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08 22:04:22
金星透露,后疫情時期,新氧將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尋找“確定性”。一方面,新氧將持續強化醫美機構線上化服務;另一方面,公司將加大內容建設和平臺治理。新氧預計,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營收將同比增長12.3%~22.8%。
每經記者|朱萬平 每經編輯|文多
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后,很多人和事都有所改變,對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而言,亦是如此。原本,金星以為這次疫情最多又是一次“非典”,但實際影響遠比10多年前的那次疫情大得多。經此一“疫”后,作為國內互聯網醫美平臺——新氧(NASDAQ:SY)的掌舵人,金星或也將對公司進行改變。
6月8日下午,在成都舉行的新氧2020“CEO面對面”沙龍上,金星透露,面對疫情“黑天鵝”事件沖擊,新氧將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尋找“確定性”。一方面,新氧將持續強化醫美機構線上化服務;另一方面,公司將加大內容建設和平臺治理,大力打擊虛假內容,建設良性的行業發展生態。

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疫情前,新氧堪稱醫美行業的“黑馬”,公司發展基本順風順水。2016~2019年,公司每年的營收幾乎都在翻倍增長,從不到5000萬元增長到了11.52億元,2019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也突破了億元關口,達到1.77億元。
在外界的印象中,新氧類似醫美領域的“大眾點評”。一方面,醫美機構入駐新氧APP平臺,另一方面,消費者在新氧平臺上瀏覽后下單,公司從中獲利。過去幾年,新氧營收的高增長與平臺上醫美機構的增加密不可分。
然而,疫情讓醫美行業出現了新變化。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國內醫美機構大多關門歇業,行業基本處于“冰凍”狀態。今年3月和4月,隨著疫情的好轉,生意也相對好做多了。“在疫情最嚴重時,國內甚至有一些小型醫美機構關閉退出。”金星稱,疫情過后,未來醫美行業的集中度或進一步提升。疫情對醫美機構的沖擊,也反映到了新氧的財報上。今年一季度,新氧實現營收1.83億元,同比下滑11.4%,扣非后凈利潤為-3500多萬元。
目前,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新氧也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的營收將同比增長12.3%~22.8%。
金星認為,此次疫情“黑天鵝”后,人們或更加關注未來的“確定性”。而醫美行業的確定性便是線上化程度將會不斷加深。
“疫情期間大家感受特別明顯的,是教育的線上化,(它)被這次疫情快速推動了。”金星舉例道,并認為醫美行業同樣如此。據他介紹,現在國內1.3萬家醫美機構中,75%的機構連基礎的信息線上化都沒實現,未來醫美機構線上化將是大勢所趨。
沙龍上,金星也談到了疫情后新氧的發展方向。據透露,未來新氧將進一步完善內容建設,因為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正持續增長。而內容建設的發展,主要是視頻化和內容生產專業化,為此新氧將引入一批專業的內容生產者。
過去幾年,中國醫美市場迅猛增長,2019年時規模已超過1500億元。不過,醫美行業的“野蠻增長”也飽受詬病,并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在不久前每日經濟新聞推出的千名企業家建言兩會特別報道中,金星便建言:多措并舉,大力整治醫療美容亂象,讓人們享受到正規、有保障的醫療美容服務。
新氧本身,今年也將繼續加大打擊“刷好評”和虛假內容的力度。“過去一年,我們刪除了虛假日記的短評就有99萬篇,屏蔽風險賬號135萬個。”在金星看來,原本,消費者的評價日記是重要的決策參考,但有部分醫美機構弄虛作假,去買或偽造一些虛假的日記。短期似乎受益,但長遠來看,卻對機構本身和平臺造成傷害,需要大力打擊。
“我們始終覺得機構和平臺是合作伙伴,大家共同在一起經營著一個生態,可是有部分機構使用一些造假手段,這不僅傷害了平臺,也造成了平臺的不公平,對這樣的行為我們將嚴厲打擊。”金星稱,這也是為了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著想。
除深耕醫美行業外,有新氧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未來新氧或不僅局限于此,公司還將向大健康領域轉型。目前,新氧計劃在成都投建一家互聯網醫院,投資額超過10億元,助力成都建設醫美之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