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持股過節?逾六成私募說“是”!歷史數據顯示,國慶節前后A股很可能這樣走

中國證券報 2019-09-25 14:09:19

國慶7天長假,應當持股還是持幣過節?從歷史數據顯示,自2009年至2018年的10個國慶長假,滬綜指有多達8次在國慶之后的前5個交易日出現上漲,上漲概率達80%,平均漲幅也達到了2.48%。

9月25日,早盤科技藍籌集體調整,拖累指數走低,集成電路、消費電子、華為海思等板塊跌幅居前。券商、銀行等金融股逆勢走強,大消費板塊持續強勢。

截至午盤,滬指跌0.57%,報2968點;深成指跌1.17%,報9696點;創業板指跌0.98%,報1678點。

距離國慶長假到來僅剩下3個半交易日,而私募機構對于今年國慶究竟是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已早早拿定主意。來自一家私募行業第三方監測機構的最新問卷調查顯示,有多達65.58%的受訪私募機構看好持股過節,而選擇持幣過節的私募比例則不足一成。

當前私募、公募基金的整體倉位水平均上升至今年以來的高位,處于近四年來的相對偏高水平。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對比今年五一長假前私募機構高度一致的樂觀預期(五一長假前的問卷調查顯示,有近九成私募選擇持股過節)以及5月A股開局相對偏弱的走勢來看,今年國慶節之后市場能否出現“紅包行情”,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超六成私募看好持股過節

國慶7天長假(10月1日至10月7日),應當持股還是持幣過節?

私募排排網今天上午發布的一份最新問卷調查顯示,目前有多達65.58%的受訪私募機構看好持股過節;認為假期前后風險未知、投資者可以逢高兌現收益之后持幣過節的私募機構比例則僅為9.29%;有占比25.13%的私募機構則持中性觀點,認為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選擇,持幣持股均有機會。

來源:私募排排網

此外,從歷史角度來看,私募機構整體偏向于在國慶長假持股過節,似乎也有一定規律和概率支撐。歷史數據顯示,自2009年至2018年的10個國慶長假,滬綜指有多達8次在國慶之后的前5個交易日出現上漲,上漲概率達80%,平均漲幅也達到了2.48%。

來源:私募排排網

公私募倉位顯著高企

私募機構整體傾向于樂觀期待節后A股表現的背后,則是私募機構倉位水平的顯著高企。

此前,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9月12日時的股票私募倉位,達到67.48%,一舉創出年內新高。同期百億股票策略私募則大舉攀升至8成以上(83.15%),大幅領先所有規模私募平均倉位15.67個百分點。

來源:私募排排網

與此同時,好買基金昨日公布的公募偏股型基金產品的最新倉位測算數據則顯示,上周(9月16日至9月20日)公募偏股型基金(含股票型和混合型兩類)小幅減倉1.47個百分點,截至上周五收盤時的平均倉位水平為63.27%。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標準混合型基金截至上周五時的倉位,分別為86.14%和60.22%。

來源:好買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從歷史縱向角度來看,自2015年四季度以來,公募偏股型基金的倉位水平,就少有超過65%的情況。近四年來,公募偏股型基金倉位水平在提升到65%左右的高水平之后,A股市場都多次出現短期漲升動力相對不足的情況。

來源:好買基金

節前散戶多空研判依然分歧顯著

在近期A股市場持續高位震蕩休整的背景下,個人投資者卻明顯分歧較大。

國內某財經電視媒體昨日晚間發布的一份有關“節前四個交易日如何調整操作策略”的調查則顯示,選擇節前做多和等待市場回補下方缺口的個人投資者,占比基本各半;而在今日選擇滿倉(12%)、加倉(8%)的個人投資者比例,則與今天打算減倉(17%)和繼續空倉(5%)的個人投資者比例大體相當。

來源:網絡

多家私募仍建議關注個股機會

在近期市場主要股指持續震蕩休整、科技股等個股此起彼伏的背景下,私募機構認為目前結構性行情凸顯,機會主要集中在個股方面。

基巖資本副總裁范波建議持股過節,近期已經出現長時間強勢的科技股板塊,節后仍然有較大可能持續擴散。就市場整體運行來看,外圍風險緩和、國內流動性的寬松預期以及外資持續流入,將對市場帶來顯著支撐。

志開投資首席策略師劉威表示,該私募機構當前的倉位保持中性偏積極,持股結構以5G通信、自主可控為代表的成長科技股為主。建議投資者在控制倉位的前提下,注意國慶前后持倉結構的合理性,積極參與三季度以來市場反彈行情。

星石投資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A股短中期內仍然存在結構性機會。一方面,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將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不變的趨勢;另一方面,近期來看,科技領域大量細分行業的景氣度持續提升,成長股的業績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改善(剔除樂視網,今年二季度中小板、創業板凈利潤增速均已經轉正)。未來在各方面宏觀政策的支持下,科技成長股將長期向好。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責編 張楊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私募 國慶 A股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