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IPO

每經網首頁 > IPO > 正文

11家公司IPO過會超三月遲遲未發

證券日報 2011-08-24 08:19:51

  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昨日,A股市場共有50家公司IPO已過會但未上市,涉及28家保薦券商。2011年7月過會后未上市的公司最多,有36家,占比逾七成。而過會后超過3個月仍未上市的公司有11家,有4家甚至在2009年IPO重啟之前就已過會。

  這11家遲遲未上市的公司有5家創業板,6家中小企業板。“掉隊”最久的是2004年的海洋石油富島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港疏浚股份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均在2004年6月過會,迄今已逾“掉隊”時間最短的廈門金達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等了3個多月。而“過而未發”的原因則各異,記者隨機撥打了其中三家公司的電話求證上市事宜,但采訪不是被總機服務人員婉拒,就是無人接聽。

  11家公司“遲遲未發”

  據投行人士表示,一般來講,從過會到發行需要1個月左右,中小板發行節奏最快的甚至還不到1個月,創業板發行節奏在1個月。因此,如果過會3個月還沒發行,則必定事出有因。而從2009年新一輪IPO重啟以來,則有7家“過而不發”。

  11家“過而未發”公司及其保薦機構分別是:深圳市恒波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中港疏浚股份有限公司。后4家則是在2009年IPO重啟之前已過會,看來其注定是“泥牛入海無音訊”了。

  根據新股發行相關程序,擬上市公司拿到過會批文后,繼續拿到發行批文才能發行上市,兩者時間間隔約一個月左右。發行審核內容主要是“會后重大事項”,如果“會后重大事項審核”階段出現紕漏,則有可能需要重新過會再審核。

  而一般來說,過會審核后1個月左右即可拿到批文發行。如果拖延時間的話,尤其是超過了3個月,則可能是遇到某些問題。一般性的問題,需要補充材料;問題嚴重的,甚至需要重新過會審核。

  上述11家公司多是被卡在這一環節上。而此前的立立電子(002257,股吧)、蘇州恒久(300060,股吧)等一批公司就是在“會后審核”階段夭折的。

  財務問題、股權疑云

  成最大阻礙

  幾乎每家過會但超過3個月未上市的公司都能被市場人士或媒體挖出點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財務問題和股權變更問題。

  深圳恒波商業連鎖、匯冠新技術股份、遵義鈦業股份、珠海銀郵光電技術的公司財務數據均遭到了市場的懷疑,而江西西林科、江蘇德成新材料、浙江花園生物高科等的股權變更狀況也撲朔迷離。

  曾經被認為是國內手機連鎖賣場IPO的“第一股”深圳恒波商業連鎖的業績逆市增長讓市場吃驚。僅列舉稅費一項,在恒波準備上市之前的2006年只繳納稅費780萬元,但準備上市的2007年及之后2008年支付稅費分別高達4729萬元、5648萬元,分別占營業收入的4.5%、4.7%,如此高的稅負,該公司2007年、2008年還能有3.8%、4.2%銷售利潤率,也就是說,2008年度恒波支付稅費高達5648萬元,再加上凈利潤4108萬元,2008年度恒波實現利稅9756萬元,但賣手機真得有這么高的收益嗎?

  另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變差則有些委屈了,從招股說明書看到,由于部分重大客戶沒有及時繳清款項,造成匯冠新技術股份應收賬款在最近幾年迅速攀升,資產周轉速度減緩。因此,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北京匯冠遲遲未上市或與應收賬款隱藏著風險有關。

  更早前過會的遵義鈦業過會7個月就已瀕臨虧損。而珠海銀郵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一個自稱公司員工的人對媒體爆料公司涉嫌財務造假,珠海銀郵被迫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申請文件的函。

  除財務問題外,因股權變更糾結不清而延緩上市的公司也不在少數。公開資料顯示,江蘇德威新材料去年10月12日通過了發審委的上會審核,迄今已等待超過了10個多月。德威新材的主要客戶中,上海世恩在公司歷年的銷售收入里占比非常吃重。而上海世恩原來的股東卻是德威新材現任的實際控制人周建明、周建良兩兄弟。不過,因周建明是將其持有的上海世恩90%的股權轉讓給其好友,也因此被質疑。

