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17 19:55:55
繼能繁母豬在10月份首次出現環比增長之后,到了11月,生豬存欄也開始止降回升,這兩大信號標志著上月全國生豬生產全面向好,豬肉供需矛盾較10月份有所緩解。農業農村部表示,元旦春節期間豬肉供應將有所增加,整體供需形勢有望好于預期。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元旦和春節“雙節”將至,前期豬肉供應緊張的局面是否有所緩解?
12月17日,農業農村部就11月份生豬生產的形勢舉行發布會。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王俊勛介紹,11月30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召開全國畜牧業工作會議和全國大中城市“菜籃子”產品保供座談會。會議將生豬穩產保供作為當前“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要求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全面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堅決完成恢復生產的目標任務,確保元旦春節和明年全國兩會期間豬肉市場供應穩定。
王俊勛表示,在扶持政策和市場行情的帶動下,11月份全國生豬生產全面向好,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雙雙止降回升,豬肉供需矛盾較10月份有所緩解,這為明年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增強了大家對生豬穩產保供的信心。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王俊勛介紹,從9月份開始,農業農村部在原來400個縣定點監測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全國規模養豬場的每月調度,從而大大強化了對生豬生產形勢的把握。
從生產調度情況看,全國生豬生產開始探底回升,主要出現了4方面的積極信號:
首先,生豬存欄首次探底回升,11月份生豬存欄環比增長2%,這是自去年11月份以來首次回升;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4%,已連續兩個月回升。“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這兩個重要生產指標雙雙止降回升,表明全國生豬生產已經扭轉了持續下滑的局面。”王俊勛說,從不同區域看,有18個省份生豬存欄環比增長,比上個月增加了6個省份;有22個省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比上個月增加了5個。
其次,規模養殖場生產恢復勢頭更加強勁。11月份全國年出欄5000頭以上規模養豬場的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幅分別為1.9%和6.1%,比10月份擴大了1.4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
第三,豬飼料產銷量持續增長。據對全國飼料生產企業全覆蓋監測,11月份豬飼料產量環比增長6.9%。“豬飼料是生豬養殖的物質基礎,豬飼料產量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也反映出全國生豬生產恢復的好勢頭。”
第四,后備母豬銷量回升。據對重點種豬企業跟蹤檢測,11月份二元后備母豬銷量環比增長了25.9%,同比增長了135%,這表明養殖場戶補欄增養信心進一步增強。

數據來源:北京新發地市場官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1月份,市場上活豬和豬肉價格都出現明顯回落。據監測,11月第四周,全國集貿市場活豬價格每公斤32.26元,豬肉價格每公斤51.22元,連續4周回落,比價格高峰分別回落16.7%和12.6%。
農業農村部1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50周(即12月9日~12月13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44.13元,環比跌1.8%。
不少人關心這種趨勢能否持續,元旦春節期間豬肉價格會不會出現反彈。
對此王俊勛表示,從后期趨勢看,雖然當前全國總體上生豬存欄和母豬存欄雙雙探底回升,但受生豬自然生長規律限制,從存欄增加到形成上市供應能力還需半年左右時間。
“由于6~8月生豬存欄下降較快,按半年育肥周期測算,對應元旦春節期間生豬出欄將處于低位,加之元旦春節豬肉消費旺季到來,豬肉市場供應仍然偏緊。”
王俊勛強調,但考慮到豬肉進口增加且基本在庫待售、前期壓欄大豬逐步上市、政府儲備和商業庫存的凍肉適時投放等因素,元旦春節期間豬肉供應將有所增加,加上價格高位運行對消費也有所抑制,整體供需形勢可能好于預期。
與此同時,今年的禽肉、牛羊肉形勢也不錯,禽肉生產增加較多,牛羊肉生產也將增加,可以彌補部分豬肉供應缺口,肉食品供應整體有保障。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記者注意到,對于如何保障民眾在春節期間能吃得起肉、吃得上肉,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同日發改委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多措并舉,切實保障“兩節”期間市場基本穩定。
具體而言,一方面要增加生豬生產,從發改委職能出發,繼續加大中央預算內資金對有關項目的支持;另一方面多渠道增加其他種類的肉類供應。在有關政策措施推動下,目前禽肉、水產品等替代品產量明顯增加。
在增加投放方面,孟瑋提到,今后一段時間特別是“兩節”期間,將根據市場形勢變化,擇機增加中央凍豬肉儲備投放。一些地方也已經制定了本地儲備投放方案,在“兩節”期間,將根據市場情況,適時增大投放力度。
此外,還要增加進口。在增加豬肉進口的同時,還將擴大牛肉等肉類進口,保持“兩節”期間肉類市場供應充足。
“要守住民生底線。”孟瑋說,重點是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為此將督促各地根據物價變化情況,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足額將補貼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
王俊勛介紹,我國有2600萬個養豬場戶,其中99%是年出欄500頭以下的中小場戶,這是我國養豬業的客觀現狀。
從豬肉產量上看,生豬規模養殖比重接近50%,也就是說中小養殖場戶生產了全國一半的豬肉,是生豬穩產保供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加快中小養殖場戶生產恢復,直接關系到全國生豬穩產保供任務目標能不能如期完成。”他說。
事實上,國辦發布的《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積極帶動中小養殖場戶發展,鼓勵有意愿的農戶穩步擴大養殖規模。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四川綿陽召開了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幫帶中小養殖場戶座談會。會議邀請了溫氏、正邦等6家大型龍頭企業介紹他們幫帶中小養殖場戶發展的經驗做法。
王俊勛透露,目前6家企業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家庭農場”、托管租賃、入股加盟等方式,幫助帶動中小養殖場戶4萬多戶。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加大對中小養殖場戶的幫扶帶動力度,加快推動恢復產能。”王俊勛說,首先要推動建立對接幫扶機制。近期,農業農村部將組織一批大型龍頭企業和部分貧困地區地方政府簽訂發展生豬生產的合作協議,通過建立穩定的幫扶關系,強化政策和技術的支持,加大對中小養殖場戶的帶動力度。
其次,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發揮畜牧獸醫技術支撐機構、行業協會、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的技術優勢,強化對中小養殖場戶技術培訓和指導,推廣疫病防控和節本增效實用技術,幫助中小養殖場戶提升飼養管理能力水平。
此外,還要開展“大場帶小場、防疫保生產”專項行動。引導鼓勵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充分發揮資金、市場、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指導幫助有意愿、有能力的中小養殖場戶健全防疫制度,提升防疫水平。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