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6 21:54:25
冬春季患者若不慎感染諾如病毒后,48小時內多會出現嘔吐、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癥狀。專家表示,注意個人衛生、食品衛生和飲水衛生是預防的關鍵。要勤洗手,尤其在如廁后、進食前以及接觸公共設施后要洗手。外出就餐選擇衛生條件較好的餐館,吃熟食,尤其進食貝類等海產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食用。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陳旭
12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冬春季常見病預防和節日期間健康提示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冬春季是流感、諾如病毒等引發的感染性腹瀉等傳染病高發季節,對此應當如何進行防治?節假日期間腦中風發病率往往呈上升趨勢,又該如何快速識別并采取措施?面對節假日期間猝死(心跳呼吸驟停)增多的情況,如何才能抓住“黃金4分鐘”進行救治?
對于這一系列問題,相關領域的專家在發布會上進行了詳細解答。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在發布會上表示,根據最新監測,目前我國部分省份開始進入流感流行季節,今年主要以甲型(H3N2)和乙型維多利亞系(Victoria)為主。諾如病毒導致的感染性腹瀉聚集性疫情有所增加,與往年同期基本持平。
流感病原每年出現的流行高峰和持續時間并不一樣。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處長、研究員李中杰表示,按照冬季監測數據的總體形勢,12月份、1月份流感程度會比較高,2月份流行率就會下降。
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是接種疫苗。王斌表示,今年總體來看,流感疫苗供應量是去年流行季實際使用量的兩倍多,表明生產疫苗的企業增加了產量。
“也不排除個別接種點因為人口密集度高等相關原因,會有疫苗暫時短缺情況。就我們來看,有一些疫苗短缺緣于老百姓了解情況之后扎堆接種,我們凡是了解到短缺情況,都通知當地立刻進行疫苗調配,總的來看今年疫苗供應比較平穩。”王斌說。

衛健委新聞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周程程攝
王斌表示,根據最新監測,諾如病毒導致的感染性腹瀉聚集性疫情有所增加,與往年同期基本持平。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胃腸炎)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毒的傳播途徑易實現,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水傳播,也可經接觸病人排泄物和嘔吐物,經污染的手、物體和用具,以及嘔吐產生的氣溶膠等方式傳播。
李中杰表示,暴發多發生在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工廠、大型游輪等人群聚集場所,國外還有在飛機上發生暴發的報道。諾如病毒可隨病人的糞便、嘔吐物排出造成環境污染,在外環境,如物體表面、污水、垃圾、地表水、食物中可存活較長時間。
他補充說,患者感染諾如病毒后,多在48小時內會出現嘔吐、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癥狀,以嘔吐癥狀更多見,故也稱之為“冬季嘔吐病”,病程一般2~3天,預后良好。
節日期間外出旅游的人比較多,該如何防控諾如病毒呢?在李中杰看來,注意個人衛生、食品衛生和飲水衛生是預防的關鍵。要勤洗手,尤其在如廁后、進食前以及接觸公共設施后要洗手。外出就餐選擇衛生條件較好的餐館,吃熟食,尤其進食貝類等海產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食用,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凈、去皮。
他強調,同行人員出現嘔吐、腹瀉癥狀時,要及時就醫,采取隔離、消毒等相關防控措施。對諾如病毒污染的物品、地面等,可采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

圖片來源:新華社
節假日期間,腦中風(卒中)發病率往往呈增加趨勢。海南醫學院黨委書記、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候任主委呂傳柱表示,快速識別腦中風,能大大縮短患者救治前的等待時間,從而顯著改善預后情況。對卒中患者進行快速識別,簡單來說就是“一看,二查,三聆聽”。
“一看”是看患者面部是否對稱,嘴巴歪不歪斜;
“二查”是檢查患者兩只胳膊是否能夠平行舉起來,是不是單側無力,不能抬舉的現象;
“三聆聽”指聽聽患者說話是否口齒不清,說話不明白。
“滿足上述任意一項,即可認為是高度疑似腦卒中,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將患者就近轉運至醫院卒中中心綠色通道進行救治。”呂傳柱說。
節假日期間也是猝死發生的高峰期。呂傳柱介紹,心跳呼吸驟停發生后,每延長1分鐘,存活率就會降低7%~12%,4分鐘后會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這也是通常所說的“黃金4分鐘”。
“及時實施心肺復蘇術,盡早恢復心跳呼吸,是救治院外心臟呼吸驟停的關鍵。鼓勵在專業救護人員到來之前,第一目擊者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開展心肺復蘇術和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進行救治,從而大大增加患者存活幾率。”呂傳柱表示,在公眾場所進行心肺復蘇,以及公眾場所普及AED的投放,這都是特別要推廣的,在各個地區也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12月23日,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四審。此次草案四審稿中增加規定:公共場所應當按照規定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設施。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