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1-09-07 08:04:38
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國內通脹高企、緊縮政策持續、外圍市場連續大跌等因素的打壓下,A股市場持續下跌,成交也不斷創出地量水平。展望9月,A股市場能否逐步走出疲弱格局?“秋收行情”是否有戲?本期《中證面對面》邀請了國開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劉振聚和國都證券高級投資顧問孔文方,就此展開討論。
預期不明 地量難現地價
主持人:近期市場連續大幅下跌,成交也不斷創出地量水平,是什么原因導致大盤如此低迷?
劉振聚:近期市場調整緣于外圍和國內因素的綜合作用。外圍方面,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歐美發達經濟體進入了去杠桿化的過程,各國救市措施后遺癥在8月集中爆發,包括歐債和美債危機,從而導致全球市場出現調整。國內方面,房地產市場調控加碼對銀行地產股形成壓制,存款準備金繳存范圍擴大導致資金面緊張,貨幣政策持續緊縮。
孔文方:當前市場弱勢震蕩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因素。第一,政策預期不明朗,導致市場出現地量下跌;第二,資金面非常緊張,導致股市患上“貧血癥”。在政策或者政策預期沒有明朗之前,市場的弱勢振蕩格局難以扭轉。
主持人:地量之后是否產生地價?
劉振聚:整體來看,目前A股估值底比較明顯。特別是銀行股的市盈率僅為7倍左右,估值優勢較為突出,投資價值比較明顯。應該說,市場在跌破2500點之后,投資價值開始顯現,但是市場對國內緊縮政策超調的憂慮情緒可能使得資金持續觀望,從而抑制反彈動能。
孔文方:目前市場是地量,但是否能出現地價,還取決于三個因素——估值底、政策底和市場底。可以說市場當前是估值底部,但不是政策底部。三季度通脹能否見底還在觀察,緊縮政策是否有實際性放松,也需要一個觀察階段。目前政策拐點沒有出現,政策預期也不明朗,政策底的條件并不具備。對于市場底,其直觀特征是成交量放大。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上海市場單日成交不能維持在1000億元以上,就不是市場底。因此,目前只能說估值處于底部區域,但政策底的條件沒出現,市場距離底部還有一段距離。我們認為市場9月份將呈現向下探底的走勢,市場底可能出現在10月份。
9月探底 跌破2437點概率大
主持人:最近幾個交易日市場連續下挫,未來會否跌破2437點的前期低點?
孔文方:其實跌破2437點沒有什么懸念,昨日上證指數之所以沒有跌破2437點,主要是中石油和銀行股的作用,但市場調整趨勢無法改變。2437點沒有特別大的實際意義,該點位并沒有很大的成交量,支撐力度非常有限。
實際上,底部是走過來的。我們首先需要關注市場成交量的變化,特別是市場開始放量的時候,往往意味著有場外機構資金進場抄底。另外要關注政策或者政策預期的變化。我之所以認為10月份可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底部區域形成的時間段,是因為到了10月份,前三個季度的經濟數據明朗,政策和政策預期也將明朗。自7月7日央行加息以來,貨幣政策連續兩個月處于觀望階段,主要是看國內通脹是否有能力見頂回落,以及擔心歐美經濟會出現比較大的風險。到10月份,這些不確定性因素應該說能夠水落石出,即使不出現政策拐點,政策預期也會比較明朗,屆時機構資金操作起來也就有了方向。目前來講,9月份恐怕是比較難熬的探底階段。
劉振聚:2437點跌破的概率較大。外圍來看,美國經濟刺激措施出臺需要等待,歐債危機的解決措施也需要等待,幾個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都不明確,將對A股形成壓制。不過,跌破2400點的可能性比較低,畢竟,市場估值較低,并且中國經濟還保持著高增長。因此,A股市場目前處于一個等待外圍和國內政策明朗的過程,不過2400點的支撐力度比較強。
通脹或回落 政策難放松
主持人:本周將公布8月份經濟數據,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8月通脹能否回落?
孔文方:目前來看,經濟處于減速階段,這是政策調控的結果,仍然可控。8月份PMI在連續4個月下跌之后出現止跌企穩,不過50.9%仍顯脆弱。目前中國經濟只能說暫時沒有“硬著陸”的風險,但也無法馬上恢復景氣。今年中國經濟最大的一個主題就是轉型,中國經濟的未來取決于轉型能否成功。
通脹已經成為今年經濟的焦點,管理層反復強調治理通脹的決心和信心。我認為8月份CPI可能會回落,關鍵看回落幅度。9月份面臨中秋和國慶兩個假期,CPI可能還會有所反彈。如果CPI不能回落到6%以下,貨幣政策很難有實際性放松。總體來看,8、9月份CPI很可能高位運行,小幅回落,9、10月份貨幣政策很難有實質性放松。
劉振聚:8月PMI環比回升0.2百分點,低于0.7個百分點的歷史平均值,反映中國經濟仍然處于放緩過程當中。另外,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下降,隨著歐美經濟的放緩,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還將放緩。
對于通脹,我們認為8月份CPI將出現回落,可能是6%左右。具體來看,8月份蔬菜和水果價格季節性回落,水產品價格環比回落,豬肉價格雖然仍然高位運行,但是上漲幅度不大,生豬出欄量增加。另外,雞蛋和食用油等食品價格上漲未能抵消蔬菜、水果和水產品價格的下降。
存準新政短期沖擊市場
主持人: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繳款范圍是否會持續對市場構成壓制?
孔文方:存準基數擴大對于銀行以及整個市場的資金面來說是有比較大的影響,短期將加劇市場資金面的緊張狀況。
不過另一方面,央行擴大準備金的繳存范圍實際上是為了堵漏洞,未來隨著整個市場資金面的逐步清晰,央行在10月份之后可能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在把存款準備金的基數夯實之后,10月份如果央行根據經濟以及通脹情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那么對市場反而是利好。
劉振聚:央行擴大存款準備金繳款范圍的目的是控制表外融資規模,并且存款準備金繳納將分攤到明年2月份,跟未來6個月公開市場到期量可能是一個差不多對等的成分。所以,未來一個月公開市場操作可能還是以凈投放為主。存款準備金基數擴大對中小銀行的沖擊更大一些,因為中小銀行對保證金存款依賴較大。短期資金鏈緊張對于地產銀行股的估值將形成一定沖擊,對整個市場走勢也會形成沖擊。
持幣觀望 等待市場底部形成
主持人:9月份投資者應采取什么樣的投資策略呢?
孔文方:9月市場仍然屬于一個探底過程中,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主要策略還是控制倉位,持幣觀望,等待底部形成之后再進行操作。簡單來說關注兩點:一是關注成交量,如果市場由弱轉強,上海市場單日成交維持在1000億元以上可以進場操作;二是關注熱點板塊,如果出現熱點板塊能夠持續三個交易日以上,那么說明這個市場已經有操作價值和賺錢效應。
劉振聚:8月份到現在,尤其是近期央行擴大存款準備金基數之后,市場對貨幣政策超調開始產生擔憂情緒,這可能會導致整個9月份難以產生一個比較大的上漲行情。如果歐洲和國內政策出現明朗,那么可能會產生反彈,目前市場還是處于等待政策明朗的過程。投資者應該持幣觀望,等待時機。建議關注歐元區財政政策、國內市場資金面、國內政策面等因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