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13 23:24:28
目前兩市進入三季度業績預告發布期間,業績穩健板塊優勢上升,大盤股表現相對較好。從此次中美貿易談判來看,取得的結果遠好于預期,不過在前期關稅沒有削減,同時國內放松仍然“小心翼翼”的情況下,經濟小幅走平的概率大,全面復蘇的概率小,因此指數的震蕩格局沒有改變。
每經記者|劉明濤 每經編輯|吳永久
中美貿易談判超預期給了市場一劑強心針,A股連續兩日的普漲行情又一次激發了資金做多的熱情,目前,有券商已經重喊3000點為牛市起點,到底滬指能否接著三季報的暖風,站回該重要點位,有了這些重磅消息,或許可以有所期待!
1、10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在華盛頓舉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在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指導下,就共同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高效、建設性的討論。雙方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爭端解決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討論了后續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終達成協議的方向努力。
點評:中美貿易談判結果好于預期,不過此次談判依舊在路上。但無論中美貿易談判取得怎樣的進展,低于預期,A股早已習慣,扛過來了,韌性十足。高于預期,利好十足,有助上漲行情恢復。
2、“第八屆嶺南論壇”于2019年10月12日在廣州舉行。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表示,“我們協助澳門特區政府做了一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希望澳門證券交易所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為廣東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做一些準備。這個已經報給中央了。”
點評:澳門證券交易所最后能否通過,其實都代表在金融開放的一種嘗試。
1、10月12日,央行發布《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1月10日。
點評:標債此番認定,這意味著資管新規最重要的后續事宜落地,對金融機構適時調整資產結構、促進直接融資的健康發展,規范市場生態,有著積極意義。
2、10月9日港交所披露了一組最新數據:自2018年4月30日推出新上市制度以來,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16家生物科技公司登陸港交所主板,共籌集535億港元,繼續穩居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另一方面,12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同意長陽科技、久日新材等5家企業科創板IPO注冊。
點評:12日證監會同意科創板注冊的5家公司中有兩家為生物醫藥公司,今年科創板兩大上市板塊就是科技與生物醫藥,這也表明要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的決心,對A股該板塊存有提振作用。
1、10月11日晚間,證監會公告,核發浙商銀行(2016.hk)的A股IPO批文。隨后,浙商銀行也在港交所披露該消息,并公告此次A股發行股數不超過25.5億股。
點評:金融資產證券化在加速。與其他地方銀行之前登陸A股不同,浙商銀行是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這也是近年來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登陸A股。
本周國慶節后效應顯著,利空階段性釋放。美股波動主要影響A股開盤,并導致滬指日內振幅較高,但難阻滬指實現四連陽,國慶“開門紅”行情得以實現。目前兩市進入三季度業績預告發布期間,業績穩健板塊優勢上升,大盤股表現相對較好。
從此次中美貿易談判來看,取得的結果遠好于預期,不過在前期關稅沒有削減,同時國內放松仍然“小心翼翼”的情況下,經濟小幅走平的概率大,全面復蘇的概率小,因此指數的震蕩格局沒有改變。
下周需要注意兩大事件,一是三季報預告將披露完畢,目前已經公布的A股業績預告表現較為積極,預增占比較高。中原證券指出,今年同業存單打破剛兌,市場風險防范意識進一步上升,三季報前資金更加傾向于選擇質地較優的標的。疊加11月MSCI將繼續擴大對A股納入因子,當前市場環境對大盤股偏利好。
不過,下周還將陸續發布9月宏觀經濟數據,數據能否在超預期之中,或對市場短期產生波動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