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紐約、迪拜、上海、成都…… 尋找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指向標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16 22:27:18

站在城市角度,從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變,勢必意味著重塑城市經濟肌理,帶來新一輪城市格局洗牌。

每經評論員 劉艷美 楊歡

中國已經步入消費主導經濟增長的時代。

2013年,服務業占GDP比重首超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2014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首超50%,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第一動力。在外部環境復雜、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近年,消費的“基礎作用”被一再明確。

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度強調,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如何才能更好擴大引領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找到核心引擎成為關鍵,培育建設若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應運而生。實際上,早在今年10月,商務部等14部門就聯合發文提出,利用5年左右時間,培育建設一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什么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縱觀全球,任何世界級消費城市,一個最直觀的共性,就是擁有充分體現城市特色、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標志性商圈。

在紐約,它是頂級百貨商店、奢侈品大牌云集的第五大道。《蒂凡尼的早餐》中奧黛麗·赫本站在櫥窗前的經典一幕,滿足了人們對這個全球最昂貴商業街區的全部想象。

在迪拜,它是集購物、美食、休閑、時尚于一體的世界最大購物中心,面積相當于200個足球場,年訪客超8000萬人次,向全世界展示出這座新興國際化城市的繁榮與活力。

在上海,它是“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不到3000米的南京西路上甲級寫字樓林立,80%以上的國際頂級品牌落戶于此;與它十字交叉的陜西北路老字號云集,共同形成獨屬于上海的“城市會客廳”。

以此為參照,作為西部消費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的成都,顯然也有這樣的潛質——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春熙路商圈,隨著近年成都國際金融中心、成都遠洋太古里相繼開業,不僅商業能級再度提升,成功躋身全國商圈梯隊前列;坐擁古樸與繁華的混合用途式商業街,也讓全球生活方式領導者《Monocle》評價道,“這種成功案例足以讓任何一個國際化都市眼紅”。

昨日(12月16日),成都再次謀篇消費——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會召開。

城市國際消費地標的進化,是其商業“海拔”在國際網絡中的顯示度、輻射力與集成力不斷刷新的標志;而城市國際消費生態的形成,則是一項系統工程——從集聚商業資源、創新消費業態、完善設施布局、美化市容市貌、暢通交通網絡到健全監管體系等,涵蓋方方面面。

芝加哥大學城市社會學家特里·克拉克有個更為形象的說法——后工業時代,城市本身將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被消費。

比如,紐約第五大道不僅是一條“購物大道”,還是一條“博物館大道”。周邊密集分布包括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等在內的近10家博物館、美術館,使它在擔當商業高地的同時,也成為紐約文化品位的象征。

迪拜則在城市營造中大膽創新,先后建成世界最大人工島、世界最大購物中心、世界最大室內滑雪場等一批“世界之最”。

上海在去年的進博會之后,又多出一個新鮮的業態——國際商品購物地,使“展品”真正變“商品”,消費國際新品更加便捷,新的品牌和消費場景也應運而生。

而立志于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成都,也在學習借鑒國內外城市先進營城理念基礎上,積極探索自己獨一無二的“國際范、蜀都味”。

依托全球最長城市綠道慢行系統——天府綠道,率先提出“公園+首店”新經濟模式;夜游錦江、24小時書店、夜間博物館、夜間健身,越來越多的消費場景開始向夜間延伸;廢棄工業廠房變身創意產業園,大手筆對著名商業街寬窄巷子核心區提檔升級,以交子公園為基礎打造公園城市示范街區。

站在城市角度,從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變,勢必意味著重塑城市經濟肌理,帶來新一輪城市格局洗牌。

在《城市的勝利》一書中,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斷言:“大都市的增長會越來越依靠——作為消費中心的城市功能與定位。”未來大城市的競爭,體現在都市作為一個整體性場景,在吸引高素質人力資本的能力上。

對任何一個有理想的城市來說,都需迎勢而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評論員劉艷美楊歡 中國已經步入消費主導經濟增長的時代。 2013年,服務業占GDP比重首超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2014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首超50%,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第一動力。在外部環境復雜、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近年,消費的“基礎作用”被一再明確。 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度強調,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如何才能更好擴大引領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找到核心引擎成為關鍵,培育建設若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應運而生。實際上,早在今年10月,商務部等14部門就聯合發文提出,利用5年左右時間,培育建設一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什么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縱觀全球,任何世界級消費城市,一個最直觀的共性,就是擁有充分體現城市特色、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標志性商圈。 在紐約,它是頂級百貨商店、奢侈品大牌云集的第五大道。《蒂凡尼的早餐》中奧黛麗·赫本站在櫥窗前的經典一幕,滿足了人們對這個全球最昂貴商業街區的全部想象。 在迪拜,它是集購物、美食、休閑、時尚于一體的世界最大購物中心,面積相當于200個足球場,年訪客超8000萬人次,向全世界展示出這座新興國際化城市的繁榮與活力。 在上海,它是“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不到3000米的南京西路上甲級寫字樓林立,80%以上的國際頂級品牌落戶于此;與它十字交叉的陜西北路老字號云集,共同形成獨屬于上海的“城市會客廳”。 以此為參照,作為西部消費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的成都,顯然也有這樣的潛質——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春熙路商圈,隨著近年成都國際金融中心、成都遠洋太古里相繼開業,不僅商業能級再度提升,成功躋身全國商圈梯隊前列;坐擁古樸與繁華的混合用途式商業街,也讓全球生活方式領導者《Monocle》評價道,“這種成功案例足以讓任何一個國際化都市眼紅”。 昨日(12月16日),成都再次謀篇消費——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會召開。 城市國際消費地標的進化,是其商業“海拔”在國際網絡中的顯示度、輻射力與集成力不斷刷新的標志;而城市國際消費生態的形成,則是一項系統工程——從集聚商業資源、創新消費業態、完善設施布局、美化市容市貌、暢通交通網絡到健全監管體系等,涵蓋方方面面。 芝加哥大學城市社會學家特里·克拉克有個更為形象的說法——后工業時代,城市本身將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被消費。 比如,紐約第五大道不僅是一條“購物大道”,還是一條“博物館大道”。周邊密集分布包括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等在內的近10家博物館、美術館,使它在擔當商業高地的同時,也成為紐約文化品位的象征。 迪拜則在城市營造中大膽創新,先后建成世界最大人工島、世界最大購物中心、世界最大室內滑雪場等一批“世界之最”。 上海在去年的進博會之后,又多出一個新鮮的業態——國際商品購物地,使“展品”真正變“商品”,消費國際新品更加便捷,新的品牌和消費場景也應運而生。 而立志于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成都,也在學習借鑒國內外城市先進營城理念基礎上,積極探索自己獨一無二的“國際范、蜀都味”。 依托全球最長城市綠道慢行系統——天府綠道,率先提出“公園+首店”新經濟模式;夜游錦江、24小時書店、夜間博物館、夜間健身,越來越多的消費場景開始向夜間延伸;廢棄工業廠房變身創意產業園,大手筆對著名商業街寬窄巷子核心區提檔升級,以交子公園為基礎打造公園城市示范街區。 站在城市角度,從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變,勢必意味著重塑城市經濟肌理,帶來新一輪城市格局洗牌。 在《城市的勝利》一書中,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斷言:“大都市的增長會越來越依靠——作為消費中心的城市功能與定位。”未來大城市的競爭,體現在都市作為一個整體性場景,在吸引高素質人力資本的能力上。 對任何一個有理想的城市來說,都需迎勢而上。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成都 紐約 上海 迪拜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