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09 22:54:11
每經記者|鄭步春
本周四,A股大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91%至3094.88點,深主、中、創三綜指分別漲1.76%、1.68%、2.47%。
若將時間拉長,上述各類股指強弱分化明顯,創業板最強,中小板及深主板次之,滬指最弱。創業板是唯一高于2019年春季高點的股指,所以其強勢特別顯眼。
創業板表現強勢的原因錯綜復雜,與其超跌相關,與2018年創業板個股跌幅相對較大有關。我記得當時許多創業板公司計提了大量商譽,股價大受沖擊,最經典的應是樂視網。跌多了本身就易反彈,即所謂“恢復性上漲”。除超跌外,創業板強勢的另一原因是大國間科技競爭日益加劇,這勢必導致我們加大力量進行科技研發與攻關。
科技股這幾個月反復走牛,許多品種估值已蠻高,仍頑強地創出新高。關于我國科技進步,個人還是蠻樂觀的,所以建議投資者配置一些科技股。投資者如果缺少研發能力,可考慮持有科技ETF,該ETF近期獲利穩當,遠強于股指。雖然我們科技方面暫時在某些領域落后,但我們的人口基數實在太大,“工程師紅利”也許無人可及。就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來說,他們小孩想學理工科的占比相對少于我們,其實進一步強化了上述人口基數優勢。
當然,發展科技要多管齊下,宏觀政策與微觀政策配合,首先要丟棄房地產、基建拉動經濟那種精線條思維,還要保護知識產權。總之要有遠見,不可急功近利。很明顯,這幾年我們在這些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僅憑科技股是無法帶升整個大盤的,周四個股普漲的短線上漲動能應主要來自中東局勢顯著緩和。隔夜特朗普就中東局勢發表了講話,因他忽然展示了和平意愿,造成外盤上漲。由于風險情緒恢復,周四亞太股市普漲,其中港股漲1.68%,A股也同時錄得一些漲幅。由盤后數據看,周四北上資金凈買入A股75億多元。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12月物價指標利好。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12月CPI同比漲4.5%,與11月持平,但弱于預期的4.7%;12月PPI同比跌0.5%,略弱于預期的跌0.4%,但遠強于11月的跌1.4%。另外,這次還公布了2019年全年CPI,其同比漲2.9%,高于2018年的漲2.1%。物價指標相對可控,加上油價回落,這就為A股進一步提供了動能。
據商務部消息,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于1月13日~15日率團訪問華盛頓,與美方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不用說,這是一條利好消息,但之前投資者基本上也是這么預期的,故利好對盤面直接刺激或許不會特別明顯。
投資者暫時不宜過分追漲,仍宜采取逢急跌時陸續補倉的策略,且仍然得提防業績預告。今日是周五,由常識看周末預告才是最多的,所以下周一意外會相對多些,應有所提防。
目前,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越來越大,而他們價值投資傾向明顯遠強于普通散戶,這就造成了“撿漏”機會少于以前,所以投資者若發現年報意外強于預期或弱于預期,基本上就可視業績情況操作,在業績面前少些逆向思維。
另外,業績快報相對粗糙,不排除有些誤導成份,投資者對此也要提防。如果業績增速下降是因為增加研發,或主動增加計提呆壞賬,那么投資者就不宜過分看空。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