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18:53:28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魏文藝
每經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 周逸斐)10月21日,以“匯生態之力 筑零碳之基”為主題的第二屆電力建設可持續發展(ESG)會議在北京召開。
隨著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挑戰不斷增加,全球對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問題的關注度日益提高,企業加強ESG信息披露逐漸成為國際共識。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周逸斐 攝
現場多位與會嘉賓指出,當前ESG實踐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在于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紙面合規”和“選擇性披露”無法真正驅動行業進步。為此,必須將ESG管理重心下沉到每一個具體的工程項目,并在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到運營維護的全過程中,嵌入以“數據求真”為基礎的精細化評價體系。
對于電力建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會專家認為,要以可信數據鏈為核心,對電力工程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ESG表現與風險管理。
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委會主任林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性產業,電力行業不僅是能源安全的“壓艙石”,更是“雙碳”目標落地的核心戰場——從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到電網輸配的智能化升級,再到新型儲能技術的應用,電力全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與ESG緊密相連。
林彬進一步指出,對電力行業來說,供應鏈是其“生命線”。供應鏈ESG表現深度影響整個電力行業的安全、聲譽與長期競爭力,供應鏈風險一旦失控,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將會是企業自身的運營安全與品牌聲譽,更有甚者還會拖累行業綠色轉型的整體進程。
“而供應鏈作為全球經濟的血脈與神經網絡,其健康、穩定與可持續的程度,直接決定了企業乃至國家經濟的競爭力與安全底線。一方面,它決定了資源配置的效率與成本,是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另一方面,其內在的韌性則構成了抵御外部沖擊、保障發展安全的重要屏障,關乎國家發展的主動權。由此可見供應鏈的重要性。”
林彬建議,電力企業應建立供應鏈ESG風險評估體系,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協同,構建綠色、負責任的供應鏈生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周逸斐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