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全社會敬老愛老的溫情氛圍愈發濃厚之際,資陽市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里暖意涌動——清晨的陽光灑進資陽市雁江區蓮花街道雁中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藍白色調的寬敞活動廳內,護工正俯身與輪椅上的老人輕聲交流,手把手引導他用筷子將小球夾進另一個盤子,動作間傳遞出暖心的關懷;不遠處,十幾位老人正跟著電視里的健身操視頻舒展身體,臉上綻放出輕松的笑容,時光仿佛在這里放慢了腳步。
這溫馨的一幕,是資陽“嵌入式”養老服務的一個縮影,它不僅為老人提供了“家外之家”,更在重陽節前夕點亮了敬老愛老的城市溫度。
走進資陽高新區獅子山街道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歡快的歌聲早已飄蕩在大廳中。老人們手拉著手圍成圓圈,伴著歡快的歌聲擺動雙臂,直到食堂飄來飯菜的香氣,護理員才輕聲引導:“叔叔阿姨們,大家先歇會兒,咱們慢慢往餐廳走。”老人們隨即圍坐用餐,談笑聲此起彼伏。
餐桌上,定制化的膳食冒著熱氣,護理員李明一邊細心為老人準備餐食,一邊說:“老人們的一日三餐都按身體狀況和口味定制,從吃飯、住宿到服藥,我們都得細致照料,還得天天關注他們的情緒,用真心換真心。”75歲的劉學祿端著飯碗笑得滿足:“我今年正月初四就來了,這里吃現成的、衛生好、護理也好,每天能唱歌跳舞、寫書法、做手工,還能和老伙計們下棋,之前是不愿意來,現在是心情好得都不想回家了!”
另一邊,午后的雁江區寶蓮街道拱城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里,睡過午覺的老人們已坐在康復鍛煉器械旁,護理員一邊幫老人固定器械,一邊關切詢問:“您今天感覺怎么樣?腳踩穩了再發力。”這句簡單的叮嚀,化作康復路上的溫暖支撐。
拱城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副院長董繼英介紹說:“我們主要提供助餐、助浴等生活照料,還有康復鍛煉、興趣活動等服務,這種‘嵌入式’模式,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養老服務。”70歲的莊智勇也笑著附和:“不用操心買菜做飯,還能和大家擺龍門陣,一點都不想回家了!”
目前,這三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共入住100余位老人,平均年齡82歲。這些“不想回家”的心聲,背后是資陽市以“公建民營”模式引入專業機構運營管理,聯動社區、醫院構建“一中心、多功能”服務體系的用心——從24小時專業護理、個性化膳食定制,到書法繪畫、集體生日會等精神滋養,再到社區醫院綠色通道保障健康,每一處細節都在為老人打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幸福港灣。
這些社區“嵌入式”養老中心的溫馨日常,正從這些社區“小場景”延伸至全市“大格局”。近年來,資陽始終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需求為核心,讓越來越多“家門口的養老陣地”落地生根,用專業與溫情托起的不僅是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更是城市文明的嶄新高度。重陽節將至,這份溫情正匯聚成一股暖流,讓“夕陽紅”在資陽大地綻放出更燦爛的光芒——在這里,敬老不再是節日里的儀式,而是每一天的生動實踐。
未來,資陽還將持續升級養老服務,讓社區“嵌入式”養老新生活的溫暖,覆蓋更多老年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