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30 07:53:49
每經編輯|杜宇
1丨84.15% 2019年IPO過會率大幅提升
據北京商報報道,根據最新工作安排,發審委新一年的首次發審會將于2020年1月2日正式開工,這也意味著2019年發審委的IPO審核工作收官。據Wind統計,發審委在2019年共審核了164家企業首發申請,其中138家企業的首發獲通過,過會率達84.15%。這一數據較2018年57.51%的過會率明顯大幅提升。不過,監管層仍嚴把資本市場準入關。審核從嚴的背景下,年內已有74家擬IPO企業主動“撤單”。
2丨2019年ETF成立數量與規模雙雙創紀錄
據證券時報報道,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在2018年實現突破式發展后,2019年依然保持快速發展態勢。2019年成為中國ETF問世15年來成立數量最多、募集規模最高的一年:共成立90只非貨幣基金,募集金額合計1754.37億元。數據顯示,2019年已成立90只ETF,比2018年增加52只;目前尚有10只ETF正在募集,明年1月結束募集。
3丨國內首個計算機軟硬件基礎體系標準發布
據科技日報報道,12月29日,中國電子在海南首次面向公眾和產業界發布《PK體系標準(2019年版)》及《PKS安全體系》。經過工信部、中國工程院、公安部、信工所等專業機構院士和專家的評審鑒定,《PK體系標準(2019年版)》是國內首個中國計算機軟硬件基礎體系標準。據悉,未來中國電子還將發布《PK體系標準(2020年版)》,將以PKS自主可信技術為支撐和特征,可兼容移動、云、虛擬化、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
4丨395萬人次享受醫保跨省結算 報銷更便利 保障更有力
據人民日報報道,截至今年11月底,享受跨省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的參保人已達到395萬人次,可以直接結算的跨省就醫定點醫療機構也越來越多,超過2.5萬家。“395萬人次”的背后是醫保制度公平性、保障性的不斷提升,很多人異地生活、工作、創業,不再有后顧之憂。從廣東到北京跟女兒居住的李阿姨,說起異地報銷的好處,笑得合不攏嘴。今年,她在北京市朝陽醫院做了心臟手術,出院時3.5萬元醫藥費,直接報銷了2萬元。
5丨自然資源部:國家地下水分層自動監測網絡建成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昨天(12月29日),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圓滿收官,共建成國家級地下水專業監測站點10171個,首次構建了國家級地下水分層自動監測網絡,實現了對我國主要平原、盆地和巖溶含水層的有效監測。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表示,每年產生水位水溫數據8900余萬條,水質數據10171組,涵蓋97項數據。
6丨日經225指數開盤下跌0.28%
12月30日,日經225指數開盤下跌0.28%,報23770.93點。日本東證指數開盤下跌0.33%,報1727.39點。
更多閱讀:
早財經丨第二批藥品集中采購啟動,新增33個品種涉及百家藥企;國產阿爾茨海默癥新藥上市,可憑處方在專業藥房購買;荷蘭宣布改名“尼德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