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7 20:33:49
每經編輯|盧祥勇
~~~文末有福利~~~
從1997年停工至今,爛尾24年的珠海巨人大廈迎來了重生的曙光。
5月26日,珠海正方盛世投資有限公司披露,該公司于25日以4.02億元掛牌價格拍下珠海巨人大廈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權,這意味著,巨人大廈將被盤活煥新。
珠海巨人大廈可不是普通角色,當年這個項目計劃建成“中國第一高樓”,它與史玉柱的跌宕起伏一樣,身上充滿了傳奇色彩。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爛尾24年的巨人大廈
巨人大廈位于寸土寸金的珠海市中心,占地面積約2.9萬平方米,距離香洲區政府辦公地僅約1公里。

它的誕生要從史玉柱與珠海的淵源說起。
南方日報曾報道,1991年,29歲的史玉柱在珠海成立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珠海巨人”),立志成為中國的IBM。
隨著巨人漢卡風靡全國,珠海巨人很快成為當時國內最受矚目的“高科技企業”,并逐漸鋪開多元化藍圖——計算機、生物工程和房地產三頭并進。
巨人大廈由此而來:這座原本計劃總投資2億元的15層總部大廈,在各種因素的推波助瀾下,最終變成了計劃總投資12億元,總樓層高達78層的“中國第一高樓”。
這個計劃在當時有多驚人?最近因大樓晃動引發關注的深圳賽格大廈,作為深圳華強北的地標性建筑,總高不過355.8米,總建筑層不過79層(其中,地上75層,地下4層)。須知,賽格大廈是1996年才動工的,比珠海巨人大廈晚了兩年。
在巨人大廈動工的前一年,惠普、IBM等海外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相比于這些國際巨頭背后雄厚的資金實力、技術體系及管理水平,剛剛成長起來的本土電腦品牌根本不是對手,珠海巨人同樣也不例外。
1994年,巨人大廈破土動工。僅僅3年后,隨著珠海巨人資金鏈斷裂,已購樓花(房屋預售)者上門催要退款,危機全面爆發,需要持續資金投入的巨人大廈項目成為壓垮珠海巨人的最后一根稻草。1997年2月巨人大廈正式停工。
停工時,巨人大廈僅完成樁基、承載平臺、地下三層和地上二層的土建施工量。
而這一停,就是24年。
這期間,史玉柱赴上海再度創業,由其一手創辦的“新巨人”——巨人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成功上市。在2020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上,史玉柱排名第390位,財富值107.4億元。而根據2020年胡潤百富榜,史玉柱和史靜以440億元財富排在第102位。

巨人大廈則成了他最不愿回望的地方。“我再也不想看到這個鬼地方了!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決策失誤,也是我的傷心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史玉柱曾反思說:“好大喜功,我真是昏了頭!”
2019年12月,巨人30周年慶典上,史玉柱曾表示,巨人是非常陽光的一家公司,我們對得起員工、消費者。這30年我們不欠任何一家銀行的錢,沒有賴皮過1分錢,九七年困難的時候,欠的老百姓的樓花錢我們也兌現了。



圖片來源:“梨視頻”視頻截圖

珠海國資房企接手
據南方日報,近年來,巨人大廈地塊周圍已陸續建起了珠海報業大廈、電信大廈等諸多高樓,一片欣欣向榮。而只建了2層的巨人大廈顯得格外荒涼,外墻上,幾年前為了“遮丑”而貼的ABS材料,也開始陸續脫落。
在巨人大廈內部,已變成了廢品收購站的天下。

圖片來源:
百度地圖穿過一家汽車駕校的訓練場,可以進入大廈內部的入口。大堂堆放著許多打包好的廢品和垃圾,還安置了床和灶臺等生活用具。“我們住在這里很多年了,相當于幫他們看樓。”收購站老板表示,“每年都有人來這里參觀,但從來沒見過史玉柱回來。”
2001年時,因無力償還巨額債務,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將“老巨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唯一值錢的財產——“巨人大廈”在建工程及相應土地使用權裁定給19個債權人,由19個債權人按份共有。
據新華社消息,珠海正方盛世投資有限公司5月26日披露,該公司于25日以4.02億元掛牌價格拍下珠海巨人大廈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權,這意味著從1997年擱置至今的巨人大廈項目將被盤活煥新。

正方控股是香洲區國企。2019年,珠海市香洲區成立了專項處置“爛尾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并由該區區屬國企珠海市香洲正方控股有限公司牽頭推進盤活巨人大廈。對這個用地面積29045平方米,原建筑功能為辦公樓的項目,正方公司克服了權益人分散、流程錯綜復雜等難題,對19家權益人進行一一梳理盤查,聯合賽納置業等多家企業進行數次磋商完成權益整合。
今年4月,珠海市自然資源局發布了“爛尾樓”整治處理辦法,提出“爛尾樓”項目可與城市更新項目或出讓用地建設項目用地合宗、聯動開發建設,為“爛尾樓”盤活增添了更多操作空間。
據了解,下一步,巨人大廈項目將根據當地政府批復方案規劃重建,充分利用資源,讓承載珠海重要歷史的這片空間因珠海二次創業重獲生機。
編輯|盧祥勇 王嘉琦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華社、南方日報、時代周報



3月北京的沙塵暴刷屏。黃沙漫天,高樓消失在沙塵迷霧之中,空氣中充滿泥沙味,白口罩戴上不消片刻就泛黃……
沙塵暴讓生命中最簡單的事——呼吸,都成了威脅。
同樣的災難,在1930年代以更慘烈的方式席卷美國西部。土地荒蕪,莊稼歉收,親人死于塵肺疾病……
《骯臟的三十年代:沙塵暴中的美國人》中得到記錄。
書中展現了艱難時刻人們的勇氣,人與大自然抗爭的頑強,政客的無恥與欺詐。而歸根結底,災難的根源,是人類對于環境的無知。
本書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它記錄了那段大蕭條時期最黑暗日子的歷史,對當下的現實有著強烈的映照意義。
本次贈書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提供。注:點贊數據截止時間:5月29日14時
? ? ? ?兌獎截止時間:5月31日14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