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深度

每經網首頁 > 深度 > 正文

兩歲,是時候做個“自我介紹”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03 12:34:58

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關注城市的“大動作”,分析區域走勢,同時也希望你們能和我們一起,關心城市里的“小細節”,天南海北,共同塑造一個“理想城市”。

 每經記者|余蕊均 黃名揚 朱玫潔 程曉玲 梁宏亮 楊棄非 謝陶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張建、攝圖網 制圖:蔡沛君、王昊毅

2018年1月2日,城市進化論后臺按下第一次“群發”鍵。

就像面對一個初生的嬰兒,我們看著后臺緩慢增長的閱讀數據,期待迎來它的第一個“粉絲”。

那時,2020還是一個過于遙遠的數字;沒有人能確定,這場前途未卜的旅程,會經歷怎樣的波折和風浪。

還好,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走過整整兩個年頭。每一個“原創”標簽背后,是無數次為找不到選題焦慮、為完成采訪撥出不知多少個電話、為哪怕一個小小的措辭爭執不下、為趕在半夜12點前發稿拼手速……

作為專業的城市觀察者,我們見證、記錄和思考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宏大敘事;作為生活在城市中的個體,我們每個人都裹挾其間,在日常中丈量城市溫度。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想將頭條留給自己,記錄一些記憶中閃光的細節和片段,為了總結過去,也為了更好地前行。

被交警叔叔的電話叫醒

余蕊均

今天是2020年第一個工作日,我是被交警叔叔的電話叫醒的。

一周前,我撥打了12345市長熱線,投訴地鐵站外搶占人行道停放的私家車,希望還路人一個安全舒適的步行空間。交警叔叔來電的意思是,希望了解清楚具體地段,因為管轄問題,他將轉給另一個分局處理。

說實話,這是我為數不多的投訴電話。要說一個不常經過的地鐵口的秩序,其實和我的生活并沒有太大關聯,但是千千萬萬的秩序共同維系著整個城市的運轉,遇上了,總得做點什么吧。

以前可能不知道去哪兒投訴、怎么投訴,和城市進化論共同成長的這兩年,我意識到需要用更多的主動表達,去描述我所看到的城市面貌。12345或許是目前最有用的發聲渠道,身邊也的確有越來越多朋友知道“打電話”了,這是一個好變化。

都說城是人的,人越來越多,意味著城市越來越復雜,這對城市管理者來說,很容易出現盲區、發生遺漏。沒關系,我們可以幫他們發現,看見、告知以及督促。

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關注城市的“大動作”,分析區域走勢,同時也希望你們能和我們一起,關心城市里的“小細節”,天南海北,共同塑造一個“理想城市”。

紐約的一個雨天

黃名揚

紐約,今年出差,終于第一次來到這里。

說實話,一開始是失望的。沒有倫敦的設計感、巴黎的呼吸感,也不似北京新舊交織的沉淀感,一幢幢密密麻麻的建筑像一把把尖利的“長劍”,無情地刺向天空;橫縱交織的街道也因太過“規范”而略顯無趣;甚至連公園都專門四四方方單獨劃出一片,未免落于刻意。

站在時報廣場,世界的十字路口,各種膚色、各種口音的人從旁邊穿梭而過。突如其來的暴雨,讓等待紅燈的時間顯得格外漫長。穿著高跟鞋奔波了一天,心情跟天氣一樣沮喪。

恍惚間,我的目光落在對面騎單車的快遞員身上,好巧不巧,他也正好望向了我。尷尬、目光游移,然后,我們不約而同地笑了。在陌生的城市中,這個來自陌生人的微笑,竟成了我對這座鋼筋水泥包裹的城市,最深刻的記憶。

在城中村迷路的樂趣

朱玫潔

圖片來源:朱玫潔 攝

上周休假,我去了一趟廣州的城中村。聽過關于城中村的那么多爭論,但真正身處其間,仍然讓我感到它的怡然之處。

道路不寬,房屋不高,支巷很窄,主干道寬度雖然僅能通行一到兩輛汽車,但還算干凈整潔。這種緊湊的小街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歐洲老城,你可能很容易迷路,但同時也能享受探索的樂趣。

老舊的磚瓦房,可以尋覓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特別流行的紋飾;涼茶鋪子用的碗,手繪青花紋樣,極為樸野,別具一格;昏暗的中藥材鋪子,對面還有老人在賣字畫;“一線天”的小巷中,突然出現一座寬闊的祠堂,飛檐翹角,訴說著村落居民的歷史。

祠堂門外拉著鐵鏈,立著小牌“祠堂前不許停車”,維護著這片狹窄天地的一份“尊嚴”,也因此成就了小巷中難得的一小塊空地——繼而成為孩子們的玩耍場所。在村落走進現代、融入城市后,祠堂以一種別樣的方式,守護附近的孩童,這種“演變”堪稱奇妙。

回想城中村的建成,它不是被一次性規劃、建設出來,而是一點點“生長”出來。這種“生成”的城市,充滿不規律的路線、不規律的建筑、熱烈的市井氣息,每一個拐角都可以發現驚喜。

而城中村之所以迷人,正在于它是城市中的村落,當它的肌理與都市馬路、快速公交、地鐵相連以后,它又將生成什么模樣?