  據媒體報道,江蘇德威新材料一股東方管理人士表示:公司正在向證監會核實、補充材料,半年報已呈報上去,業績不錯,拿到發行批文應該沒多大問題,但具體拿到發行批文的時間,目前無法確定。

  此外,浙江花園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也備受質疑。公司已于2010年8月31日通過了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但過會已經近一年,仍未上市。分析人士認為,阻礙其上市的原因很可能是,公司涉嫌合作抬價暴增收入、關聯方占用資金數額較大、收入存疑等原因,其中隱瞞披露和未解決股東的員工持股會問題尤為突出。而對職工持股會歷史問題及其清理等情況,花園生物高科422頁的招股說明書只字不提。而江西西林科不僅核心技術獨立性之疑,在西林科的股權演變里,發生過兩次零溢價轉讓也讓市場直呼看不懂。

  公司存瑕疵

  上市障礙各異

  廈門金達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達威)的募投方向讓人對其募投項目心生疑慮。

  金達威在招股書中稱,DHA俗稱“腦黃金”,可促進嬰幼兒視力和智力發育,對心血管系統疾病、癌癥、炎癥等也具有積極的防治作用,廣泛應用于嬰幼兒配方食品、孕期和哺乳期婦女食品及功能性食品,其預期DHA投資回收期(稅后)為4.42年,內部收益率(稅后)為32.32%。

  此外,金達威已把高穩定性DHA微膠囊產品開發、專用于過敏嬰幼兒群體的低敏性DHA微膠囊產品開發列入未來兩年的發展計劃。

  但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宣布,自2011年5月26日起,同意食品廠商在產品上標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促進嬰幼兒視力發育,但不允許宣稱DHA能優化嬰幼兒及青少年大腦發育。EFSA還要求歐洲食品安全署和各國政府制定相關法規,防止廠商為促銷而濫用DHA的標注。值得注意的是,EFSA此項規定出臺的時間,正是金達威首發上會之前的預先披露期間。

  除了歐盟的規定對DHA市場的影響外,據衛生部《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規定,兒童配方調制乳粉和調制奶油粉中DHA占總脂肪酸含量的百分比必須0.5%。這種DHA添加過高則違規的限制,也會從一定程度上抑制DHA的市場增量。

  而DHA正是金達威此番計劃募投的三個項目之一,其規劃在12個月內建成微生物發酵法年產350噸DHA項目。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金達威僅生產微藻DHA16.7噸,銷售合計15.51噸,產銷率為92.87%,產能利用率為83.5%,均為金達威五大業務中最低利用率,并且2010年價格同比2009年下降6.63%。

  實際上,金達威投資失敗項目還不止這些。這些投資項目包括:年產300噸飼料級膽固醇生產線,于2005年8月建成試運行,2006年進入生產階段,卻于2008年11月停產,目前生產設備都已拆除;總投資7700萬元的年產6噸維生素B12項目,于2005年建成試運行,但在試生產階段就停產;D-生物素項目在建設階段因市場等原因被迫中止。而原先計劃放在內蒙古金達威實施的年產35噸純品維生素D3項目、年產120噸輔酶Q10擴建工程募投項目,最終也是夭折。

  欲登陸創業板公司的江蘇德威則主要是遭到股權問題的質疑。

  此外,紫光華宇則在過會后就立即深陷商標訴訟案以及歷史股權沿革迷霧中,不過據媒體報道阻撓其上市的最大硬傷,“紫光”商標訴訟案一案已突現轉機。原告方紫光集團已于撤銷了對紫光華宇的有關訴訟請求,并有望與之達成私下和解協議而握手言和。

  當然也不是所有“過而不發”的公司都有問題,中港疏浚和海洋石油富島就是因為公司戰略改變而主動申請IPO暫緩發行。

  2006年,已定下發行日期的滬市主板IPO第一股—中港疏浚,突然向證監會提出暫緩發行,其原因是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計劃赴港整體上市,此舉在當時創了一個先例。而海洋石油富島這家中海油控股的公司也同樣打算轉道香港上市。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