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6 12:46:30
西部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在對中國不良資產市場進行回顧和展望時,畢馬威中國及亞太區特殊資產主管合伙人彭富強指出,西南地區正在成為不良資產投資人越來越關注的市場。
每經記者|張祎 每經編輯|陳星
“經濟下行期間,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不良資產投資已引起越來越多資金方的關注。”11月15日,平安銀行2019西部特殊資產推介會在成都舉行,平安銀行特殊資產管理事業部總裁董續勇在會上指出,通過對不良資產處置、轉讓及消化,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金融市場的風險,同時促進金融機構加速回籠資金,有利于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據銀保監會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37萬億元。在眾多行業人士眼中,特殊資產管理行業規模巨大,是一片待拓的廣闊藍海。
此次會議上,平安銀行一口氣推出177宗、總金額299億元的特殊資產,而來自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阿里拍賣、畢馬威等國內外機構的多位資深行業人士也在現場深度探討了當下特殊資產投資領域的機遇和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據行業人士觀察,由于規模較大、價格相對較低、產業鏈日益完善等原因,西南地區正在成為不良資產投資人越來越為關注的市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祎 攝
在本次推介會上,平安銀行推出了總金額達299億元的高潛質資產177宗,涵蓋企業債權、商鋪、住宅、寫字樓、土地以及采礦權等,引發了來自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咨詢服務機構及民間投資人等數百名參會者的興趣。
董續勇介紹,這些資產主要來自平安集團、平安銀行,平安銀行特殊資產管理事業部將通過資產切割、組合等方式為投資人匹配合適的資產。進一步看,這177宗資產主要來自于西部區域,占比約為55%。
那么,西部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在對中國不良資產市場進行回顧和展望時,畢馬威中國及亞太區特殊資產主管合伙人彭富強指出,西南地區正在成為不良資產投資人越來越關注的市場。
根據畢馬威2014年至2019年三季度參與不良資產轉讓項目的銀行歷史數據,協助處置的不良資產規模由沿海地區(以遼寧、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為代表)向內陸地區(以華東、華北為代表)逐步遞減。而位于西南地區的云南及四川的不良資產處置規模則與沿海地區屬于同一梯隊,本金都在100億元以上。
“在2017年后,我發現,其實中國的不良資產的重點已經跑到了今天的西南地區,尤其是以四川成都為主的地方。”彭富強介紹,整個西南地區尤其是四川是一個比較平均發展的市場,相對有足夠的投資方去參與不良資產處置。從2014年至2019年10月,畢馬威在西南地區共成功處置108個資產包,本金余額超過了753億元,其中最活躍的四川地區在400億元左右。
另外,畢馬威分析數據顯示,沿海地區的整個生態圈雖然比較完整,但當地不良資產的價位也偏高,仍在5折以上。彭富強表示,從去年開始,投資方更偏重于將目光聚焦于華中地區甚至西部地區,而從不同的地方處置不良資產的整體回收率情況來看,西南地區相對便宜,“這不一定是個壞事,就因為它價位不貴,所以才有更多的掘金空間。”
來自阿里拍賣平臺市場數據也顯示,西部地區在特殊資產管理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推介會現場,阿里拍賣副總經理俞金林在展示阿里拍賣平臺上大資產拍下拍品的省份分布情況時指出,包括四川、重慶、云南、廣西等省份在內的西南地區的特殊資產處置份額已占據全國整體份額的三分之一,是一支新生力量隊伍。
應該如何經營和管理特殊資產,才能更充分地提升資產價值,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對于這一話題,多位業內人士在本次推介會上給出了觀察和思考。
“資產交易的行情跟經濟形勢存在著較大關系,那么現在不良資產是不是就不能買了?答案是否定的。”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總經理助理、特殊資產交易與投融資服務中心總經理雷覺銘在本次會議上指出,不良資產的投資和處置本身是一個逆周期的行為,投資邏輯就是在經濟下行周期買入、在經濟上行周期拋出。目前,可通過附著于產業資源等手段,去加強基礎資源儲備和管理能力,提升資產處置效率。
“在傳統的特殊資產處置模式中,依賴的是‘三打’,即打包、打折、打官司,這只是一種風險的轉移,資產價值并無提升。”雷覺銘表示,對于不良資產投資人來說,可能更多的是熟悉金融和法律,對資產的識別和運營往往缺乏專業能力。反過來看,真正懂資產,能運營資產的,更多是一些不愿意也不敢去投資不良資產的實體企業。因此,不良資產和產業資本的聯合甚至附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行為,由實體企業去投資、運營不良資產會成為一種趨勢,這種深度形式的介入才會使資產運營走上一個非常專業的軌道。
而在彭富強看來,不良資產管理市場的下一步發展將走上市場化、國際化的道路。但他同時也認為,未來不良資產管理的發展方向將更多從產業角度出發,因為若要在資產里創造更多的價值,僅有單純的財務投資方是不夠的,還需要從戰略、管理、運營、市場開拓等角度去做規劃和考慮。
此外,未來對于科技的應用也將為行業帶來深刻影響。“大數據技術正逐漸被運用在特殊資產領域,多維度場景的建設可以幫助很多投資者找到所需要的標的。”俞金林指出,在多維度資產立體畫像基礎上,可以從拍賣數據、行為數據、地理位置對投資者進行分析,進而實現資產智能、高效的匹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