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09 18:12:46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藥品研發存在熱門治療領域扎堆的問題。對于藥企如何差異化創新,產業如何實現良性發展,宋瑞霖認為,這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我國發展到的創新階段并不是創新的最高階段,而是跟隨式創新,這是中國發展階段的必然反應。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張海妮

中國藥促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當前中國創新藥行業可以說是進入了黃金時期。”9月28日,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發出如此感慨。
9月27日~29日,活躍在創新藥第一梯隊的中國生物制藥企業高管幾乎齊齊來到蘇州,參加由中國藥促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港交所、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代表們也到場為各自的融資環境“打call”,行業一派景氣之勢。
但宋瑞霖同時指出,雖然中國醫藥創新進入春天“播種”的季節,但行業還要努力,只有夏天“旺盛生長”,才能秋天“碩果累累”。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與歐、日平行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創新平臺,藥企的研發實力提升有目共睹。
宋瑞霖表示,近年來,一系列醫藥改革政策出臺落地并持續推進,醫藥創新黃金時代到來,這是歷史的過程,也是整個生態環境合力的結果。2015年,國家藥品審評制度改革使得藥品研發的行為和標準與國際接軌。2017年,隨著兩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意見的發布和中國藥品監管機構加入ICH(人用藥物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標志著中國醫藥創新黃金時代到來。
自2015年以來,國內新藥研發發展勢頭迅猛。國內外新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中國市場,以新藥為主業的生物初創企業成規模出現。而在市場準入方面,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帶量采購也進一步激發了國內醫藥市場的活力,中國醫藥創新進入一個黃金時代。
宋瑞霖指出,中國現在已經從全球醫藥第三方陣進入到第二方陣,當前國內的融資環境也在不斷優化。在中國,優質項目可以通過科創板、創業板、港交所進行融資,有利于形成創新與資本之間的共贏,促進新藥研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17年至今,有83家醫療健康行業公司在A股上市,生物制藥行業逐漸嶄露頭角。2017年~2019年,醫療健康行業融資數量分別為944起、970起和719起。今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資本擁抱醫療產業,今年一季度國內醫療健康企業大額融資交易數量極多。而在全球,第一季度醫療健康產業融資總額超過120億美元,生物醫藥、數字醫療占比最大。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藥品研發存在熱門治療領域扎堆的問題。對于藥企如何差異化創新,產業如何實現良性發展,宋瑞霖認為,這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我國發展到的創新階段并不是創新的最高階段,而是跟隨式創新,這是中國發展階段的必然反應。
“在市場經濟中,具有前瞻性和理性判斷能力的企業更具備成功特質。”宋瑞霖指出,第一,企業要有清醒的認識,注意研發管線和其他企業的研發管線有無沖突;第二,投資者要理性。有理性的決斷,有時甚至要斷臂求生。
他強調,要激活創新研發的內生動力,更加重視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如果沒有基礎研究和轉化,就不能做原創,所以中國必須要把基礎研究搞上去,而這是短板。同時,研究落地則需要提升轉化能力。一個成熟的醫藥創新環境,需要基礎研究、研發體系、政策支持以及市場環境等一系列要素共同構成。
此外,宋瑞霖也談到近期業內特別關注的集采,由于多個熱門品種降價過大,有人擔憂藥品質量會出現下降。
他在現場表示,價格和質量有關系但不是絕對關系。因為決定價格的因素除質量之外,還有市場容量。邊際效益逐步降低,成本可以分擔,最關鍵的是要守住質量的底線。所以藥品降價則質量一定出問題,這是沒有證據的,“但是價格如果低于合理區間,我們會擔憂其質量問題”。
“藥品具有雙重屬性,一個是商品屬性,一個是社會屬性。商品屬性是企業要追求利潤,社會屬性是藥廠對提供(的)藥的質量承擔真正的責任,而社會要為每一位病人能夠得到這個藥品而發揮社會作用。”在宋瑞霖看來,如何使得一個藥品的商品屬性和社會屬性和諧統一,是考驗社會治理能力是否成熟的一個標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