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日數字總商會會長沈高平:中日科技合作下一步應聚焦“共創解決方案”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07 18:16:08

沈高平認為,兩國企業需要構建一種“解決方案”式的合作。除了參與雙方之外,各類能夠推動合作的咨詢、金融、法律等企業也將參與其中,并在一個囊括所有資源的平臺上實現需求的對接,在減少交易成本的同時,將能提升合作的落地性。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楊歡

Wechatimg221.thumb_head

中日先進技術交流對接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棄非 攝

“中日兩國間的合作主題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從最早的技術合作,到后來的產品進出口,下一個時代的投資理念應是‘共創’合作。”在今日(11月7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配套活動——中日先進技術交流對接會上,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福田高干如是總結。

作為他這一判斷的背景,中日今年正布局新一輪合作。在疫情影響下,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上海、蘇州、天津、青島、大連、成都等6座城市建設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期望進一步推進兩國在創新技術領域的合作。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中日數字商會會長沈高平指出,目前兩國的技術合作不再是單方面“投一筆錢”就能實現,隨著技術發展進入“深水區”,“中國資源也需要加入進來,兩國共同尋找解決方案,深挖兩國的合作潛力”。

他認為,會上發布的“中日在線·商務投資合作數字平臺”正是在此需求下應運而生。據他介紹,在中國明確將擴大服務貿易進出口的當下,搭建平臺能夠引進更多服務方,多方共同參與下,實現“解決方案”的“共創式合作”。

“挖掘”日本科技型中小企業

在今年9月中國日本商會發布的《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0年白皮書》中提到,2019年1~10月,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為33.3億美元,略微下降2.9%。盡管受疫情影響合作有所收窄,但日本企業已注意到了中國制造和消費的升級,并將目光轉移至更優質的商品、技術和經驗,以期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市場的開發。

在外界看來,新技術和新模式正是中日新一輪合作的關鍵所在。其原因如沈高平所說,中日兩國在產業發展、社會結構等諸多方面存在較強的互補性,大量日企開發的技術更適合在中國市場推廣,中國也需要引進新技術推動產業升級。

共識是存在的,但落地困難仍存。

沈高平指出,與前一輪合作的邏輯不同,新技術在投入市場之前很難有效評估其市場表現和風險。基于此,不少日本企業在技術合作上處于觀望和猶豫狀態。此前日本智庫野村綜合研究所產業二部總監黃思華就曾指出,即便類似索尼、松下、三菱這樣的大公司,智能制造的許多細分領域尚未進入中國市場。

對于中小企業格外如此。“日本科技企業有9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業,他們有很多技術‘爛在地里’。”沈高平指出,“讓它們的技術跟中國市場結合,對兩國都有價值,因此,需要改變過去的合作方式來解決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

信息的不對稱放大了合作瓶頸。

今年,在國家鼓勵對日地方合作的總體思路下,越來越多的城市放眼對日合作,一方面拓寬了日本科技進入中國的市場邊界,同時也帶來了更多樣化的合作需求。以6個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為例,大連聚焦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蘇州規劃了智能制造、高端醫療等生態圈,成都則更關注文化創意產業。

基于此,沈高平分析,中日科技的互補性也呈現出了地域多元化特征,對于謀求進入中國市場的日企來說,更需要精準定位合作契合點。

中方企業的參與,將能更有效地拉近兩國科技合作的距離。論壇現場嘉賓提及,二者不僅能有效實現科技供給和需求的對接,還能夠共同創造出符合中國市場的合作新空間,推動解決日本中小企業的出海難題。

“解決方案”式合作需理念再造

如何再造中日新的合作模式?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代表處所長高島龍佑提及,中日已在第三國開展了類似的“共創”合作,根據現有經驗,成功的關鍵在于打造一個包括金融、法律、商貿、孵化平臺等在內的“綜合構想平臺”,這需要合作企業的共同創新。

這也同樣適用于兩國之間的新一輪科技合作。

沈高平認為,兩國企業需要構建一種“解決方案”式的合作。除了參與雙方之外,各類能夠推動合作的咨詢、金融、法律等企業也將參與其中,并在一個囊括所有資源的平臺上實現需求的對接,在減少交易成本的同時,將能提升合作的落地性。

在他看來,新平臺的搭建也將為兩國之間帶來更多服務貿易合作的機遇。不斷出臺的服務貿易利好政策亦有望加速這一發展——在本屆進博會發布的《中國服務進口報告(2020)》中指出,未來五年中國服務進口規模累計有望達到2.5萬億美元,占全球比重將超過10%,而去年這一比例為8.6%。

與此同時,兩國對數字經濟的重視進一步為平臺的搭建提供了技術支撐。據沈高平介紹,面對疫情對數字化發展的推動,日本已提出,將在2021年成立數字廳,從頂層設計上推動全國數字化的進程。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對過去產業園發展模式的升級。

沈高平認為,目前,許多城市都在建設以中日合作為主題的產業園。不同于過去僅注重企業集聚的“開發區”,產業園不僅要找到各自的特色,還要有意識地按照產業鏈上下游的邏輯,提升產業園的產出效率。在“共創”的模式下,企業能夠形成生態,這也可能進一步影響其在中國的實體布局。

總而言之,理念的升級是進一步推進中日科技合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有共創的意識,一定要有更強的意識去尋找合作機會,并且需要主動尋找一些互補的點。”沈高平如是強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進博會 中日合作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