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 11:18:39

進博會現場:專業觀眾端詳寬窄里的文創產品
“寬窄間,新成都”,11月5日,成都寬窄巷子亮相上海。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作為今年國家商務部發布的首批5條全國示范步行街之一,寬窄巷子代表成都,亮相今年進博會特別增設的“國家級步行街”展示區。但寬窄巷子走進進博會,卻并非一個展位那么簡單。
消費,是成都近年來著重布局的“先手棋”;場景,又是成都激發消費活力的創新之舉。以管窺豹,成都成體系的大謀略下,寬窄巷子可謂集“消費力”與“新場景”于一身;而這場持續5天的展演,則成了成都消費新活力、多元消費新場景的集中“展示”和直觀“縮影”。
巧的是,這已不是成都與上海第一次因“消費”和“步行街”等關鍵詞聯系在一起。就在不到一個月之前,成都就曾“向東取經”,率隊到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及多個商業綜合體,調研學習首店經濟發展、商圈建設,以及步行街的改造提升工作。
實際上,今年成都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2020年成都將實施新消費引領的提振內需行動,以新消費激發經濟新動能,以新經濟釋放消費新活力,助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當下的種種信號,正充分彰顯出成都的“行動力”。
從一碗飄香的蓋碗茶,到一曲清脆悅耳的川劇;從獨立書店詩意酒館,到國際潮牌文創新店......寬窄巷子對成都而言,是城市的文化和底蘊;對市民和游客而言,更是消費和體驗的空間。
就是這樣一個“活樣本”,被搬上了進博會這個國際化大舞臺:成都人熟悉的蓋碗茶杯、熊貓文創、火鍋底料、川派名酒,將整個寬窄巷子展區打造得有聲有色;黑白韻律的水墨畫和色彩繽紛的寬窄貓,古典又新潮的圖案,為上海的國際會展中心增加了一抹亮色。

進博會現場:成都寬窄巷子展區
與寬窄巷子一同亮相的,實際上還有另外4條全國知名的步行街:杭州湖濱步行街、重慶解放碑步行街、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哈爾濱中央大街。其中包括成都寬窄巷子在內的4條步行街以及南京夫子廟步行街,于今年7月22日在商務部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全國示范步行街”名單。
“全國示范步行街”是國內商業步行街的最高榮譽,本次成都寬窄巷子展區,可謂亮點紛呈。豐富多彩場景搭建、特色建筑風格還原,配以科技互動手段,現場打造出文化古韻與時尚潮范交織輝映的“炫酷寬窄”。
圍繞“寬窄間·新成都——雪山下的公園城市”主題,展區設置了“寬窄里的城市鄉愁”等四個板塊。四個區域,則分別展現了寬窄巷子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和發展軌跡;場景式、情景化、體驗感豐富的自由消費空間;雅俗共賞、和諧共生、生態宜居的城市情境;以及古今、中西、快慢奇妙融合的老成都味道和新成都面貌。透過寬窄一隅,成都風味、成都生活皆已融入其中,成都變化直觀展現在世界面前。
展會期間,不少專業觀眾被寬窄巷子展區獨特的人文氛圍所吸引,紛紛駐足與寬窄貓、網紅打卡墻合影。易商國際、捧味道(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等30余家食品及消費品行業的參會代表向九眼橋火鍋底料、全興大曲、散花書院、寬窄有禮等多個參展品牌拋出了合作意向和訂購需求;南京六合文旅、杭州博望文化、安徽交易團、陜西交易團等20多個文旅公司代表、省市級交易團代表專程來到展區洽談交流,希望與成都寬窄巷子共謀發展契機。

進博會現場:專業觀眾領取成都寬窄巷子宣傳手冊
“場景這個詞在互聯網領域十分重要,沒有場景就沒有消費,成都抓住了場景這個關鍵詞,就抓住了消費。”被稱為李佳琦背后的投資人,合鯨資本創始合伙人霍中彥曾這樣評價。
而步行街原本就是市井生活的載體。隨著近代商業的繁榮,步行街與商業融合發展,正在成為城市商業空間消費的主力形式,為消費者們帶來了更多場景式、情景化、體驗感豐富的自由消費空間。
當前在成都,寬窄巷子已逐步形成了“一巷一主題、一院一景”形態與業態融合布局。近年來,通過打造多元消費場景,寬窄巷子更已迸發出蓬勃的消費活力。2019年,寬窄巷子游客量高達4163.7萬人次,同比增長32.8%;街區營業總額約12.11億元,同比增長42.9%。
進博會現場,寬窄巷子最吸睛的點,也正是場景的營造。例如在“寬窄里的消費新支撐”分展區,以雅集食肆、文藝風尚和時尚活力為關鍵詞,就展示了寬窄巷子匯聚的多種消費場景和豐富的商業業態。
實際上,不僅是寬窄巷子,場景一直是近幾年成都發展的“關鍵詞”。
早在2017年,成都開啟新經濟元年時,就提出“構建場景”。今年1月,成都又明確提到,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當地將依托城市特質,在全國率先提出塑造8大場景,并實施“一場景一示范”。
不到半年,成都就有了“階段性實質性”動作:5月底,發力轉型新消費,成都聚焦“八大消費新場景”,面向全球發布了100個新場景、100個新產品和全國首個疫后新消費地圖,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建設成都新場景的機會清單。同時,眾人期待的《成都市以新消費為引領提振內需行動方案》正式發布。
進博會的展演中,寬窄巷子推出的多種消費場景,就正是成都正積極打造的“八大消費新場景”的代表。
消費,一頭連著百姓的衣食住行,一頭連著經濟發展態勢。
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7.8%,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
實際上,今年9月,《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已提出,到2025年,將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費示范城市和領先企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在目前基礎上再有顯著提高。
這其中,消費示范城市是一大重點。近期,包括廣州、杭州等地紛紛提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目標。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也將在擴大內需和消費升級中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
而論及消費,自古就有“揚一益二”美稱的成都,消費不僅是其歷久彌新的特色優勢,更是該城市早已先手布局的前進航標。
從2018年1月,提出“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到當年11月提出四年打造社區商業連鎖店超過10000家;
從2019年4月出臺政策,鼓勵國內外零售企業在成都開設各類首店,并提出每年發展特色小店超過300個,到同年9月印發《關于發展全市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
從去年底,針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制定了“三步走”計劃;再到今年以來,為促進消費恢復和消費升級,消費券、云逛街、購物節等一系列提振消費“組合拳”相繼出臺......
一系列圍繞“消費”的先手棋,已逐漸展現出激發經濟的潛力。
疫情沖擊之下,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876.5億元,同比增長2.6%。而成都經濟向上的驅動力之一,就是“消費回補成效顯現”。前三季度,成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91.8億元,當月增速自8月以來,已連續2個月保持正增長。
這些亮眼的“大數據”,都是由一個個小成績累積而成。
以“首店經濟”為例,今年1到9月,成都首店落戶227家,持續領銜新一線城市;從2018年到2020年三季度末,成都已有超過900家各類型首店開業,總量僅次于上海,居全國第二位。再將鏡頭拉近,古香古色的寬窄巷子,就新引入了近20家各類新潮的首店。
走向國際舞臺的寬窄巷子,正如成都的一道縮影。既有“國際范”又有“成都味”,這座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城市,正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之路上,穩步前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