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6 23:06:02
每經記者|舒冬妮 每經編輯|陳柯名 陳旭
原價千元的酒店房間,似乎沒那么“香”了!
“睡一晚就省幾百,(車載床墊)用個兩次就回本”——這句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口號,正成為越來越多出游者的真實選擇——國慶中秋假期當中,熱門景區周邊,不時便能看到新能源車主在服務區安然入睡。
酒店的競爭格局變了,但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竟然來自圈外。長假期間,在小紅書上,床車自駕游話題閱讀量達到1.1億次,其中新能源車自駕過夜等相關話題閱讀量近5000萬次,僅今年的相關搜索量同比就翻倍增長。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自駕出行占比達八成。從業十余年的上海某酒店總經理林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坦言,以前只需關注周邊同行的房價變化,現在還要研究新能源車的續航里程和車內空間。“當酒店規模不斷擴大,而客人卻開始比較住酒店和睡車上的成本差異時,行業可能就已經走到了轉折點。”
在服務區、景區停車場乃至城市街頭,節假日里出現了越來越多鋪著床墊的汽車,這些“移動客房”以其零成本、高自由度的優勢,悄然改變著傳統旅游住宿的格局。

興安國家森林公園房車營地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上海市中心一家酒店的總經理林楊顯得有些憂心忡忡,原因就在于假期旺季之下酒店仍有不少空房未能預訂。看著南京路步行街摩肩擦踵的游客,他不禁向記者訴起了苦:酒店在旺季的空房率正不斷刷出新高。
“以前是和方圓幾公里的同檔次酒店競爭,現在要和更高檔的酒店搶客人,和新能源車搶客人,有的地方還要和帳篷搶客人。”林楊看著游客自駕睡車上、搭帳篷的新聞感到無可奈何。
又是帳篷、又是床墊,甘肅一服務區上百輛車就地過夜,有網友在小紅書上了發了“十一深夜服務區床車隨地大小睡”的帖子,其他網友則在留言區曬出同款,并調侃“怒省幾千”。網友Neo在廣西自駕時也發現,節假日“帶著床鋪出發”的人非常多,他驚訝服務區還提供了寬敞的新淋浴間,似乎是專門為他們而建。
根據飛豬《2023租車自駕游報告》,2023年國內租車訂單量同比增長167%,較2019年增長10倍以上。根據全球自駕游平臺租租車《2025“十一”假期全球自駕游報告》,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國內自駕游需求同比增長6.7%,出境自駕游需求同比增長11.6%。多個年齡段自駕人群均呈現快速增長,其中95后、00后及55~64歲中老年群體增幅分別達23%、26%和18%,帶娃自駕家庭數量也增長了15.7%。
今年9月,正值國慶長假前夕,在網稿產品推薦平臺“什么值得買”上,“充氣床墊”關鍵詞相關商品GMV環比提升15.05%,車窗遮陽簾等兼顧隱私與氛圍的產品同樣熱銷,以“戶外電源”等產品為代表的相關裝備同期GMV環比大幅增長84.27%。與此同時,平臺“露營帳篷”“卡式爐”和“折疊椅”等商品GMV分別環比增長50.65%、36.02%和35.15%。
自駕游的增長本該對酒店業帶來利好,但真實情況未必如此——由于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在車上過夜,對酒店業已然造成了一定沖擊。甘肅蘭州一家高端酒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自今年暑假以來,酒店人流量就明顯不及去年同期。據她觀察,游客依舊很多,但其中很多人都是自駕游或房車游客,而他們很多都選擇睡在了車上。
在旅行社工作的王冰也注意到,今年節假日自駕游、房車旅游都特別火爆。她認為,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自駕游市場的熱度,“現在的車又便宜又好。”
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近年來,為了迎合消費者自駕游的需求,車企在座椅零重力、旋轉翻平躺平等功能設計上確實下了不少功夫,目前在技術、舒適度等方面都已經很成熟,也已成為市場趨勢。
在租租車公共事務負責人賴詩尹看來,近年來新能源車企在座椅舒適性上下足了功夫,按摩、通風、全面放倒等功能不斷迭代。同時新能源車的空調解決了燃油車怠速長時間開空調可能存在的一氧化碳倒灌問題,進而實現了車內“小憩”,對鐘點房需求有明顯沖擊。更大空間的新能源車,增加了“睡幾天”的可操作性,還有新能源房車、露營車,從出廠設計就有“以車為家”的功能,這些都對酒店住宿產生了影響。同時,新能源車續航里程不斷提高,已經能夠滿足中短途旅游行程。
什么值得買電商運營中心負責人張宇昂還注意到,自駕出行正朝著更私密、安全、舒適的方向發展。市場上出現了針對不同車型定制的充氣床墊和折疊海綿墊,成為打造“移動臥室”的核心配置。

