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警方通報女子利用航班延誤騙保300萬:檢察機關已提前介入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2 14:57:41

每經編輯|步靜

近日,南京當地媒體報道稱,一名李姓女子通過購票虛構行程,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獲利近300萬元,因其做法涉嫌詐騙,目前已被當地警方抓獲,并已被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

南京鼓樓警方6月12日發布通報:關于網民關注的“南京警方破獲女子利用航班延誤騙保300多萬元”的案件,經查證,2015年以來,犯罪嫌疑人李某(女,45歲,山東青島人,曾從事航空服務類工作)多次偽造航班延誤證明等材料,虛構航班延誤事實,騙取巨額保險金。目前,檢察機關已提前介入,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該案件是否虛構保險標的,在法律界存在分歧。

保險專業律師李濱表示:“航延險本質是財產險,保障的是受到航班延誤影響而產生的財產損失,因此是以財產損失為保險標的的。”

知名律師鄧學平公開表示,保險合同是一種射幸合同,其本質特征是保險標的具有不確定性。客觀上,航班信息和天氣信息都是公開的,航班是否延誤不僅與天氣有關,還與其他的許多因素有關,并非李某可以控制。相信李某也有預測失靈的時候,這時候李某購買機票和保險的費用不就轉化為航空公司和保險公司的利潤了嗎?

在鄧學平看來,只要李某使用真實的身份信息購買保險,并且支付了足額的對價,那么她就完成了一次合法的締約行為。被保險人是否知情或同意,或許會影響到保險利益的認定和保險合同的效力,但這種爭議仍然是一種民事爭議,不會越過民事糾紛直接升級為刑事犯罪。

杭經律師事務所壽寶金律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財產保險中,保險標的主要體現投保人要求保險人承保的財產及其有關利益,且該利益必須為法律所認可的利益,否則不屬于保險標的,也不構成保險法上的保險利益。”

因此,壽寶金認為,在本案中,李某無論是以自己還是以親朋好友名義購買機票,并不以乘坐航班為目的,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投保,不符合保險標的要求,也不具有相應的保險利益。”

就此案件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宗士才律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與航延險這一保險產品本身的合法和合規性的問題密不可分。宗士才解釋稱,“按照一般財產險的損失補償原則,是否屬于構成保險詐騙在法律上界定非常清晰,即是否有損失或超出損失。而作為財產險范疇的航延險,卻采用人身險約定的賠償方式,這是導致在法律上認定存爭議的根本原因。”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公開消息、每經APP)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