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天價豆芽”爭議背后:當稱重計價遭遇信任危機,楊國福能否靠麻辣香鍋、小火鍋突圍?

2025-11-04 16:06:13

楊國福麻辣燙因“天價”豆芽引發熱議,其麻辣香鍋品類綠豆芽約28.8元一斤,遠超市場價。作為“稱重消費”模式首創者,楊國福現面臨輿論與市場雙重考驗。紅餐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與高性價比門店相比,楊國福等連鎖品牌吸引力在下降。為尋新增長,楊國福進軍麻辣香鍋和小火鍋市場,但競爭激烈,成敗關鍵在于差異化。

 每經記者|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鄭欣蔚    每經編輯|陳星    

“月薪過萬元,不敢吃麻辣燙”“麻辣香鍋是一場豪賭”??近年來對于天價麻辣燙、麻辣香鍋“刺客”的吐槽屢見不鮮。近日,“一斤豆芽28.8元”這一令人咋舌的價格,也再度將楊國福麻辣燙推上風口浪尖。

當消費者仔細核算手中的賬單時,這個以“稱重消費”模式開拓行業的巨頭,正面臨著來自輿論和市場的雙重考驗。

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餐飲及快消行業分析師林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麻辣燙企業要實事求是,不要玩“克重”概念,要把更多精力花在菜品品質和服務體驗上。

《麻辣燙發展報告2025》顯示,與價格親民、性價比高的麻辣燙門店相比,連鎖品牌門店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作為麻辣燙連鎖巨頭之一,楊國福曾在2022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試圖沖擊“麻辣燙第一股”。在麻辣燙行業競爭激烈、火鍋冒菜等近親品類擠壓空間的雙重壓力下,楊國福也積極入局麻辣香鍋、小火鍋賽道。然而,這兩個領域競爭同樣激烈,楊國福能否殺出重圍,仍未可知。

楊國福門店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鄭欣蔚 攝

記者走訪:楊國福線下麻辣香鍋“葷素同價 稱重計價”

近日,楊國福麻辣燙陷入價格爭議,其上新的麻辣香鍋品類被曝綠豆芽標價2.88元/50克,折算約28.8元一斤,遠高于山姆會員超市有機綠豆芽8.25元一斤的價格。“#楊國福1斤豆芽28元貴過山姆#”話題由此登上熱搜。

對此,楊國福客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因考慮到每家門店有房租、人工等成本,故公司對全國門店售價并未進行統一要求。

11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北京多家楊國福麻辣燙門店,其店員均表示尚未推出麻辣香鍋。在已展開麻辣香鍋業務的好世界商業店,記者走訪發現點菜柜僅標注“葷素同價 稱重計價”,并未注明各款菜品單價。

北京好世界商業楊國福門店內景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鄭欣蔚 攝

當被問及具體價格時,店員示意記者瀏覽墻上的價目表,并表示“麻辣香鍋39.8元一斤,麻辣燙32.8元一斤”。此外,記者還看到,價目表中標注著牛肉卷、羊肉卷、蝦滑等少數幾款菜品的單價。

而在外賣平臺上,北京各家楊國福門店素菜和葷菜的單價略有不同。記者11月4日分別定位北京潘家園店、CBD萬達店、遠洋未來匯店等多家門店,菜單價顯示,許多葷菜菜品為3.98元/50克、4.28元/50克,包括綠豆芽在內的素食食材價格大多為3.58元/50克,折算下來甚至高達35.8元一斤。

作為“稱重消費”模式的首創者,楊國福打破了過去按碗售賣的銷售模式,試圖為消費者提供更多自主選擇權。這一模式大獲成功,也為諸多麻辣燙品牌沿用。麻辣香鍋、冒菜等近親品類也大多采用克重計價、稱重消費的方式。

林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楊國福采用的“克重計價、葷素同價”的策略是為了保證自身利益。對葷菜來說,這種標價方式通常會讓人覺得很便宜,所以利潤很多時候反而出在了素菜上。

林岳表示,很多麻辣燙品牌是綜合考慮了葷素搭配的銷售情況定價,這借鑒了稱重快餐、自助餐的底層邏輯,但在實際操作中比較容易誤導消費者,因為一換算就會出現比市場價高出很多的情況,這對品牌的整體口碑肯定是不好的。

紅餐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麻辣燙發展報告2025》指出,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仍是第一梯隊的麻辣燙品牌。但與價格親民、性價比高的麻辣燙門店相比,連鎖品牌門店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據紅餐大數據,截至2025年1月,麻辣燙連鎖品牌門店的人均消費為31.4元,比麻辣燙總體門店的23.2元客單價高出了35%。

在林岳看來,麻辣燙企業還是要實事求是,不要玩“克重”概念,把更多精力花在菜品品質和服務體驗上。另外,對加盟商的管理也要加強,要建立統一的價格體系和標準。

多元突圍之路:尋找新增長曲線

楊國福曾在2022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試圖沖擊“麻辣燙第一股”。

上市申請書披露,楊國福的主要收入來自餐廳運營業務。其中,向加盟餐廳收取加盟費、系統維護費及銷售貨品為主要收入來源。截至2021年9月30日,“楊國福”品牌旗下共有餐廳5783家,其中包括21家海外門店。

在近4年時間里,楊國福的門店版圖還在迅速擴張。據其近期公開的數據,門店數已增長至近7000家,海外門店數也增長至近200家。

然而,楊國福門店服務品質參差不齊,甚至屢次爆出食品安全問題。

今年3月,楊國福發布致歉信回應蘇州印象城店出現老鼠一事,稱涉事門店已停業整改,并成立專項調查組以持續加強對全國所有門店的監管力度,每月進行食品安全培訓和檢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安問題與價格爭議交織,凸顯出連鎖餐飲在規模擴張與品質管控間的艱難平衡。與此同時,這一麻辣燙連鎖巨頭還面臨激烈的餐飲業競爭。

《麻辣燙品類發展報告2025》顯示,目前市場上的麻辣燙門店從湯底口味、食材選擇和計費模式等方面趨于相似,難以形成顯著差異化,品牌競爭壓力大。同時,火鍋、冒菜、串串香等品類與麻辣燙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麻辣燙品類正面臨這些近親品類的擠壓。

面對競爭壓力,楊國福近年來積極拓展餐飲業務邊界。今年6月,楊國福舉辦上新會推出戰略級全新品類“草本麻辣香鍋”,正式進軍麻辣香鍋市場。一個月后,楊國福在青島一門店首次試運營錨定59.9元價位的自助旋轉小火鍋,宣告加入小火鍋賽道的混戰。運營初期,其29.9元的限時優惠活動曾引發消費者排隊等位。

林岳認為,楊國福進軍麻辣香鍋和小火鍋是為了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楊國福在這兩個業態上都有優勢,原有供應鏈能力可以延續,兩者定價模式也類似麻辣燙,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切入新的賽道。

“但這兩個業態競爭也非常激烈,類似海底撈的子品牌也在爭奪小火鍋市場,如何在同質化競爭中做出差異化是成敗的關鍵,目前來看低價、品控、食品安全是核心要素。”林岳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