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首頁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首頁頭條 > 正文

10月LPR繼續維持不變 業內:年底前有可能下調

2025-10-20 18:09:43

10月20日,人民銀行披露最新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水平均連續數月維持3.0%和3.5%不變。分析稱當前報價行主動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力不足,三季度以來宏觀數據下行但出口增速加快,貨幣政策總體處于觀察期。年底前政策利率及LPR報價有下調空間,央行可能實施新一輪降息降準,但操作節奏仍基于國內資本市場走勢和實體經濟需求。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董興生    

10月20日,人民銀行披露最新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1年期水平為3.0%,5年期以上水平為3.5%。兩項指標水平已連續數月維持不變。

東方金誠分析師王青、李曉峰、馮琳分析,在商業銀行凈息差處于歷史最低點的背景下,當前報價行主動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9月美聯儲恢復降息。中信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趙詣判斷,若10月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延續美聯儲降息決議,中美利差或進一步收窄,而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也可能隨之抬升,后續我國降息的必要性可能有所增加,但操作節奏仍然基于我國國內資本市場走勢,以及實體經濟需求修復斜率。

當前報價行主動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力不足

10月,兩個期限品種的LPR報價保持不變,并且是連續第5個月維持不變。

趙詣分析說,5月LPR報價跟隨逆回購利率下調10bps后,利率工具持續企穩,截至當下10月逆回購利率再無調整,1年期、5年期LPR報價和逆回購利率加點維持在1.6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

從歸因視角看,王青、李曉峰、馮琳分析,首先,10月以來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保持穩定,意味著當月LPR報價的定價基礎沒有發生變化,已在很大程度上預示10月LPR報價會保持不動。

另外,受“反內卷”牽動市場預期等影響,近期包括1年期銀行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AAA級)在內,主要中長端市場利率有所上行,商業銀行在貨幣市場的融資成本略有上升。在商業銀行凈息差處于歷史最低點的背景下,當前報價行主動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力不足。由此,10月兩個期限品種的LPR報價不動符合市場普遍預期。

進一步從宏觀經濟層面看,王青、李曉峰、馮琳分析,三季度以來,受極端天氣、穩增長政策節奏、外部波動、房地產市場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消費、投資、工業生產等宏觀數據有所下行。但受貿易轉移效應持續發酵、上年同期基數變化等影響,出口增速加快,再加上年初財政政策已經加力,5月央行實施降息降準,三季度以來貨幣政策總體上處于觀察期。這是近期LPR報價保持穩定的根本原因。

9月份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5年第三季度(總第110次)例會也闡述了下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建議加強貨幣政策調控,提高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抓好各項貨幣政策措施執行,充分釋放政策效應。

趙詣此前解讀,這更多體現了對現有存量工具使用的關注。

需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

往后看,王青、李曉峰、馮琳分析認為,近期外部波動加大,美國高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及我國出口的影響有可能在四季度進一步體現,加之近期投資、消費增速有所下行,四季度加力穩增長、穩就業的必要性上升。可以看到,9月末以來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推進,10月進一步安排5000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用于化解存量債務及擴大有效投資,穩增長政策正在加力。

王青、李曉峰、馮琳判斷,年底前在大力提振內需、“采取有力措施鞏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過程中,政策利率及LPR報價有下調空間。值得注意的是,9月美聯儲恢復降息,并有可能連續降息,外部因素對國內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掣肘進一步弱化。

王青、李曉峰、馮琳預計,年底前央行有可能實施新一輪降息降準,并帶動兩個期限品種的LPR報價跟進下調。這將引導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激發內生性融資需求,是四季度促消費擴投資、有效對沖外需放緩的一個重要發力點。現階段物價水平偏低,貨幣政策在包括降息在內的適度寬松方向上有充足空間。

趙詣認為,從降息的必要性視角看,弱信用、弱地產以及低通脹和高實際利率環境下,我國降息周期延續的必要性較高;從可行性上來講,雖然美聯儲9月降息創造了較好的海外環境,但國內商業銀行息差壓力仍然不小,LPR下調引導貸款利率調降前,可能需要存款利率先行下調;從緊迫性上來講,雖然海外關稅沖擊不確定性加大,但我國資本市場韌性仍強,寬貨幣集中發力提振市場信心的必要性可能短期有限。若10月FOMC會議延續美聯儲降息決議,中美利差或進一步收窄,而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也可能隨之抬升,后續我國降息的必要性可能有所增加,但操作節奏仍然基于我國國內資本市場走勢,以及實體經濟需求修復斜率。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1572831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