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6 22:55:04
宋城演藝還積極布局前端,“客流是整個演藝市場最關鍵的因素,尤其是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宋城演藝曾對六間房進行布局,這反映出公司積極與網絡直播結合,拓寬營銷渠道的思路,在借力這一塊,宋城演藝走的比較靠前。”
每經記者|杜 蔚 董興生 每經編輯|杜 毅
《2016~2022年中國旅游演藝市場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顯示,作為文化與旅游的有機融合,旅游演藝一經誕生就被各界寄予了厚望,尤其是在“印象系列”大火之后。
而在“印象系列”之前,《宋城千古情》早在1997年便開啟了公演,被視為中國旅游演藝市場1.0時代的開端。10年后,“千古情系列”演出實現變現,“主題公園+旅游演藝”模式助力其背后的公司——宋城演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宋城演藝)于2010年登陸A股,憑借資本力量開啟了異地復制擴張之路,如今在三亞、麗江、九寨溝、桂林等地均有其作品。
宋城演藝(300144,SZ)為何被視為中國旅游演藝市場的龍頭?它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的秘訣有哪些?接下來會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歸母凈利年復合增速29%
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旅游演藝票房總收入58.96億元,演出劇目數量多達305臺。其中,宋城千古情系列、長隆系列演出票房增加2.7億元,為票房增長貢獻了39%。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主題公園旅游演藝風生水起,去年票房增長20.5%至27.65億元,遠高于旅游演藝整體增速,且票房占比高達46.9%。究其原因,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創始人毛修炳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是因為主題公園旅游演藝背靠主題樂園,很容易就能將樂園游客轉化為旅游演藝項目的觀眾;另一方面,該類項目更新快,可以不斷吸引游客觀看。
記者注意到,盡管主題公園演藝發展迅速,但并不是所有演藝項目都能拿到高票房。主題公園演藝馬太效應明顯,歷經一番大浪淘沙后,逐漸形成了宋城、長隆、華夏三大演藝品牌,據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這三大品牌演出票房占比達86.6%,,在這當中,宋城演藝一家獨大,“千古情系列”的票房占比高達67%。記者以此估算,2018年“千古情系列”票房收入18.53億元。
而近年來,宋城演藝的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攀升。據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已從2011年的18.9%提升至2018年的29.6%。
“千古情系列”強大并持續的票房吸金力,為宋城演藝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助力。中泰證券研報顯示,宋城演藝自2010年上市以來,收入保持高速增長,8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8%,剔除六間房營收貢獻后,現場演藝營收年復合增長率達20.5%。
記者梳理宋城演藝2010年~2018年的年報發現,公司營收從上市時的4.45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32.11億元,歸母凈利潤也從1.63億元增至2018年12.87億元,年復合增速達29%。
此外,記者查閱東方財富Choice統計發現,在東財行業指標中,休閑、生活及專業服務行業涉及景區的12家A股公司里,2019年前三季度,宋城演藝以22.06億元的營收和12.7億元的凈利潤位列榜首。而截至12月23日收盤時,宋城演藝的市值也沖破430億元。
對于宋城演藝接下來的發展,多家券商均表示十分看好。其中,中泰證券認為,宋城演藝重資產異地復制、輕資產輸出的業務模式均已跑通,未來3年多個新項目集中落地,打開成長空間。國盛證券則預測認為,按照分部估值法:線上演藝按估值0億計算,宋城演藝在2019年、2020年、2021年扣除六間房后的歸母凈利潤將分別為10.7億元、12.9億元和15.7億元。而隨著宋城演藝項目落地的高峰期在2020年,國盛證券認為在2020年公司合理市值為453億元。
不依賴IP是核心競爭力
20余年來,中國旅游演藝市場風云變幻,宋城演藝卻能經受住一波波地暗潮涌動,始終屹立于行業頂端。
“總體來講,這家企業的發展軌跡不錯。”諳熟旅游行業的艾媒咨詢集團創始人CEO張毅向記者分析道,宋城演藝借鑒了國外主題公園旅游演藝的模式,并與落地城市的文化特色相結合,“會選址”是宋城演藝成功的一大優勢。“不管是杭州、桂林,還是九寨溝、西安、三亞,如今宋城演藝的項目基本覆蓋了中國不同季節、游客集中度最高的地方。而這些旅游人口相對集中地方,為公司后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看很好的基礎。”
國內有不少公司,都想復制宋城演藝的成功模式,但鮮少有成功的,對此嗎,張毅認為,主要原因就是在選址上沒有學透。“當然,宋城演藝也有一些投資的項目,表現的不太好,但這沒有影響它的整體布局。”
如今,“千古情系列”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印象系列、山水盛典系列等,但從市場反饋來看,這些對手在觀演人次、盈利能力等方面均未超越宋城演藝。“有大本營,是宋城演藝的核心優勢。”略作思考后,張毅進一步表示,除了先發優勢外,宋城演藝是以杭州為大本營,各地圍繞項目開設公司,且根據地非常牢固。而且相較于同類競品公司,如長隆僅將演藝作為副業,宋城演藝則“比較聚焦,這樣資產就不會變得太重。”
與此同時,宋城演藝還積極布局前端,“客流是整個演藝市場最關鍵的因素,尤其是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宋城演藝曾對六間房進行布局,這反映出公司積極與網絡直播結合,拓寬營銷渠道的思路,在借力這一塊,宋城演藝走的比較靠前。”
不僅如此,宋城演藝的項目均是依托內容運營而非某個演員或導演,即非依靠IP來吸引游客,就避免了IP老化、項目后期無人更新等問題。“宋城演藝不像迪士尼等公司,沒有太好的IP可用,就得專注于發展自己的特色。”張毅說。
能否吸引年輕人決定未來
不過,即便是行業龍頭,宋城演藝也要面對發展中的一些難題。
“一方面,宋城演藝需要克服新拓展項目的回報周期,盡可能輕資產一些;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對文化的挖掘。”張毅表示,文化是不變的,但觀眾的欣賞口味卻是始終在變化。“旅游演藝項目不能來來回回都給觀眾看同樣的東西,而是要與時俱進,全方位的包裝和挖掘,將不同時代的表演風格、趣味性和文化相結合。”
同時,還需抓住短視頻興起的風口。“我關注到,大家并沒有在短視頻里大量傳播旅游演藝的東西。”因此,張毅特別強調,能否在年輕人中建立影響力,決定了一臺旅游演藝項目未來是否會遭遇斷檔。“圍繞視頻、社交的新技術,將成為中國旅游演藝市場下一個重要的爭奪點,新技術傳播帶來的營銷手法,或將觸動行業格局。”
在瞄準熱門旅游城市,形成全國布局或,宋城演藝還可以挖掘旅游存量市場。“現在,中高端游客節假日海外游已成為一種不可逆的趨勢,宋城演藝在形成地方名片后,如何盤活本地的接待資源等,是打開新局面的突破口。”
中泰證券認為,宋城演藝已步入多樣化探索階段,演藝業態將更豐富。比如,上海項目向城市演藝進軍,在立足千古情演出的基礎上搭建平臺,引入話劇、音樂劇等產品,定位也從游客延展至城市居民。
接下來,在技術的大潮中,中國旅游演藝市場將煥發新的生機。“不僅僅是聽覺、視覺,而是人們的感官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張毅向記者舉例解釋道,“印象劉三姐在劃船,那么在觀看的人是否也感覺在船上?把人的感知和演出結合起來,將變成行業中新的布局方向和賣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