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 2019-12-18 18:08:47
今日,紅星新聞正式上線紅星評論頻道,宣布高水平建設視頻與視覺中心,同時完成四大國內新聞中心掛牌。一日之內,紅星新聞推出三大舉措,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媒體融合,用實際行動“將改革進行到底”。
整個2019,紅星已進行了多次自我刷新。
今年起,有著26年歷史的成都商報啟動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改革,紅星新聞以“國際影響、全國一流”的媒體為發展目標,堅持移動優先,深化媒體融合,以“紅星”為核心IP,重構新型傳播體系,全面提升現代傳播能力。
2月11日,成都商報正式啟動改革,吹響了深化媒體融合的號角,推動報社按照“一支隊伍、兩個平臺(報紙+新媒體)”的方向深度融合,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
*內容上,紅星從大成都新聞圈到國內外新聞中心布局;
*架構上,從一紙為本到媒體矩陣,形成以紅星新聞APP、紅星(商報)微信公眾號、紅星(商報)微博、成都商報報刊并行的多載體平臺;

*生產流程上,圍繞互聯網24小時全天候生產和24小時全網傳播的特點,重新塑造新聞信息策、采、編、審、發、評等生產流程各個環節的運行方式和組織模塊。
★2月25日
承載著成都商報2019第一輪改革的“紅星新聞”客戶端6.0版正式上線

★4月29日
紅星新聞“一帶一路”國際頻道正式上線

△紅星新聞“一帶一路”國際頻道上線海報
★8月19日
8月,以主流、嚴選為標尺的開放性內容平臺——“紅星號”正式上線,120多個政務機構及時政財經大V首批入駐

★12月18日
紅星推出三大全新項目:評論頻道上線運行,補齊了“原創、深度、評論”內容短板;四大國內新聞中心授牌,加強了重大熱點新聞的深度報道,完成了國內重點區域的覆蓋;視頻與視覺中心成立,適應了新技術條件下新聞視頻化發展趨勢。
自此,紅星新聞完成一年內第三輪改革,一手抓原創、一手抓聚合,實現了內容組織的系統性破局,內容厚度明顯提升。
一年以來,紅星新聞對“兩報一網”(成都商報、成都晚報、成都全搜索新聞網)進行了全要素整合,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全國一流、用戶量達千萬級的新媒體品牌”。紅星新聞的產量、流量、影響力數據均顯著提升。
截至目前,紅星新聞全網覆蓋總用戶數已超過一億。
其中,紅星新聞客戶端DAU(日活)7萬以上;紅星新聞官方微博粉絲284萬,紅星新聞官方微信粉絲100萬,三大主流平臺(頭條、騰訊、百度)單月閱讀量達到3億,實現了10倍以上增長。

△紅星新聞多篇原創稿件成為爆款登上微博熱搜
紅星視頻在全平臺用戶也已達3000萬。
在紅星新聞傳播矩陣中,成都商報移動端總用戶超1575萬。其中,成都商報微博粉絲1375萬、成都商報微信粉絲200萬;成都發布、微成都、談資、YOU成都全平臺用戶已分別超過1106萬、837萬、1500萬、230萬。
隨著改革的深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在多個領域獲得肯定。
2019年第二屆中國新媒體發展年會上,紅星新聞榮獲年度全國主流媒體新銳十佳客戶端;
2018-2019中國傳媒經營價值百強榜中,紅星新聞獲得新媒體三十強(客戶端類);
紅星新聞抖音號作為四川唯一獲獎的媒體號獲得區域正能量傳播者獎;
成都商報刊登的《史詩級備降》榮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原創、深度和評論,是紅星新聞最凸顯的優勢與特色。
紅星新聞評論頻道的上線,意在樹立一個“法治人文”“唯快不破”“靈動活潑”的觀點交匯地。
擁抱80后、90后,甚至00后,紅星評論定位于面向流量、面向用戶、不拘一格的融媒體評論品牌,構建主流群體輿論場。
一方面,“紅星評論”將增強對突發新聞事件的輿論引導能力,快速切入公共輿論場;
另一方面,“紅星評論”還將彰顯主流價值觀,聚焦國際國內重要時政新聞,并緊跟時代與社會熱點。
此外,“紅星評論”還將接軌新媒體傳播場,創新形態,運用視頻、音頻、動圖、漫畫、H5等手段增強傳播力,全力探索現場評論、視頻評論等可視化觀點產品。

