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9-12-30 07:43:54
時隔十四年,資本市場的根本大法——證券法新一輪修訂終于落地。可以預期,這部突出了市場化、法治化理念的法律,將穩妥解決長期困擾中國證券市場的法治制度性障礙,掀開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篇章。

圖片來源:攝圖網
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法制體系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在頂層設計、完善基礎制度、強化監管效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特別是今年開啟的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舉措,緊扣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在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方面動作頻頻。但也應該看到,現行證券法的許多內容已難以完全適應證券市場改革創新發展的新形勢,如證券發行管制過多過嚴、發行方式單一、市場約束機制不健全、監管執法手段不足等問題已然出現,加之,社會融資結構中直接融資比重過小,實體企業的資本和股本得不到有效補充,客觀上需要一個規模進一步擴大、效率進一步提升的資本市場。
事變則法移。資本市場在經濟金融領域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就必須認真做好資本市場法律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設計,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法律制度的系統性和科學性,為市場主體各類創新保駕護航,對形式不斷演變和復雜化的違法違規行為毫不手軟。
新發布的證券法,進一步完善了證券市場基礎制度,為證券市場全面深化改革落實落地,有效防控市場風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證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發揮,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有了法律依據,從取消發審委、交易所對注冊文件進行審核,到取消發行人財務狀況及持續盈利能力等盈利性要求,精簡優化證券發行條件,再到調整證券發行程序,為注冊制的分步實施留出制度空間,這一系列改動,讓監管層不再對企業的資產質量和投資價值進行判斷和背書,用“市場之手”攪活資本市場體系,把企業能不能發行、何時發行、以什么價格發行,交由企業和投資者自主決定。新證券法還增設專章強化信息披露,要求發行人對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負責,監管層僅對招股說明書的齊備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把關,“行政之手”更多地轉向了事中事后,嚴懲違法違規。這無疑從法治環節理順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在增強資本市場包容性的同時,回歸監管本源,便利資本市場能夠更好地服務具有核心技術、行業領先、有良好發展前景和口碑的企業,通過改革進一步完善支持創新的資本形成機制。
考慮到全面推進注冊制可能會面臨一些風險和問題,比如,可能影響投資者對股市擴容的心理預期,一些公司質量不高和欺詐發行的風險加大等。新證券法授權國務院對證券發行注冊制的具體范圍、實施步驟進行規定,為有關板塊和證券品種分步實施注冊制留出了必要的法律空間。同時,加大違法成本,僅欺詐發行一項就比現行處罰最高標準提高了幾十倍,如此高的違法代價將在維護市場“三公”和震懾違法違規行為方面發揮實際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理念貫穿在整個修法過程中,新證券法設立了投資者保護專章,一些投資者關心的公開承諾履行制度、現金分紅制度、代表人訴訟制度、先行賠付制度均在修訂后的證券法中有所呈現,立法部門以豐富的制度供給逐步構建對投資者的全方位立體保護新格局。
法治強則市場興。依法治市是保障市場長治久安的抓手,目前證監會正依照新證券法加快制定、修改完善配套規章制度,完善證券市場基礎制度,相信隨著新證券法的順利實施,這部證券市場的基本法必將在推進市場改革、維護市場秩序、強化市場功能、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更大的積極的作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