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黃潤秋履新!生態環境部迎來專家型部長,曾兩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29 21:02:23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星    

生態環境部迎來新部長。

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經表決,決定任命黃潤秋為生態環境部部長。

從1979年在成都地質學院水文系工程地質專業學習開始,一直到2016年擔任原環境保護部副部長,37年來黃潤秋學習、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都圍繞“地質”展開。他兩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是我國知名地質學家。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環境政策專家駱建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環境治理要從“小環境”向“大環境”轉變,從二維環境治理向三維環境治理轉變,不僅要考慮人為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還需要著眼自然環境本身演變,而后者正是黃潤秋所擅長的領域。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生態環境部迎來專家型部長

黃潤秋,九三學社社員,1988年9月參加工作,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水文系工程地質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教授。

從履歷來看,黃潤秋工作地點絕大部分在四川:1989年4月,他擔任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專業實驗室副主任;2001年11月,任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2007年5月,擔任九三學社四川省主委,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此后,2008年擔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2014年調任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直至2016年3月,調任原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2007年至2014年,黃潤秋的職務雖然有幾次變動,但是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一職始終未變。

一位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黃潤秋利用自己的研究專長做了很多工作,工作成效得到廣泛認可。

據了解,汶川地震后,黃潤秋冒著余震危險,率領團隊進駐地震災區,將其作為1:1地震天然試驗場,開展深入系統的科學研究,提出以“發震斷層效應”“地形地貌效應”為主導的地震地質災害發育分布規律,建立和發展震區泥石流災害預警預測模型和災害治理新技術。該項成果為汶川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選址以及重大地質災害防治提供極為重要的理論與技術支撐。

2015年1月,黃潤秋及其團隊歷時6年獨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而早在2006年1月,黃潤秋主持的《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評價及災害防治》就已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8年5月,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IAEG)執委會在法國巴黎召開全體執委會會議,經投票表決,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IAEG原副主席黃潤秋獲得2018年IAEG學術終身成就獎Hans Cloos Medal。從1976年設立該獎項至2018年,全球僅22人獲此殊榮。

圖片來源: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網站截圖

一位地質領域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黃潤秋在地質領域非常有名,地質圈內很多院士都對他給予很高評價,可以算是地質學領域的頂級專家。 

環保將從“小環境”治理走向“大環境”保護

2020年對于生態環境領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

2018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多項階段性考核指標時間節點也在2020年。更為重要的是,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此時生態環境部迎來專家型部長,對于未來生態環境工作將產生什么影響?

對此,駱建華介紹,生態環境部的職能范圍明顯在擴大,從原環境保護部到現在的生態環境部,過去的工作著力點在污染防治,將來的重點工作可能要著眼于兩方面——既要控制污染,又要保護生態。水文地質是廣義的生態環境,由這一領域的頂級專家來主持工作,應該會做得更好。

駱建華進一步解釋,環境有“小環境”和“大環境”,“小環境”是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是短周期的環境,“大環境”是自然環境本身的演變,包括地質環境、氣候等,這是一個立體、長周期的環境。比如在水污染治理上,過去可能主要是解決好地表水污染問題,今后不僅要解決地表水污染,還要解決地下水污染問題,地下水和地表水實際上是相通的。

“將來的環境治理要從‘小環境’轉變為‘大環境’,從二維的環境向三維的環境轉變,這時候他(黃潤秋)的專業就比較合適。”駱建華說。

2016年3月擔任原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時,黃潤秋分管的領域之一就是環保產業,駱建華說:“他對環保產業很支持,經常和大家交流這方面的想法。他為人寬厚,業務水平很高,思路也很清晰。”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生態環境部迎來新部長。 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經表決,決定任命黃潤秋為生態環境部部長。 從1979年在成都地質學院水文系工程地質專業學習開始,一直到2016年擔任原環境保護部副部長,37年來黃潤秋學習、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都圍繞“地質”展開。他兩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是我國知名地質學家。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環境政策專家駱建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環境治理要從“小環境”向“大環境”轉變,從二維環境治理向三維環境治理轉變,不僅要考慮人為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還需要著眼自然環境本身演變,而后者正是黃潤秋所擅長的領域。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生態環境部迎來專家型部長 黃潤秋,九三學社社員,1988年9月參加工作,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水文系工程地質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教授。 從履歷來看,黃潤秋工作地點絕大部分在四川:1989年4月,他擔任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專業實驗室副主任;2001年11月,任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2007年5月,擔任九三學社四川省主委,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此后,2008年擔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2014年調任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直至2016年3月,調任原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2007年至2014年,黃潤秋的職務雖然有幾次變動,但是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一職始終未變。 一位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黃潤秋利用自己的研究專長做了很多工作,工作成效得到廣泛認可。 據了解,汶川地震后,黃潤秋冒著余震危險,率領團隊進駐地震災區,將其作為1:1地震天然試驗場,開展深入系統的科學研究,提出以“發震斷層效應”“地形地貌效應”為主導的地震地質災害發育分布規律,建立和發展震區泥石流災害預警預測模型和災害治理新技術。該項成果為汶川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選址以及重大地質災害防治提供極為重要的理論與技術支撐。 2015年1月,黃潤秋及其團隊歷時6年獨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而早在2006年1月,黃潤秋主持的《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評價及災害防治》就已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8年5月,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IAEG)執委會在法國巴黎召開全體執委會會議,經投票表決,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IAEG原副主席黃潤秋獲得2018年IAEG學術終身成就獎HansCloosMedal。從1976年設立該獎項至2018年,全球僅22人獲此殊榮。 圖片來源: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網站截圖 一位地質領域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黃潤秋在地質領域非常有名,地質圈內很多院士都對他給予很高評價,可以算是地質學領域的頂級專家。 環保將從“小環境”治理走向“大環境”保護 2020年對于生態環境領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多項階段性考核指標時間節點也在2020年。更為重要的是,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此時生態環境部迎來專家型部長,對于未來生態環境工作將產生什么影響? 對此,駱建華介紹,生態環境部的職能范圍明顯在擴大,從原環境保護部到現在的生態環境部,過去的工作著力點在污染防治,將來的重點工作可能要著眼于兩方面——既要控制污染,又要保護生態。水文地質是廣義的生態環境,由這一領域的頂級專家來主持工作,應該會做得更好。 駱建華進一步解釋,環境有“小環境”和“大環境”,“小環境”是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是短周期的環境,“大環境”是自然環境本身的演變,包括地質環境、氣候等,這是一個立體、長周期的環境。比如在水污染治理上,過去可能主要是解決好地表水污染問題,今后不僅要解決地表水污染,還要解決地下水污染問題,地下水和地表水實際上是相通的。 “將來的環境治理要從‘小環境’轉變為‘大環境’,從二維的環境向三維的環境轉變,這時候他(黃潤秋)的專業就比較合適。”駱建華說。 2016年3月擔任原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時,黃潤秋分管的領域之一就是環保產業,駱建華說:“他對環保產業很支持,經常和大家交流這方面的想法。他為人寬厚,業務水平很高,思路也很清晰。”
黃潤秋 環境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