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4 22:52:30
上周,A股沖高回落,最主要殺跌發生在上周五。上證綜指上周五跌1.89%,全周累計跌1.91%,最終報收于2813.77點。其余主要股指跌幅更大,深主板、中小、創三綜指上周分別下跌3.10%、3.01%、4.08%。港股上周五忽然暴跌5.56%,跌幅為近5年來最大,悲觀情緒不可避免地波及A股,當天北上資金在連續多日凈流入后逆向流出22.65億元。
市場可能對某些消息理解片面,這在上周五A股收盤后其余市場的表現可見一斑。上周五歐美股市先跌后漲,收盤時并無特別大的漲跌,新加坡交易的新華富時A50股指期貨在上周五傍晚及以后上漲0.40%。
不過,上周五夜間于美股掛牌的中概股下跌較多,這與美國將中國33家企業、機構或自然人納入“實體清單”相關,形勢頗為復雜。
本周一,A股對上述消息可能還有反應,港股殺跌因素應該會有所淡化。美國將中國公司或個人納入“實體清單”可能還有利空影響,相關個股會暫時承壓。
而與疫情相關的倒是有了好消息。陳薇院士領銜的團隊公布“腺病毒載體疫苗”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在人體內產生免疫應答。該疫苗有效性還有待二、三期臨床試驗后才知,如果后續試驗繼續成功,那么利好效應就會逐漸疊加且成倍放大。
由牛津團隊試驗結果來看,難關應在“有效性”上。如果我們能在“有效性”方面取得成功,那么就是個石破天驚的特大利好!
今年全國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未列出具體經濟增長目標。在疫情背景下,官方的確很難判斷經濟形勢,未定目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個因素對A股肯定沒啥利空,頂多為中性消息。
其他消息如提升赤字率、增發特別國債、減稅降費等措施雖為利好,但投資者早有預期,故暫未為股市提供太多支撐。投資者未來應繼續盯緊全國兩會相關消息,看看有無特別的或超預期的利好消息。
大盤雖然下跌,但我覺得進一步殺跌的空間應較有限。當前疫情最嚴重的美國,其股市已收復了半數以上失地,最強的納指甚至離創新高只差5.5%。接下來歐美復工只可能越來越充分,外需會緩慢復蘇,這對我們進出口類企業的業績恢復肯定是有利的,所以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也會大概率轉好。
至于外部壓力,其雖然會對股市構成壓力,但外部壓力由來已久,市場早已習慣,股價及股指中應該包含了一大部分不良預期,即使再增加一些利空,也不見得能構成太大的下跌動能。
外部壓力的波動與A股中科技股的關聯度更高,整體來說既是機遇也是風險,投資者在把握時困難度較大。謹慎的投資者不妨布局國產替代方面相對容易的科技子行業相關個股,在攻關難度較大的品種布局方面得注意分散投資且控制倉位。
科技進步需要長期積累,投資者既不可失去信心與斗志,也不宜盲目樂觀!
一個較省心的做法是參與科技型基金,由相對懂行的專家們打理,他們一般會進行分散投資,其所投的科技股或能呈現“東邊不亮西邊亮”局面,這樣收益方面會比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平穩得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