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27 16:00:05
作為傳染病學專家,魯賓和巴登博士表示,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和衛生部門的預先規劃、更準確的診斷方法以及有效的藥物防控這三者缺一不可,而這些都離不開關于病毒的充足信息和數據。
每經記者|高涵 每經編輯|蘭素英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張建攝
2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25日海外報告的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新增病例數量首次超過了中國。“每一個國家都應為此做好準備,”世衛組織提醒道。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于27日發表音頻,雜志執行主編斯蒂芬•莫里西(Stephen Morrissey)博士采訪了該雜志主編埃里克•魯賓(Eric Rubin)博士和負責傳染病領域稿件的責任編輯林賽•巴登(Lindsey Baden)博士,探討各國應做怎樣的準備以應對可能的COVID-19疫情蔓延。
作為傳染病學專家,魯賓和巴登博士表示,政府和衛生部門的預先規劃、更準確的診斷方法以及有效的藥物防控這三者缺一不可,而這些都離不開關于病毒的充足信息和數據。
與此同時,莫里西博士強調,作為全世界醫務人員和公眾了解最新醫學進展的渠道,醫學雜志也應當在保障信息可靠的前提下,盡可能快地傳遞最新信息。
COVID-19診斷學研究待突破 以優化醫療資源分配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副主任安·舒切特日前表示,雖然美國本土目前疫情暴發的風險仍然很低,但全球形勢表明,疫情大暴發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日本國內累計確診894例新冠肺炎病例;韓國國內累計確診1595例,已將新冠肺炎疫情預警級別上調至最高級別;意大利目前已有12個城鎮處于封鎖狀態,超過5萬人被要求在家隔離;伊朗衛生部副部長確診……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消息,與伊朗相關的病例已經輸入巴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曼。而與意大利相關聯的病例則已經輸入阿爾及利亞、奧地利、克羅地亞、德國、西班牙和瑞士。“所有國家都須為可能的全球大流行做好準備。”
那么如何做準備?
魯賓博士剛去過日本,當時正值“鉆石公主”號郵輪上的確診患者被送往日本各地接受治療。“這些患者大多數并沒有癥狀,卻能感染他人。”魯賓博士解釋道,患者被送往各地,是因為在橫濱或者東京沒有足夠多的醫院可以收容全部的患者,而就在患者去往各地醫療機構的過程中,他們出現了癥狀。而讓魯賓博士很震驚的是,最后治療這些患者的醫務人員沒有接收到任何相關指導,沒有預先的規劃。“醫務人員盡其所能的在照顧患者,但是他們并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方式,也沒有得到政府和衛生部門的指導,”魯賓博士說道。
巴登博士表示,在信息有限的情況下,要進行相應的準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弄清楚病毒本身和病毒的傳播動力學非常重要,同時我們也可以類比其他的呼吸道病毒,以此做一些相應部署。“以流感為例,它跟新冠病毒在傳播力和病癥嚴重程度上有一定的類似。我們的社區和醫院是怎樣做準備的呢?”在巴登博士看來,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有人患了流感,我們并不讓他們住院,他們應該居家,避免在地鐵、出租車、公交車、工作場所等地方傳染給其他人。
巴登博士認為,相比起待在醫院,輕癥患者待在家里或許更好,以防止在醫院產生聚集性的感染。那如何判斷患者屬不屬于急性感染呢?巴登博士指出,診斷學的研究也非常重要。“出現感冒的癥狀是不夠有針對性的,我們要依靠進一步的診斷學研究來將患者區分出來,這樣我們能夠更好地將醫療資源用在真正受感染的人身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疫情逐漸蔓延,有的國家如日本、韓國核酸檢測試劑、口罩等的供應都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魯賓博士還提醒有關政府和衛生部門應當考慮到重癥患者多的情況,要確保必要儀器和醫療補給的充足,如呼吸機和能進行安全隔離的負壓系統。但魯賓博士同時強調道,“面對新冠病毒,我們不必驚慌。只要我們有充分的計劃進行防控,這是一個困難但可控的局面。”
學術抗疫,信息傳播要快更要可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采訪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信息”。如何保障關于新冠病毒的信息能夠通暢、快速共享,也是對抗疫情的努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魯賓博士所說,“我們需要盡可能多的信息來做出最明智的抉擇。”
面對疫情,學術界也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加入了戰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柳葉刀》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志單獨為新冠肺炎開設了專欄。
莫里西博士表示,對于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醫學雜志是受重視的信息渠道。“針對當前的新冠疫情暴發,《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也做出了一些試驗性的調整。” 莫里西博士指出,該雜志目前還將所有的新冠肺炎相關的內容翻譯成中文。過去幾周,其網站的讀者數量和新冠肺炎相關文章的閱讀量均創下新紀錄。此外,《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還加快了文章審閱和發表的速度。
根據《中國新聞周刊》的報道,按照慣例,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論文,從提交到正式發布,至少需要兩周時間。而據魯賓博士介紹,1月29日,其官網發表的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的論文從提交到發表僅用了48個小時。這一論文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發生了人傳人。”
“我們正在努力向公眾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以便讓每個人都能更好地應對,”魯賓博士說道。
莫里西博士認為,如果并未處于衛生緊急事件且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嚴格審閱、編輯論文非常重要,這樣才能確保醫生和公眾看到的信息是可靠的,而遇到新冠肺炎的緊急情況,就要加快速度。“但是,我們不可能做到每一篇論文都能如此之快。”
巴登博士則強調了在緊張的氛圍當中,如何傳遞正確的信息。在他看來,當前很多心懷善意地人做出了許多觀察報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正確的。“當前的我們都很擔心疫情,我們更要非常小心地傳達信息,以公平和平衡的方式幫助公眾了解實情。需要相當多地努力才才能找到最佳的速度和平衡。”
總的來說,莫里西博士補充道,鼓勵論文作者可以及時跟當地的衛生部門分享他們的信息,還可以先在預印本網站發表他們的發現。“《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也會加快審閱和發布的速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