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3 01:18:5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高翔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高翔 發自上海
信托業正式進入 “4萬億時代”。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突破4萬億大關,達到了40977.73億元。
在金融行業中,信托公司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僅次于銀行和保險。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師李旸認為,“信托存量資金的規模實際上已經超過公募基金,信托這種融資方式已經得到了一些認可,只要信托公司正常運作,空間還是比較廣闊的。”
《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的出臺,宣告了信托公司無限擴張、粗放式經營的結束。在監管層對銀信合作業務、房地產信托采取嚴厲的措施下,信托公司傳統的生財之道被阻斷。未來,信托公司要實現從“融資”向投資的轉型,做專業型的理財機構,回歸“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職責。
凈資本新規考驗信托公司
隨著近年來的快速擴張,部分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達到公司凈資產的50倍以上。然而,部分信托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卻沒有相應提高,信托項目清算事件時有發生。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信托業共管理3.04萬億元受托資產,超過公募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然而當時國內信托公司平均注冊資本僅為10.84億元,形成了一種“小馬拉大車”格局。
2010年8月24日,銀監會發布了《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信托公司要想保持或擴大信托資產規模,必須增加資本金。2011年2月12日,銀監會印發《信托公司凈資本計算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信托公司凈資本、風險資本計算標準和監管指標作出明確規定。同時,隨通知下發的還有信托公司凈資本計算表、信托公司風險資本計算表以及信托公司凈資本風險控制指標監管報表。
相比2010年9月下發的原表,新版凈資本計算標準規定:銀信合作業務全部視為集合信托業務,且計提附加風險資本系數,總計10.5%;房地產融資信托業務中,公租房、廉租房類融資的風險系數低于其他房地產類融資業務;細分出股指期貨、TOT這樣的新品種,規定公開市場交易的固定收益產品計提比例為0.1%~0.2%。
此后,信托公司掀起了一股增加資本金的熱潮,如經緯紡機共計直接或間接向中融信托投入超過22億元。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信托公司股東紛紛慷慨解囊,一方面是迫于監管壓力,為了使公司凈資本年底前達標;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信托行業報酬率升高,股東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對信托業發展有很大的信心。
2011年12月31日的凈資本達標大限即將來臨。用益信托分析師徐穎風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信托公司的凈資本計算是非常繁瑣的。我們大致做了測算,大部分信托公司年底都能達標。”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室信托研究員范杰認為,“一些之前融資類業務做得比較激進的公司,在達標上可能有些困難。”
從短期來看,信托公司要想在年底達標,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增資擴股是最快的方式。而從長遠來看,積極調整業務結構,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融資類銀信合作遭受打壓
2006年銀信合作模式問世之時,銀行、信托公司和中小投資者是“三贏”的局面,監管層當時基本上持鼓勵態度,出臺一些文件對風險和隱患作出正面引導。
但是,隨著銀信合作市場規模擴張,部分銀行未提取的風險撥備遠高于貸款風險,銀行業風險增加。銀信合作雖在銀行表外,但實際上也增加了貸款規模,監管層通過控制信貸規模來實施貨幣政策的難度加大,貨幣政策的貫徹落實受到影響。2010年6、7月間,監管層召集多家銀信合作業務數額較大的信托公司座談,并電話叫停銀信合作業務。
2010年8月10日,銀監會發布《中國銀監會關于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該通知的核心內容是,對信托公司融資類銀信理財合作業務實行余額比例管理,即融資類業務余額占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余額的比例不得高于30%。同時規定,商業銀行應嚴格按照要求將表外資產在今明兩年轉入表內,并按150%的撥備覆蓋率計提撥備。
1月20日,銀監會發布《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的通知》,對銀信合作業務作出進一步規范。《通知》主要有三項內容:一是細化72號文件對商業銀行銀信合作業務表外資產轉入表內的規定,要求商業銀行在2011年按照每季度不低于25%的降幅制定具體轉表計劃,并嚴格執行;二是要求信托公司對銀信合作信托貸款按照10.5%的比例計算風險資本;三是對信托公司2010年度分紅作出限制性規定,即如果信托賠償準備金低于銀信合作不良信托貸款余額的150%或者低于銀信合作信托貸款余額的2.5%,2010年度不得分紅,直至上述指標達到標準。
根據銀監會授權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銀監會的發文使得銀信合作規模從2010年7月的2.08萬億元降至2011年一季度末的1.53萬億元,此后逐步回升到2011年三季度的1.67萬億元,規模占比至去年三季度以來不斷下行,從64.02%降至2011年三季度末的40.83%。
范杰表示,以“騰挪信貸資產”為目的的銀信合作產品肯定會被打壓。另外,從高層最近的論調來看,明年的銀行信貸會較今年寬松,通過銀信合作獲取融資的動機將被削弱。
尋找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隨著監管政策影響的持續發酵,銀信合作、房地產信托等構成信托公司主要利潤來源的業務雖未被完全禁止,但受到很大影響。信托公司會減緩原有業務領域的擴張速度,主動轉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2011年,藝術品信托實現爆發式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前三季度共11家信托公司發行藝術品信托31款,同比增長416.67%。另外,今年前三季度藝術品信托發行規模為410875.5萬元,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381925.5萬元,增幅高達1319.26%。藝術品投資的資金門檻高,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轉而將投資標的定位于藝術品以及文物收藏的藝術品信托產品。
對于信托公司來說,高收益率是吸引信托公司涉足藝術品信托的動力所在;同時,隨著信托公司凈資本達標期限臨近,調整業務結構、采取多元化的發展策略也是現實需要。這既可以滿足短期業務的發展,也符合信托公司長期自主管理的戰略要求。
范杰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藝術品是好的投資方向,在操作上要更具專業性,防止買到贗品。目前,許多藝術品信托是融資性而非投資性工具,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收益上限是被封死的。隨著普通投資者的專業水準提高,投資結構也是可以放開的。
礦產類信托,尤其是與煤炭相關的信托產品增長較快。2011年上半年共有12家信托公司參與發行了34款礦產資源類產品。其中,發行數量最多的是吉林信托,共發行8款該類產品,規模達21.11億元。紅酒信托、普洱茶信托等看似“另類”的品種,也開始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此外,監管層也為信托公司開展QDII集合信托業務、股指期貨業務放開窗口。股指期貨業務放行,雖然增添了重要投資渠道,但由于信托公司普遍缺乏專業期貨人才,在產品管理上需要積累經驗,這些都意味著信托公司需要一個長期的市場磨合過程。
徐穎風還特別強調,陽光私募業務是信托業的大項,雖然股指目前處于低位,但從長期來看,趨勢還是向上的。
開展業務創新,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有助于信托公司進一步向優質的資產管理公司轉型,提升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資產的能力,真正成為一個資產管理平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