌55.47%,累計虧損達65.08%。
業績的虧損和大量的贖回導致陽光私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清盤潮,據私募排排網研究員李江介紹,截至11月底,今年以來清算的陽光私募產品共有152只。其中,結構化產品113只,非結構化產品39只;強制清算的產品有36只,到期清算的有116只。
“呈瑞一期”11個月賺42.61%
不過,私募界的造富神話依然在繼續。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呈瑞投資芮崑管理的“呈瑞一期”前11個月收益達42.61%,位于今年以來陽光私募收益排行榜收益榜首,且超過排名第二的私募基金近13個百分點,該只產品成為今年私募冠軍已無懸念。
博弘定增產品募集超20億元
一片慘淡中,博弘數君一款具有一定安全邊際和認購折價的定向增發指數化投資產品一成立就成為市場上的 “賺錢機器”,受到投資者大力熱捧,成為2011年私募行業實至名歸的 “明星”基金。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從去年底開始到今年11月底短短一年之間,博弘數君共發行了28只子信托產品參與定向增發,募集的資金規模超過20億元。不僅如此,博弘定向增發指數型基金的大“熱”帶動了私募參與定向增發的熱情,據統計,目前發行的參與定向增發的私募基金公司超過10家,發行產品數據達數十只。
/券商/
券商集合理財慘不忍睹 新產品提出“絕對收益”
每經記者 王硯丹 發自成都
回望2011年,A股市場往事不堪回首,剛剛邁入春天的券商集合理財也遭遇了陣陣寒流。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5日,261只處于運營狀態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僅有42只收益率為正,并且其中多為貨幣型、債券型,而且即使是表現最好的產品,今年收益率也不足6%;負收益產品多達210只,虧損面八成。
兩產品今年以來虧損超30%
巨靈財經數據顯示,國泰君安君享穩健債券限額特定、國泰君安君享量化和招商智遠穩健4號位居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收益排行榜前三位。今年以來收益率凈值增長率 (復權后)分別達到5.74%、3.15%和3%。
偏股型、股票型產品則是慘不忍睹。截至12月9日,東興金牛1號和中信股債雙贏今年以來凈值增 長 率 分 別 為-31.72%和-30.82%。其余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也多數表現不佳。截至12月9日,另有32只產品今年以來虧損超過20%。而在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一些券商集合理財也遭遇了投資者的集體不信任,資產管理規模大幅縮水。
2011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繼續高歌猛進。今年以來,新成立的產品共97只,目前正在推廣期的還有21只。按最新披露單位凈值及三季末份額計算,目前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總資產規模1413.53億元,較去年年末增長21.76%。但其中有多達187只產品規模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金額合計高達452億元。
集合理財需要絕對收益
面臨著巨大壓力,券商集合理財也在不斷思考,如何以成績動人,更好地賣出自己的產品。
如11月底才開始發行的東方證券東方紅8號就明確將“追求絕對收益”作為投資目標,因此在產品設計時,股指期貨套保成了重要組成部分;另外該計劃還規定,只有當年化收益率超過6%時,管理人才能提取業績報酬。
北京某券商資管人士指出,東方紅8號將追求絕對收益作為投資目標,其實也是在大盤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順應投資者心理而提出的一個很好的賣點。值得一提的是,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券商開始開發出越來越多花樣的產品。如信達證券推出信達現金寶,試水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現金管理計劃,即在不影響投資者正常證券交易的前提下,券商每天收盤后,將簽約客戶的閑置保證金投向各類銀行存款,以取得高于活期存款的收益。國泰君安、東方證券則設計出參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理財產品,讓普通投資者也分享定向增發的盛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