有幸的是,借由這份工作,我還可以繼續更多探索。

新與舊

程曉玲

一次,如約采訪一位全球TOP 10建筑設計事務所高管。見面之前,我提前準備了滿滿一頁A4紙的問題,心想只要他能一一作答,這次任務就算完成了。

當天的采訪主題是“城市地標”,采訪地點是這家事務所的成都辦公室——佇立在錦江河畔的一棟公寓式寫字樓里。房間朝外的兩面立著兩大塊落地窗,一側正對著明代風格的成都地標建筑——廊橋,不遠處是合江亭、九眼橋、望江樓公園,均是滿載城市記憶的古老地標。

我們就在這間視野極其開闊的房間里,從倫敦的大本鐘說到“小黃瓜”,從新加坡圣淘沙的魚尾獅說到濱海灣花園,再從蘇州、西安說到成都……聊到忘記時間,也忘了那些提前準備好的諸多設問。

臨近結束,這位曾經參與全球多國城市地標設計的高管,隔著落地窗看著眼前這些凝結著“老成都”氣息的建筑,感慨說:“不管哪個年代的建筑,都不能脫離這座城市一直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和生活,建筑設計的關鍵,在于對‘新’與‘舊’的演繹。”

建筑是與城市共生的藝術,我好像更理解了這句話。

對話城市主政者

梁宏亮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我和同事一起,采訪到7座城市的書記或市長。這是我入行以來,最難忘的一次經歷。

為什么與城市主政者的對話很重要?我們平時研究城市,看到的往往是一個個現象,再從這些現象出發,探索背后的原因、規律和邏輯。而與城市主政者對話,能夠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一座城市的“設計師”、“管理者”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從而探究一座城市的治理邏輯和發展邏輯。

組屋是個好政策嗎?

楊棄非

圖片來源:楊棄非 攝(資料圖片)

5月,為了探訪TOD規劃和建設經驗,又去了趟新加坡。

找到在新加坡生活十多年的老同學,像新加坡人一樣在街邊大排檔吹著海風、吃最正宗的南洋咸蛋黃面包蟹。這里是觀察組屋最好的視角,一眼望去,組屋幾乎以“復制粘貼”的方式沿著道路一直蔓延到最遠處。

新加坡的夜來得有些慢,8點的天空還是青金石的顏色,時間的推移讓組屋的白墻步調一致地加深。

組屋是個好政策嗎?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投贊同票。但同學卻給了另一種答案:組屋不僅老舊,而且千篇一律的“白盒子”了無生趣。在這里,生存的意義也許遠大于生活。

近年來,一種聲音開始在新加坡出現:這座在普通人的努力下成長起來的城市,現在已經逐漸變成“有錢人的天堂”。與跨國公司區域總部一同前來的外國管理者住進高端別墅,本地“打工仔”卻在高物價的壓力下“被迫”住進組屋。組屋讓“居者有其屋”功不可沒,但好政策的背后也并非不存在問題。

城市是復雜的,總是千頭萬緒,牽一發而動全身。兩年時間里,我們關注了城市各種政策,但政策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政策好壞也很難脫離具體語境判斷。

關注城市進化,若只是互相比拼數據、較量實力,眼光未免太過狹隘。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請繼續做夢

謝陶

當我們凝望夜空時,遙遠的紅色星球——火星上,“好奇號”火星車已經默默守望這片無垠的宇宙2000多個日夜。

一雙犀利的眼睛,穿著復古靴子和襯衣,留著一頭“貓王”發型——許多媒體將“好奇號”首席機械工程師亞當•施特爾策納描述為“嬉皮士風格的科學家”。可當這位鼎鼎大名的科學家坐在我面前時,我感受到的確是一種罕見的沉靜與深邃。

亞當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初的美國。他跟我聊起,當時,“垮掉的一代”思潮風起云涌,年輕時,他組過樂隊,夢想成為搖滾明星。如同籠罩在一團舊夢的光暈中,亞當開始敘說往事:

在我年少時,有一次我在金門大橋抬頭仰望滿天星空,那顆閃亮的獵戶星座激發了我的好奇;

在啟用“天空起重機”方案時,所有人都覺得我瘋了;

有時保持獨立的想法往往是瘋狂的。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群做夢的人,作為文字工作者,去靠近、觸摸并記錄下這群“白日夢想家”,也許就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2020,請繼續做夢。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城市進化論 兩周年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