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資陽:“三良”協同發力 夯實“天府糧倉”丘區基底

資陽觀察 2025-09-25 22:52:50

秋分時節,資陽鄉村遍地金黃。9月23日,在安岳縣合義鄉大安村,連片稻田里多臺聯合收割機正開足馬力作業。種糧大戶杜紅梅抓起一把剛收割的稻谷,輕輕搓開谷殼,露出飽滿的米粒,笑意盈盈。“今年試種的‘品香優秱珍’品種抗病性強,畝產達1200斤,比去年增產8%!”杜紅梅表示,她承包的200畝稻田,今年預計可收獲120噸優質稻谷。

大安村的豐收景象,是資陽秋糧穩產增產的縮影。據資陽市農業農村局農情調度數據,預計全市全年糧食面積穩定在501.7萬畝,產量達170.7萬噸,同比增產0.7%。以實干托舉豐收,資陽正以“三良”協同發力,為“天府糧倉”建設注入堅實的丘區力量。

良田筑基:

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速 單產提升見實效

藏糧于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之策。在資陽市安岳縣石羊鎮山林村的田間地頭,推土機正在對坡地進行精細調型。這里的140余畝土地正在由坡地變平田、碎土連成片,該村高標準農田建設已進入關鍵階段。

石羊鎮山林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易奎西 攝

“地塊調型完成后,我們將加快引進種糧大戶和合作社,力爭9月底前全面完工,不誤小春生產。”山林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學站表示,村“兩委”正積極對接有意向的農業經營者,推動土地集約化管理和規模化經營,為來年的小春作物種植豐收打好基礎。

石羊鎮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資陽系統科學謀劃農業產業的生動縮影。據悉,2024年,全市已有12.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成投用;2025年,又有11.2萬畝項目開工建設。在此基礎上,資陽同步啟動“噸糧田”建設,重點推廣“稻—麥”輪作5萬畝、“玉—薯—麥(油)”復合種植10萬畝,推動糧食單產持續提升。

合義鄉高標準農田水稻迎豐收。張文芹 攝

成效已初步顯現。2025年上半年,全市小麥、油菜千畝展示片實收測產比去年平均水平高83.6%、7.7%。近期,安岳縣馴龍鎮水稻百畝攻關片實收水稻畝產達到782公斤,樂至縣寶林鎮百畝攻關片實收玉米畝產708.2公斤,創下當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歷史新高。

資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計劃新建續建千畝高產片100個,謀劃市級千畝高產展示拉練點位6個,布局百畝超高產比拼點位16個。并從地塊、主體、物資、技術等多方面強化要素保障,為糧食穩產增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良技賦能:

智能農機廣泛應用 農技服務到田入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資陽市樂至縣盛池鎮埝田溝村的230余畝稻田里,2臺聯合收割機正來回穿梭,金黃稻谷迅速歸倉,呈現出一派高效豐收景象。

盛池鎮收割水稻。姚陽 攝

“今年產量不錯,畝產大概1300斤-1400斤,總產量預計能達到30萬斤。”站在田埂上,盛池鎮彭洪新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彭洪新介紹道,他原是一位蛋糕店老板,2016年毅然返鄉創業,9年間將土地規模從180畝擴大至500余畝,逐步走通“稻油輪作、機械賦能”的現代農業路徑。

“耕種防收全程機械化,效率高、成本降、收益穩。”他表示,前期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科學指導和完善的水利、道路設施,為規模化種植提供了堅實保障。

盛池鎮裝運稻谷。姚陽 攝

藏糧于技,不僅體現在機械替代人力,更體現在品種優化、技術普及與服務下沉。今年以來,資陽組織召開了農業科技到田暨“百縣千鄉萬戶”科學施肥用藥啟動會,統籌項目資金1620萬元開展糧油重大品種推廣行動。遴選推廣適宜資陽氣候特征的水稻品種16個、玉米6個、大豆5個、小麥5個、油菜5個,并推介發布資陽市2025年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推介主導品種45個、主推技術81項。

同時,不斷探索完善資陽市水稻等六大糧油作物超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建立農技人員包片服務機制,督促農技人員關鍵季節下沉生產第一線開展科技服務。截至目前,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會280場次,累計培訓人數7.4萬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1萬余份。

良農興田:

補貼力度持續加大 新型主體蓬勃發展

9月23日,資陽市雁江區舉行“蜜柑滿枝?豐歲同歡”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蜜柑專場活動。活動中,12位雁江“果王”“樹王”揭曉。不僅以榜樣激勵種植能手提質創牌,更印證當代農民從“勞力型”向“智力型”的跨越。

“樹王”評選現場。全媒體記者 劉佳雨 攝

據了解,此次評選的參賽者來自雁江區各鄉鎮,近60戶參賽者參與到初賽中。其中,“樹王”王顯富的果樹冠幅宏大、通風透光,掛果1200多個、預計株產超330斤。他靠控制株距、修剪通透打通營養堵點,去年6畝柑橘收8萬多斤,單價1.6元;“果王”丁吉忠的果品掛果1030個、株產289斤,糖度11%且化渣多汁。他按季精細化管理,使其家里的土地畝產1.4萬斤,比尋常的柑橘畝產高出近2000斤。

雁江柑橘。全媒體記者 劉佳雨 攝

這一群“樹王”“果王”的誕生,離不開政策的托底。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的補貼政策、完全成本保險等舉措,讓種糧農民不吃虧、得實惠。據資陽市農業農村局數據,2025年種糧大戶補貼面積預計27萬畝、增加15%,種糧大戶約1900戶、增加14%。

今年以來,資陽市爭取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大戶補貼、稻谷生產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補貼5.3億元。其中,2025年種糧大戶補貼標準增至200元/畝,較2024年增加50元/畝,極大激發種糧農民積極性。當地還創新“123”幫扶機制,建起四級種糧大戶臺賬,強化項目、人才支持與權益保障,壯大新型經營主體。

春有耕耘,秋有收獲。這個豐收節,我們既慶豐年,更思長遠。當高標準農田與古老阡陌縱橫的土地交相輝映,當現代化農機與千年農耕文明對話,當“土專家”蛻變為“新農人”,資陽正以“守正創新”之筆,繪就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這份畫卷,正是對“農為邦本”最好的傳承,對豐收最美的禮贊。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