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15 18:50:45
據記者了解,前段時間,某大型券商將打包的托管費率下調三成,降至萬五至千分之一的區間。少數券商的托管費率一度降到萬分之五以下,已逼近人力成本附近,基本已是降無可降。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進入四季度,2019年終的腳步又近了!
近日,一位券商托管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訴苦道:券商托管業務越來越難做,由于所在公司的銷售人員比較多,自己也有了轉行的打算。
在上述托管人士看來,近幾年券商托管業務的費率不斷走低,已基本逼近了成本線。去年,還只是部分新進入托管市場的券商通過較低的價格,爭取擴大市場份額,但今年一些大型券商托管費率也變得更為靈活,明顯出現了下調。
而據記者了解,前段時間,某大型券商將打包的托管費率下調三成,降至萬五至千分之一的區間。少數券商的托管費率一度降到萬分之五以下,已逼近人力成本附近,基本已是降無可降。
對于券商而言,券商托管的主陣地就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由于后者更偏向市場化,私募基金托管業務的競爭更加激烈,這從近幾年券商密集推出的各種類型私募實盤大賽、私募夏令營、私募孵化營活動中,得到體現。
近日,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前段時間,某大型券商推出的打包托管費率下調三成,托管費率區間降至萬五到千一區間。
“三成并不算什么,一些開始發力的券商的托管費率有的甚至打到五折,個別產品的費率甚至降到了萬五以下,逼近‘地板價’。”一位券商托管人士向記者表示。
“各家的費率基本都是設置了一個區間,具體費率還是看談判的情況。就私募基金而言,權益型私募基金涉及的業務比較多,費率為千二到千三,大型權益私募的費率可能比較低,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一點五。由于體量比較大,債券型私募基金的托管費用更為優惠。不過,想要拿到萬五的費率不容易,需要券商高層進行特批。但是,如果產品相應的費率降到萬五以下,那就不太正常了。” 一位私募基金高層人士向記者表示。
滬上某私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感覺去年是一些想擴大市場份額的券商推出了優惠的價格,但是今年在頭部托管地位的券商的價格也開始出現松動,變得更為靈活。”
部分券商托管人士則表示,五年前,券商的托管費率還是千三、千四,這幾年券商托管費率一直下降。“價格戰”幾乎每年都有,但并不夸張,基本常態化。
“選擇以較低價格進入市場的券商,關鍵是看托管部門在公司的定位如何,是以成本為中心,還是以業務為中心。如果以成本為中心,那么公司要求的就不是賺錢,而是把‘盤子’、份額做大。更多的時候,券商提供的‘一條龍’外包業務,都是隨行就市,底線都是有的,不會太離譜。”滬上某券商托管人士進一步表示。
就券商托管而言,頭部穩穩地被兩家大型券商占據。僅從基金業協會公布的私募基金托管數據來看,截至10月12日,招商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分別托管的數量為14201只和9359只,合計占比接近42%,其優勢地位難以撼動。
位于第二陣營的券商,競爭相對激烈。多家券商表示,從今年來看,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和興業證券托管實力上升。數據進一步顯示,截止10月12日,上述三家券商的托管私募基金數量分別為6621只、3099只和2345只。
“券商托管除了費率,更看重的是專業的服務,如果后續服務跟不上,也就是‘一波流’。第一梯隊的兩家券商確實勝在服務效率上,比如:月報、季報、年報、持倉占比分析都有服務,有專門的后臺系統模塊且明晰到位、有效率。”某大型私募基金人士明確表示。
“其實今年很多債券型私募基金是有權限需求的。舉個例子,華泰證券就可以開權限,比如正回購。興業證券主要是靠銷售,也就是通過市場代銷業務反推。它們在公募和私募的銷售上都有明顯的發力,在銷售上配置的人員比較多。”上述私募人士進一步表示。
南方某券商托管人士則總結道:“頭部地位的券商托管由于起步早,優勢明確,其經驗比較豐富,日常運營已是流程化,對一些創新產品的支持優勢也會更加明顯。
在不少私募人士看來,今年券商托管的價格,很多都已壓到“成本價”,這跟市場環境有關,畢竟今年業務量比較少。特別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后,銀行委外資金撤退,行業整體的資金并不寬裕,一些單一方向業務的公司面臨著轉型的壓力。
對于券商托管而言,盡管公募基金也是服務的對象,卻并不是服務的重點。
“就券商托管而言,我們不僅僅是比較托管費率,更多的還是看重銷售實力。目前會把少部分的債券基金托管放到券商,權益類基金還是放在銀行。這主要還是因為投資者的消費習慣導致,更多的投資者還是更愿意通過銀行購買權益類基金。”滬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銷售人士表示。
事實上,根據Choice統計顯示,目前券商托管的超過200只基金中,股票型基金中更多的是指數型基金,而且也主要集中于招商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
“對于券商而言,未來券商托管的重點布局也是在銀行理財子公司方向,這方面市場的潛力將是無限的,對公司業務的協同發展也是很有裨益。”前述滬上券商托管人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