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生產土豆原原種年入1.5億,全國人大代表郭艷玲講述金豆豆如何讓烏蘭察布農民脫貧致富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5 22:54:35

● 去年,內蒙古所有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一成績79%來自于產業扶貧,這里也凝結著全區16000多名農技人員的辛勤付出。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星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開始前舉行首場“代表通道”采訪活動,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采訪。

經過8年持續奮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郭艷玲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草原站的一名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作為基層代表,她分享了工作中助力脫貧攻堅的兩個小故事。

郭艷玲說:“去年,內蒙古所有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一成績79%來自于產業扶貧,這里也凝結著全區16000多名農技人員的辛勤付出。”

她講述了一個“土豆種子論粒賣”的故事。烏蘭察布素有“中國薯都”之稱,過去當地的馬鈴薯種子論斤賣,一畝地收入僅有幾百元。

“種子是農業的命根子,把種子安全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郭艷玲說,現在通過芽苗組培,生產出的脫毒馬鈴薯原原種論粒賣,一畝地收入兩萬多元。

從“幾百元”到“兩萬多元”,這個跨越令人贊嘆。郭艷玲表示,目前全市一年可以生產原原種5億多粒,不僅自給自足,還銷往全國各地,年收入可以達到1.5億元。“小土豆成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豆豆。”

“當地農民經常說這段話,家家都種山藥蛋,山藥開花結圪蛋,土圪蛋變成金圪蛋,年年收入兩三萬。”郭艷玲說。 

第二個故事是脫貧路上的“泥腿子”。脫貧攻堅路上離不開這樣一大批泥腿子。郭艷玲講述:“記得有一年,我做了十余個品種的燕麥試驗,從整地、播種直到田間管理,不敢有絲毫馬虎。” 

“正當我看著健壯的麥穗,展望豐收的喜悅時,一場暴風雨把它們打倒在地。”郭艷玲感嘆,一次次失敗,換來了一個個有價值的數據,帶來了一項項新技術、一個個新品種。

正是這樣一大批沉得下去、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日曬、住得慣草棚、喝得慣涼水的“泥腿子”,為農牧民、為農牧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助推農牧民脫貧奔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郭艷玲說,作為一名基層農業技術員,也是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將和全國農業科技工作者一起,始終腳踩泥土,繼續奮戰鄉村振興,力爭讓農牧民用更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