紅星新聞評論頻道將以快速反應、時政主流導向、融媒體化的鮮明特點,打造匹配紅星新聞全國性(世界性)媒體調性的新媒體輿論平臺,并力爭用一年時間,做出國內、業界有顯示度的新媒體評論品牌。
紅星評論將以開放為標簽,擁抱散落在每一個角落的思想碎片,在逐步建強專職新聞評論隊伍的同時,建立高質量特約評論員隊伍。依托紅星號為基礎,讓特約評論員人數達到500人左右;挖掘培養導向正確、富于表達、具有說服力的社會評論員,讓優秀的思想閃光。
戳右邊→出賣“腦花”,總共分幾步?
新聞可視化是媒體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這是紅星新聞全面提升現代傳播能力,要重點突破的領域之一。截至目前,紅星視頻在秒拍、騰訊新聞、抖音、百度等為主的平臺賬號,粉絲總量已超過兩千四百萬。
順應新聞可視化的趨勢,借力5G和短視頻的風口,紅星新聞宣布高水平建設視頻與視覺中心,整合成都商報和成都全搜索網站的視頻視覺資源,組建紅星視頻專業隊伍,將全面提升紅星新聞在視頻和直播平臺的穿透力。
過去,表達新聞的主要方式理所當然是文字。這一輪改革的目標,是將過去圖像視頻僅是新聞采寫的輔助工具,提升到與文字一樣的重要程度,成為新聞采寫的主要方式之一。并重新構建新聞線索、新聞指揮體系,建立更高效、更適應視頻傳播的采編流程。

△2018年9月,紅星憑借“尋訪生死雷場直擊中越邊境掃雷行動”直播及報道斬獲“2018中國報業重大主題宣傳年度雙十佳融合傳播獎”。
視頻與視覺中心下一步,將持續建強視頻和直播團隊,在現有基礎上實現產能翻番。還將聯合專業機構和自媒體,組建PGC紅星視頻創作者聯盟;并強化公共視頻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視頻新聞生產供給能力。
與此同時,紅星視頻更將推出多種可視化創新報道,包括視頻深度、視頻評論、視頻人物以及自制節目等多個IP,探索Vlog、微紀錄片、長視頻等多元視頻形態產品。

△紅星視頻獨家專訪話題人物“喬碧蘿”視頻觀看量3117萬
今日,紅星新聞正式完成了四大國內新聞中心的掛牌:京津冀(北京)新聞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深圳)新聞中心、長三角(上海)新聞中心、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新聞中心。這也是按照國家規劃發展的重大區域經濟和城市群發展戰略進行的配置和命名。
作為區域新聞中心,它們將提高紅星在全國重點區域的輻射能力,從區域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全覆蓋,更好的服務于國家總體戰略。各地新聞中心將以駐地點為軸心,新聞業務覆蓋相關附近省市地區。

各大國內新聞中心將積極開拓區域資源,掌握區域的熱點、政治、經濟等動向,做到重大新聞不缺位,深入當地剖析發掘區域特點,報道有價值的新聞。在此基礎上,未來的四大新聞中心,還將逐步發展成具有新聞采集、信息傳播、綜合服務能力的功能性區域新媒體分支機構。
在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方向上,在建成全國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的道路上,“紅星新聞”會有無數個小目標。但初心不忘,夢想不負,紅星,將一路閃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