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7 21:35:21
監管調查固然值得期待,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場的力量也同樣不容忽視,尤其是在A股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價值投資理念愈發堅定的當下,一個時不時就會冒出“黑天鵝”事件的公司,其投資價值無疑會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正如一年前,沒有人會想到獐子島的扇貝會“擠死”“餓死”,在今年11月11日晚之前,誰也沒想到,獐子島的扇貝會“猝死”。10月份,獐子島的蝦夷扇貝平均畝產還有25.61公斤,僅僅10天后,抽測結果顯示平均畝產就銳減至3.19公斤,大量扇貝只剩空殼。
獐子島不僅有糟糕的扇貝養殖記錄,還有涉嫌財務數據造假的“黑歷史”。2014年,獐子島扇貝絕收,當年及2015年,公司累計虧損14.32億元,幾乎虧掉了此前5年的利潤總和;2016年獐子島恢復盈利,但2017年又巨虧7.25億元,隨后2018年盈利。但證監會今年7月份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極有規律的財務數據被做了手腳,其中最主要的手法就是調節利潤,而調節利潤的好處在于規避被ST或被強制退市的命運。
故技可以重施,鑒于2018年已經盈利,這是不是意味著,獐子島2019年又虧得起了,所以今年扇貝又可以大面積死亡了?
“騙我可以,請注意次數”,對獐子島的投資者而言,心中難免有這樣的吐槽。面對這類質疑,獐子島必會再度傾訴自己“委屈”的一面,其說辭可能是:“冷水團”“水溫太高”造成蝦夷扇貝死亡,其他養殖場也存在類似情況,底播蝦夷扇貝本身就有很大風險。但對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這樣的解釋也意味著其經營模式存在重大風險。
接二連三的“黑天鵝”事件,隔一段時間就來一次的蝦夷扇貝死亡噩耗,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慎重思考一個嚴重的問題——獐子島將來會不會退市?或者說,獐子島的上市地位,有朝一日會不會像他們養的扇貝一樣莫名其妙跑掉?
我們查閱相關規定后發現,一個公司觸發退市,無外乎以下幾種情形:一是連續四年虧損,鑒于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的方法較多,這種情況通常難以出現;二是被列為重大違法違規退市,雖然獐子島今年剛剛被證監會認定涉嫌財務造假,但處罰結果并未觸及其上市地位;三是審計機構連續三年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這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另外,上市公司也可以更換審計機構;四是面值退市,即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獐子島最新股價為2.50元,要繼續下跌60%才會觸及這一紅線。
上述四種退市情況,距離獐子島似乎都比較遙遠,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鑒于獐子島屢次出現重大意外風險事件,對相關風險保持高度警惕,似乎也沒有什么錯。
尤其是獐子島此次抽檢的蝦夷扇貝死亡率高達90%,而抽檢樣本代表的蝦夷扇貝賬面總價值高達3億元,一次性計提2.7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在不考慮其他變量的情況下,到年末其凈資產將下降到1.1億元,折合每股凈資產僅剩0.15元。
有些觀點認為,對于獐子島,監管應更為全面地徹查,如此才能讓大家心安。我們也欣喜地看到,11月16日,由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的相關機構和科研院所的專家調查組已經趕到了獐子島進行實地考察。據了解,此次調查的結論將于近日對外公布。
監管調查固然值得期待,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場的力量也同樣不容忽視,尤其是在A股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價值投資理念愈發堅定的當下,一個時不時就會冒出“黑天鵝”事件的公司,其投資價值無疑會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