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9 14:02:37
每經記者|任芷霓 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湯輝
11月19日,華為Cloud&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在“2019全球數據基礎設施論壇”上宣布,華為全面啟動數據基礎設施戰略。
侯金龍認為,在5G、AI、云等技術深度應用和融合的當下,劇增的數據量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但也帶來找數難、取數難、用數難等挑戰,數據的采、存、算、管、用的整合和優化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華為期望打造融合、智能、開放的數據基礎設備。
基于此,華為推出了數據虛擬化引擎“河圖”,并表示開源版本“openHetu”將于2020年6月將正式上線。華為智能數據與存儲領域總裁周躍峰介紹稱,華為將開放應用接口、核心引擎以及數據接口,實現多樣化應用按需接入、合作伙伴自主可控和第三方數據源靈活接入。

華為Cloud&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介紹“河圖”引擎
現場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虛擬化引擎概念是華為在業內首次提出,騰訊和阿里巴巴在相關領域提出的是數據中臺概念,所謂數據中臺,就是將各個業務線的數據分別采集處理,實現數據使用的最大化。而華為最新推出的數據虛擬化引擎,則將原先分散的業務線數據進一步整合,應用更廣泛。
數據庫行業專家,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周傲英表示,根據經濟發展趨勢,新技術帶來的社會變革都會經歷多個階段,前二十年是準備階段,此后三十年是應用的大規模爆發時期,互聯網剛好二十年,現在是數據應用的最佳時機。
周躍峰也指出,目前每人每天產生的數據量為1GB,一個智能家庭每天產生的數據是10GB。2018年全世界產生的新數據為33ZB,這個數據到2025年將增至180ZB。周躍峰認為,在數據量暴增的智能時代,數據基礎設施應當先行。
侯金龍表示,華為的虛擬化引擎“河圖”致力于讓數據在全生命周期內好用,數據的每比特價值最大,每比特成本最優,讓合作伙伴像使用“數據庫”一樣使用“大數據”。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