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4 22:52:13
全國兩會期間,消費券成代表委員熱議話題。在對支付寶消費券模式進行調研后,多位代表委員認為可以考慮將消費券作為一種常態化政策手段,并在發券設計上向小店、小商戶和困難群體傾斜,發揮雪中送炭的作用。

數字消費券 中國模式形成
3月份以來,支付寶助力各地政府,在全球首次大規模發放數字化消費券,以精準滴灌方式,撬動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消費熱情,讓上千萬小店和制造企業直接受益。100多個通過支付寶發放消費券的城市,實現了平均8倍的杠桿效應,一些地區拉動效應高達15倍,遠遠高于美國退稅和日本紙質消費券的拉動效果。在數字消費券模式的拉動下,00后和銀發族加速擁抱數字經濟時代,中國小店也借此深化數字化轉型。
4月下旬以來,平均每周有100萬個體戶、夫妻店等小商家在支付寶里申請收錢碼,新開店或謀求數字化轉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中國的經濟活力依然旺盛,健康碼、消費券等數字工具的運用,加速了消費活力的釋放,讓經濟重回快車道,而且,隨著數字紅利的釋放,東西部地區之間、人群之間的數字消費差距也在進一步縮小。
委員建議 降低消費券使用門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代表委員們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現狀十分關注。兩會前夕,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在人民政協報舉辦的云論壇上建議,消費券發放要兼顧小微企業和困難群體利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建議,今后消費券的重點應該放在幫扶小店,定向消費券,精準扶持,額度不宜太大。這對于穩住就業和民生有非常大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也特別提醒,消費券的發放要注意發放對象,體現公平正義,發放種類也要細分多樣。
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更香有機茶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學文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的財政政策要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讓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這種最大限度的下沉財力是溫暖之舉、創新之舉、科學之舉。近兩個月以來,杭州、金華等浙江很多地區都通過支付寶發放了消費券,40減10的小面額精準扶持了小微商家。可以說,財政資金精準有效的用到了刀刃上。建議接下來各地可以參考杭州和金華模式,多批次、常態化的發放消費券,提升小店、小廠復工復產效率。

加強頂層設計 讓消費券發揮更大價值
如何發放消費券才能達到最大效果并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5月14日,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布《數字消費券助力中國經濟“疫后”重建》研究報告。報告認為,數字消費券可作為常態化政策選項,應當參照支付寶模式建立國家標準,以確保消費券發放效果的最大化。
一些代表和委員也認為,考慮到消費券可能作為常態化政策手段,應當進行頂層設計,以確保消費券發放更加安全、更有積極效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認為,應該根據各地的實踐經驗和情況,進行頂層設計,這個制度設計不能慢,不要搞成一個泛泛的福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從長遠看,抗疫可能是一個常態化的工作。這一輪消費券的模式是政府補貼、平臺發放,下一輪模式可能要升級。比如走向單位補貼、商家補貼、平臺發放。疫情常態化之下,行業、商家要積極自救,要主動利用消費券這樣的創新形式吸引顧客,拉動生意。下一步還可以對弱勢群體定制消費券,給予精準扶持。各地也可以跟支付寶這樣的平臺攜起手來,探索把對低保戶、對弱勢群體的扶助,也跟消費券結合起來。
中國數字化消費券 或走向亞洲
5月20日支付寶合作伙伴大會上,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宣布要向4000萬商戶開放消費券技術,今后不僅是政府部門和品牌商家,就連街邊小店也可以抱團取暖,發放消費券。胡曉明認為,消費券可以從短期的應急手段轉為長期的政策杠桿,通過政府主導、平臺運營、多方參與,成為下一步復工復產、拉動消費的核心措施。
數字消費券模式是否具備可復制性?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認為,人均GDP低的城市,消費券拉動效果更強。設計合理的消費券,可以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城市拉動消費,具備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的可行性。
據了解,支付寶正在積極尋求幫助更多省份、更多群體、更多經營者恢復經營恢復生產,會把消費券作為長期的工作,去推動中國消費的復蘇、經濟的增長。“我們也在考慮,希望把中國數字經濟包括消費券的做法分享到亞洲其他地區。”胡曉明說道。文/林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