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09 21:36:10
“不要等追兵踩到了腳后跟再努力”。
每經記者|朱玫潔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最近,蘇州和南通“互動”頻頻。
“不要等追兵踩到了腳后跟再努力”。根據媒體報道,3月5日蘇州全市作風大會上,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在講話中,東看上海、西看南京、南看深圳、北看南通,以四面八方的視角,向全市干部們釋放出滿滿的危機感。
為什么是南通?今年初,時任南通市代市長王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南通要乘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東風,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確保經濟總量過萬億。
“融入蘇南,對接上海”,南通的學習對象正是蘇州。2月28日,南通舉行理論學習會,市四套班子領導全程出席。這場會每個座位上都有一本“紅寶書”《再燃激情——蘇州“三大法寶”讀本》。而會議主題就是學習借鑒蘇州發展經驗,并為我所用。
南通和蘇州都是與上海接壤的城市。蘇州如今的成就留不開上海的帶動,被稱為上海大樹下的“碧螺春”。而南通與上海隔著“天塹”長江,一度視為“難通”。
不過,近兩年南通相關基建“爆發”,連接上海的公鐵兩用滬通大橋2020年即將竣工,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鐵路也已提上日程。

上海與蘇州、南通空間結構示意圖圖片來源:《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
當南通不再“難通”,“定位”相似的兩座城市,有此“互動”也就不難理解了。
01
蘇州和南通的上一次“交集”,始于“上海第三機場”。
此前,面對上海兩個機場趨近飽和狀態的現實,有專家建議,上海應當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1.5個虹橋機場和1個大型通用機場。為此,周邊眾多兄弟城市展開爭奪,其中尤以南通和蘇州最為積極。
要知道,建設機場是蘇州人民多年來的“夙愿”。去年初,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長李亞平就曾提出:“懇請支持規劃建設蘇州機場,并盡早將其列入國家相關規劃之中。”
然而,隨著《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對外公布,南通新機場規劃建設被列入其中,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重要組成部分。眼下,南通新機場已被列入2020年江蘇省重點項目之儲備項目。
如果拋開尚未建成的機場不談,在交通上,蘇州無疑是與上海接軌的第一城。
之前同濟大學副教授鈕心毅做過一份《2019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他測算了1.45萬的上海跨城通勤者。其中,從蘇州方向到上海跨城通勤的占到總人數的85%。而南通在上海跨城通勤總量中僅占約3%。
由于地理之便,早在上世紀80、90年代,上海就有不少利用周末到蘇州參與工作的“星期日工程師”。李亞平還曾說,正是因為上海“星期日工程師”的帶動,才有了蘇州制造業的發展,蘇州就是在對接上海、融入上海的過程中發展起來。
面對鐵路方面的短板,南通也在行動。按規劃,今年南通與上海的交通將登上新臺階。去年,滬通長江大橋已經實現合龍,預計今年投入使用。這座大橋帶來的是滬通鐵路和通蘇嘉甬鐵路。
滬通鐵路北起南通,途徑張家港(蘇州)、太倉(蘇州)等進入上海市,是南通首條跨過長江、接入上海的鐵路,預計今年開行。屆時,南通將正式融入上海1小時通勤圈。
不僅如此,跨江鐵路對于南通來說,還意味著其多了一條向南融入更多城市的觸角。滬通鐵路和已經提上日程的通蘇嘉甬高鐵也將首次使南通與蘇州、嘉興、寧波等城市首次軌道相接,形成1小時、2小時交流圈。
向北,鹽通高速鐵路預計于2020年底建成通車。其意義在于,補足沿海鐵路“缺失的重要一段”,在鹽城可北接青鹽鐵路(青島-鹽城)、徐宿淮鹽(徐州、宿遷、淮安、鹽城)鐵路;在南通,也可南接滬通鐵路和通蘇嘉甬鐵路。
由此,南通可從幾乎是南北縱向上的交通“盲點”蛻變為重要“節點”,南北兩條臂膀終于得以張開。
不僅如此。未來幾年在西面和東面,南通的觸手也將進一步延伸。眼下,北沿江高鐵也已列入江蘇2020年重大項目實施項目名單中。
眾所周知,長江橫貫江蘇,分劃出蘇南、蘇北(包括蘇中)兩個版塊,而蘇南的軌道交通體系一直較蘇北更發達,例如南京、無錫、蘇州、上海等南沿江一帶的城市,動車高鐵列車開行早、頻次高,蘇南城市經濟較強也與此有關。
而這條新的北沿江城高鐵,將從合肥引出,沿長江北岸串聯南京北、揚州、泰州、南通等,最后跨江接入上海。由此,南通又多了一條向西接通合肥等城市的高速通道。
往東面,南通扼據東海與長江的交匯之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規劃建設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未來,通州灣也將成為長江經濟帶上的一個重要支點。
當南通擺脫“難通”,得以和四面八方的城市連結時,才能有底氣喊出上海“北大門”的口號,也解鎖了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新大門。
在這個時候,蘇州經驗顯得更具有借鑒意義。也是在當下,在省內被視為“江蘇未來的新增長極”的南通,方能以不到萬億的經濟體量引起蘇州側目。
02
基建修好,不代表城市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走上新的“城生顛峰”。
蘇州對于南通來說可借鑒,但無法復制。南通需要的是找準自己的新定位,在長三角產業鏈價值鏈中占到一席之地。
現在南通的抓手很明確,把握住先進制造業這塊蛋糕。今年年初,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表示,2020年是南通經濟總量過萬億的突破之年,要“突出重大項目撬動,聚力壯大先進制造業。”
在2月公布的《江蘇省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重大產業項目涉及南通的就有21個,其中大部分是制造業,例如“南通通富微店智能芯片封裝測試”“南通羅伯特工業成套智能裝備”等等。
在重大創新載體上,2020年南通也有大項目列入,包括南通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如皋力星高精度軸承滾子研發中心等等。
徐惠民向來把制造業看得很重,在一次和南通企業家代表座談中,他曾態度鮮明地說,未來的南通就是要以制造業為王。
去年5月,借由江蘇日本開放創新合作交流會的契機,徐惠民曾密集拜訪了川崎重工、三菱重工、王子制紙、虎牌、豐田汽車公司總部等知名制造業企業。
而在到訪日本中部制造業中心城市名古屋時,徐惠民更表示,希望“在船舶配套、智能制造等領域深化合作,努力建設中國長三角地區新一輪日資企業集聚地。”
說到長三角日資企業集聚地,上海和蘇州肯定位列其中。日本江蘇工商總會就是2019年底在蘇州市相城區揭牌成立的。
日資企業只是兩城制造業觀察的一個切口。實際上,作為制造業大市,蘇州瞄準先進制造業的路子已久。
早在2016年蘇州制定了《關于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的若干措施》,2018年又出臺《關于加強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去年還舉辦了“2019首屆先進制造業人才培養產教峰會”。
而這次,藍紹敏點到南通時提到,今年南通制造業投資目標達到2000億元,“比蘇州還多了500億”。
南通的野心不僅于此,在其去年印發的《關于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實施意見》中定下的目標是:2020年,力爭全市制造業產值突破1.7萬億元。2025年,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力爭全市制造業產值突破2.7萬億元。
正如藍紹敏在蘇州全市作風大會上所言,“別人不是在那等、在停滯、在不作為,我們一定要警醒起來,行動起來!”盡管南通在先進制造業上與蘇州相比,還具有明顯距離,但兩座環滬城市的競爭火花已到眼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