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9 07:35:23
每經編輯|程鵬
新業態帶來新消費,近日,早餐自提柜逐漸在上海興起,消費者在手機下單后只需要兩分鐘,就可以拿到新鮮熱乎的早餐。這種類型的早餐門店主要為上班族設計,門店選址大多在上班族的必經路線上,從煎餅果子到咖啡、豆漿,基本上在十元以內就能買到一份豐盛的早餐。
據悉,這樣的小店一天收入近萬元!對于目前外賣平臺投放的智能取餐柜,除去人工和管理方面的成本,每臺造價基本在兩萬元左右。試運營階段,只有部分取餐柜對外賣騎手進行收費,顧客不需要承擔額外的費用。
對此有網友表示,“拿了就走,省時間”,“上班路上再也不用擔心外賣員到得比我早了”,“這個好棒好便利啊”,不過也有網友覺得不如點外賣方便,也擔心串味,放錯的問題。


一天之計在于晨,吃好一頓早餐對于一天的工作和學習很重要,那你一般怎么解決你的工作日早餐呢?

早餐自提柜成上班族新寵
在后疫情時代的經濟中,人們或許會越來越依靠互聯網進行消費的模式,而新零售業務也應運而生,“網訂柜取”新模式成為上班族的早餐福音。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據央視財經報道在上海市黃浦區的一處寫字樓,這樣一家自提柜式的早餐店是上海開出來的第一家,目前也是運營了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記者在手機App上下單之后,只需要兩分鐘左右,就可以收到取餐碼和餐品制作完成的電話提醒。

隨后央視財經的記者在自提柜進行掃碼,很快拿到了自己預訂好的餐品。在走訪中記者觀察到,這種類型的早餐店主要為上班族設計,門店選址大多在上班族的必經路線上,從煎餅果子、肉包菜包,到咖啡和豆漿,基本上十元錢以內就能買到一份豐盛的早餐。

不僅如此,“網訂柜取”的模式在超市、便利店等場景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在上海市楊浦區黃興路的一處科技園區內,傳統的便利店也改頭換面,不僅新增了現做現賣的中式早餐檔口,還有蛋糕、咖啡等西式餐點,可以為消費者提供超過130多種選擇,再配備上自提柜,高峰時段的經營效率也大大提升。

單店日均銷售額近萬元“網訂柜取”模式加速推廣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網訂柜取”的新模式,解決了很多上班族來不及吃早餐的痛點。那么對于企業來說,“網訂柜取”的模式是否能夠實現盈利?是否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的價值呢?

據央視財經報道,位于上海市黃浦區歌斐中心的這家數字化早餐店開設于2019年7月份,門店負責人告訴央視財經記者,這家店在今年6月份左右就已經實現盈利。目前每天的銷售訂單在700-800單的水平,單店的銷售額可以達到9000元左右。

目前,“網訂柜取”模式主要與傳統的零售業態相結合,比如超市、便利店以及各類中西式快餐店,提高門店周轉效率,增強對周邊社區的輻射作用。

上海逸刻新零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 趙陳斌:一般的傳統便利店,可能一天一個早上100單-200單,這是一個極限。但現在這家門店每天12點以前,整個早晨時段,消費者的服務量已經達到400-500單的峰值。

作為上海市早餐工程推進的新場景之一,“網訂柜取”的模式正在加速布局。業內人士表示,“網訂柜取”提供了一套標準化的零售方案,推廣難度并不高,重點是結合門店的區位因素做好更加精準的訂單管理。

上海市商務委服務業發展處處長 朱文群:我們計劃到年底完成100家的“網訂柜取”,其中包括多種業態,比如便利店加早餐服務的“網訂柜取”、超市加早餐服務的“網訂柜取”、傳統早餐門店加上早餐智能柜的模式。

一餐一柜 外賣騎手每天多送十幾單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事實上,不僅是早餐店、便利店紛紛推出早餐自提柜,一些外賣電商平臺也開始布局這一市場。對于外賣員來說,這個新的模式,大大提高了他們的送餐效率。

目前,外賣平臺投放的智能取餐柜,除去人工和管理方面的成本,每臺造價基本在兩萬元左右,根據投放點位不同,有的是由商家采購,有的還需要向物業繳納租金。試運營階段,只有部分取餐柜對外賣騎手進行收費,顧客不需要承擔額外的費用。

外賣平臺騎手 潘建良:收費不等,最開始是一分錢,也有一毛、兩毛,但是我們樂意出這個錢,因為給我們節約不少時間,有這個柜子,我們一天可以多送10單-20單左右。
央視財經記者了解到,早餐產品的客單價比較低,高峰時段的配送成本又比較高,這是早餐市場長期以來的痛點,通過共享機制的外賣自提柜來分攤成本,提供配送效率,外賣騎手的錯單率和超時率也大大下降。
與此同時,借助自提柜的模式,外賣平臺也在賦能餐飲企業。美團為多家餐飲門店鋪設了10臺智能取餐柜,并在商業樓宇鋪設90臺。餓了么智能柜已在上海布設90個點位,三年內預計在上海投放近3000組。


早餐市場接近2萬億元
智能快遞柜助力新零售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頓早餐則是開啟新一天的重要選項。
如今,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升,早餐市場也開始向多元化消費場景邁進。有機構預測,2021年,中國消費者的早餐食品總消費額將達到1.948萬億元。面對如此大體量的市場,餐飲、外賣、商超等相關行業都在積極探索,尋求新的發力點。
智能快遞柜的發展對推動傳統零售轉向新零售可謂一個新的思路。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智能快遞柜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稱,相關數據顯示超過40%的消費者在疫情期間更加頻繁地使用線上購物,使網上購物和送貨上門的需求量激增,快遞量也急劇增加,經過近10年的發展,2019年快遞柜存量規模已達到33萬組。智能快遞柜是隨著快遞業不斷發展新生的事物,隨著智能快遞柜運營企業隨著自身規模的擴大,由于上游企業技術壁壘弱,廠商眾多,企業議價能力將得到增強,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進一步強化自身優勢。
目前,中國主要城市智能快件箱已達40.6萬組,較2018年增加12.7萬組。此次疫情或將為智能快遞柜帶來機遇,2020年快遞入柜率有望達到15%。快遞業在此次疫情中突顯其重要地位,隨著國務院打通“最后一公里”措施的實施,會逐步打通通往各社區的“綠色通道”,因此,?從長遠來看,郵件快件智能末端服務設施是發展的大趨勢。
編輯|程鵬?杜恒峰 王嘉琦
校對|李凈翰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財經、wind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