車內游客在自駕游旅途中拍攝風景 每經記者 舒冬妮 攝

對于客人減少,林楊自己也知道還有別的原因——很多客人去了別的酒店。從去年9月至今,他所在酒店周邊區域新增了超過600間客房,分流效應非常明顯,他認為這是自家酒店營收下降最主要的原因。2023年各大酒店集團新簽約的項目,主要集中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開業,導致市場供給大幅增加,供給過剩加劇了酒店業的競爭。
中國飯店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國內酒店業數量經過銳減后又快速恢復,到2024年12月31日,中國住宿業設施總數為57萬家,客房總規模1927.8萬間,其中酒店業設施34.87萬家,已恢復甚至超過2019年水平。
眼下,酒店經營者們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一家高端酒店的管理者田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努力也作用不大。
價格戰是今年酒店業的常態,特別是全服務高端酒店降價并與中端酒店展開競爭。他以四川一景點周邊酒店舉例,一家高端酒店往年在1300元/間/晚左右,今年最低價格到了500元左右。
以價換量成為今年高端酒店的主要打法。用部分空余房間降價搶低價流量,彌補固定成本。從最終結果來看,雖然高端酒店通過這種方式維持了自身的營收增長,卻嚴重擠壓了中端酒店的生存空間。
另一家高端度假酒店集團也向每經記者證實了這一趨勢。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十一期間,集團的度假酒店日均房價、平均入住率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沒有降價,但提供了很多增值服務,相當于是變相降價來換取客流量。高端酒店的低價入局,讓本就依賴會員預訂的中端酒店乃至本土酒店品牌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出行服務平臺去哪兒獲悉,今年暑假七八月份,全國酒店房價均價同比僅小幅提升,其中高星酒店更具性價比,北京、上海部分高星酒店價格同比下降近20%。
田徹分析認為,房地產行業下行促使許多投資者跨界抄底買樓,而酒店業態相較于商場、公寓等被認為更具盈利性,成為主要投資選擇。“市場上的酒店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客源增長的速度遠遠跟不上供給增加的速度,這種供需失衡正在加劇行業競爭。”
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四大酒店巨頭華住、亞朵、首旅、錦江日均房價等三大運營指標在一季度明顯下滑,第二季度則持續下滑。
對于酒店而言,現在重要的是要提升效率,控制成本,又能提高服務品質。這在林楊看來是無法達成的事情,紅海市場里,卷價格、卷渠道、卷服務是常態,如果無法增加營收,就只能減少開支。
田徹也發現,近年來短途游和縣域游成為主流趨勢,即使在長假期間,三天兩晚的住宿需求占據主導地位,四至五天的長假游也多集中在下沉市場或縣域游,縣域市場增長明顯。
國慶中秋假期,華住、錦江等酒店集團數據顯示,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成為酒店業增長主力,入住率高于整體水平。華住旗下酒店在寧波、溫州等二線城市入住率超90%,益陽、懷化等三四線城市更是超過100%。錦江在廣元、荊州等三線以下城市平均入住率達91.7%以上,其中景德鎮因“雞排哥”帶動當地文旅,20余家酒店在假期中連續滿房。
林楊表示,酒店行業競爭加劇,或許正是中國旅游業從規模擴張走向精益運營、從依賴增量轉向存量競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讓整個行業開始重新思考:當價格戰不再奏效、消費者愈發理性之時,旅游產品與服務真正的價值究竟何在?答案或許不在過去的模式里,而在于如何更好地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這一過程中。
記者|舒冬妮?
編輯|陳柯名 陳旭 杜恒峰
校對|許紹航

|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