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蘋果iPad商標被指涉嫌侵權 或遭8家銀行聯合反擊

每日經濟新聞 2010-10-27 03:13:04

  剛剛進入大陸市場不久的蘋果iPad或將遭遇麻煩。

  昨日(10月26日),和君創業公司對外發布一份致美國蘋果公司的公開信,指責蘋果公司公然侵犯唯冠科技(深圳)公司2001年注冊的iPad電腦的商標權,要求蘋果公司立刻停止侵權行為,否則,將推動包括中國銀行(601988)、民生銀行(600016)等唯冠的8家債權銀行與唯冠公司聯手,共同要求國家工商總局查封蘋果公司的侵權產品。

  “周四、周五這些銀行將召開聯席會,商討解決于蘋果糾紛的相關事宜。”和君創業公司總裁李肅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對于蘋果強行在大陸地區熱炒、大賣商標侵權的iPad電腦的侵權行為,應該向唯冠科技支付百億元人民幣的賠償款。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多次致電蘋果公司公關人士,直到記者截稿,該人士電話一直處于關機狀態。

  商標權之爭的由來

  《每日經濟新聞》在采訪中了解到,蘋果與唯冠國際的這場商標權之爭由來已久。

  2000年,唯冠國際實際控制的唯冠臺北公司注冊了iPad電腦等多種電子產品的歐洲與其他各地的商標,2001年6月和12月,唯冠國際全資的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又先后申請注冊了兩項iPad的大陸商標,作為平板顯示生產商,唯冠科技很快將自己的iPad電腦推向市場。

  “當時市場環境并不成熟,因此iPad電腦的銷售并不太好,截至今日,唯冠的倉庫里還壓著許多當年的庫存。”李肅表示。

  2006年,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入市,并開始策劃推出iPad平板電腦。在進入歐洲市場之時,蘋果公司才知道iPad商標已經被唯冠注冊,這也就拉開了蘋果與唯冠的商標權爭奪戰爭。

  隨后,蘋果在英國以撤銷閑置不用商標等理由將唯冠告上法庭,這場官司最終以唯冠勝訴而暫告段落。

  2009年12月,蘋果轉而與唯冠臺北公司聯系,用3.5萬英鎊獲得了iPad的海外商標權。不過,由于iPad的中國大陸商標權歸屬于其深圳公司唯冠科技所有,因此,蘋果此前獲得的iPad商標權并不適用于中國大陸地區,因此,蘋果只能同唯冠科技重新談判相關商標權事宜。

  2010年5月24日,蘋果一紙訴狀將唯冠科技告上法庭,蘋果在訴訟狀中指出,2009年12月23日,唯冠國際CEO和主席楊榮山授權麥世宏簽署了相關協議,其中包括大陸地區的商標轉讓協議。協議簽署之后,蘋果的代理IP申請發展有限公司向唯冠臺北公司支付了3.5萬英鎊購買所有的iPad商標。

  楊榮山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當時蘋果購買唯冠臺北公司iPad商標權存在各種不正當欺騙手段,針對此次交易的訴訟還在香港進行審理,并未完結。由于各方各執一詞,蘋果向深圳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無限期延期開庭。不過在訴訟未果的情況下,蘋果也在大陸推出iPad電腦。

  蘋果或面臨8家銀行訴訟

  “蘋果的這種行為是置我國法律約束于不顧,我們要求蘋果為此行為賠償100億元人民幣。”李肅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根據此前唯冠國際發布公告,唯冠流動負債凈額達28.7億元,38億元貸款逾期未償還,而對8大銀行的負債大約為1.8億美元。

  由于唯冠資產已經被銀行查封,因此,8大銀行也成為iPad商標權的實際受益人。這8家銀行分別為: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國開行、廣發銀行、交行、浦發行、華夏銀行(600015)、深圳平安銀行。

  據李肅透露,目前唯冠科技擁有的iPad商標權是該集團最寶貴的資產。目前8大銀行已經組建了律師團隊,周四、五兩天也將啟動聯系會議,商量iPad商標的解決方案。此外,針對5月份蘋果訴訟唯冠科技侵權一事,8大銀行也可能對蘋果進行反擊,提起反訴。

  不過,和君創業向蘋果索要的100億元賠償款或難以實現。北京合川律師事務所律師劉銘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由于商標權訴訟賠償主要有兩個依據,第一,權利主張人的實際損失;第二,侵權人因為侵權的實際所得。

  “由于民事糾紛采取誰主張誰舉證,因此,唯冠要舉證蘋果的侵權行為所得有技術難度。”劉銘表示,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商標權侵權賠償最高額度也只在50萬元。

  李肅指出,所謂100億元只是法理上的說法,如果蘋果承認侵權行為,并同意就商標權轉讓事宜進行談判,那么一切都可以在談判中尋找解決的方案。如果蘋果放棄購買iPad商標權,那么就應該付侵權賠償,停止侵權行為。

  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在銀行查封唯冠科技資產前,蘋果曾與唯冠就商標權轉讓事宜進行談判磋商,轉讓價格高達4000萬美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www.jzqfr.cn
責編 Cheng.Xu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