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17 22:56:22
《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提出,要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第一車間”“原料車間”和“糧食車間”,優化加工產能。增加精深加工產品種類和產品附加值,推動加工企業由小變大、加工程度由初變深、加工產品由粗變精。2020年,將發布農產品加工業100強企業。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2月17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
不久前,202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指出,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而這次印發的《要點》也明確,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來源:新華社
《要點》指出,做好鄉村產業工作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宏觀上看,當前正處于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抗擊疫情三大重要“戰役”的重要關口。鄉村振興,特別是鄉村產業平穩、健康發展,是打贏這三場戰役的重要基礎。此次印發的《要點》從鄉村產業發展角度提供了一個壓艙石,起到了穩方向的政策基石作用。
“從趨勢上看,從今年一號文件到《要點》,其實都指向了一點: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銜接期,鄉村產業工作的核心主題,正在由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轉換。”楊建國說,為此《要點》更加系統、深入地為各地做好鄉村產業振興指明了方向。
記者注意到,《要點》從七個方面闡述了鄉村產業工作的重點,包括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壯大龍頭企業隊伍、積極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促進農村創新創業升級、大力推動產業扶貧等。
在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文件指出:2020年,要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資源要素共享、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介一批農村產業融合模式創新、聯結機制創建、業態類型創造典型案例;認定一批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在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方面,2020年要舉辦全國茶葉加工職業技能大賽,認定一批制茶大師;發布農產品加工業100強企業;推介一批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典型案例;建設并推薦一批產值超10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園。
在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方面,2020年要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一批產值超100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一批產值超50億元的特色產業強縣、超10億元的特色產業強鎮、超1億元的特色產業強村。
在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方面,2020年要開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建設;認定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美麗休閑鄉村,開展“最美鄉創、鄉紅、鄉藝、鄉廚、鄉賢、鄉社、鄉品、鄉園、鄉景、鄉居”等“十最十鄉”推介活動;推介一批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

圖片來源:新華社
《要點》明確,做好今年鄉村產業工作,在目標任務上,要力求取得“三個進展”:一是在延伸產業鏈上取得新進展;二是在促進融合發展上取得新進展;三是在拓展農業功能上取得新進展。
其中,在促進融合發展方面,具體要求為:跨界配置農業與工業、商貿、文旅、物流、信息等現代產業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組、滲透融合,促進農牧漁“內向”融合、產加銷“縱向”融合、農文旅“橫向”融合、新技術滲透“逆向”融合、產園產村“多向融合”和多元主體利益融合。
記者注意到,本次出臺的《要點》把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放在了第一位,提出要通過創新推進主體融合、務實推進業態融合、搭建產業融合載體來實現鄉村產業層次水平的提升。
在務實推進業態融合部分,文件又細化提出以信息技術帶動業態融合,促進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生物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融合,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信任農業、認養農業、可視農業等業態。2020年,推介一批農村產業融合模式創新、聯結機制創建、業態類型創造典型案例。
在楊建國看來,很多信息技術對農業農村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農業角度來說,要繼續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擴大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加強國家數字農業農村系統建設;包括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從農村角度來講,通過大數據來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提高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精細化、現代化水平,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是重要內容;包括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依托“互聯網+”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從產業融合角度,互聯網平臺和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給鄉村旅游帶來了新的便利和可能性,大大降低了生產和傳播美好事物的門檻,讓鄉村旅游+產業模式有了新途徑。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