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4 14:18:06
加拿大溫哥華當地時間9月23日上午,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女士引渡案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再次開庭審理。而在9月24日上午7時44分,華為心聲社區發表了題為《孟總加油!期待您平安歸來~》的文章,里面展示了孟晚舟的最新朋友圈,她表示,“感謝同行的你們,讓一米陽光照進我的心。”
每經編輯|李凈翰 杜恒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央視新聞消息,加拿大溫哥華當地時間9月23日上午,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女士引渡案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再次開庭審理。
當天上午9點30分左右,身穿紫色裙裝的孟晚舟女士從家中走出來,面帶笑容,在院子的門口向冒雨守候在那里的記者問候。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與以往程序性審理不同的是,從今天開始,引渡案進入實質性審理階段,也就是說,控辯雙方將就案件已有的證據和關鍵問題進行辯論。
華為公司發言人本杰明·豪斯(Benjamin Howes)剛剛向媒體發表聲明,表示相信孟晚舟是無辜的,但是目前不便透露更多情況。律師團表示相信,加拿大法庭能夠公正獨立地對孟晚舟引渡案作出裁決。
聲明具體內容如下:
正如大家所知,法院正在審理該事項,因此我們不便發表具體評論。我們完全支持孟女士,相信她是無罪的。我們也充分相信,加拿大司法程序的獨立性和公正性一定會還她清白。
As you know,this issue is before the Court and,as such,it would not be appropriate to provide detailed comment.We support Ms.Meng completely.We believe she is innocent of all allegations.We have every confidence that she will be vindicated in keeping with the independence and fairness of the Canadian judicial process.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9月24日上午7時44分,華為心聲社區發表了題為《孟總加油!期待您平安歸來~》的文章,里面展示了孟晚舟的最新朋友圈,她表示,“感謝同行的你們,讓一米陽光照進我的心。”

圖片來源:華為心聲社區
華為的員工們也表達了對孟晚舟的支持。

圖片來源:華為心聲社區
還有華為員工關注到了孟晚舟腳上的監察裝置。

圖片來源:華為心聲社區
據環球網援引加拿大廣播公司(CBC)23日的報道,“在超級大國之間的博弈中,溫哥華成為不太可能的前線”,華為高管孟晚舟當天將重回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高法院,她時隔幾個月的亮相毫無疑問將再次吸引全球目光。美國彭博社22日發文稱,孟晚舟將與計劃把她引渡到美國的加拿大當局作新一輪斗爭,與此同時,加拿大下月即將舉行大選,該國民眾意識到“需要選出一位合適的總理去應對未來可能與中國的前所未有的對抗。”
加拿大《環球郵報》22日報道稱,本周在兩個獨立法庭上,法官將聽取孟晚舟律師團隊采取雙管齊下方式拒絕引渡案的論點。一方面,孟晚舟的律師將在為期8天的聽證會上要求檢方披露她去年12月1日在溫哥華國際機場遭拘留和逮捕的相關文件和細節。分析稱,這不是引渡聽證會,但這些信息將成為孟晚舟方控訴加拿大相關部門違規、要求終止引渡程序的證據。23日同時開庭的民事訴訟上,孟晚舟的律師將指控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和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在拘捕過程中侵犯了她的憲法權利。加通社23日稱,孟的律師指控加拿大有關部門官員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代理人”,并表示“剩下的問題僅僅是FBI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參與了所謂‘計劃’”。
CBC稱,原本中美兩個全球性大國的博弈,溫哥華不太可能成為前線。但去年加拿大應美國要求逮捕孟晚舟,并試圖將她引渡到美國受審,加拿大被置于中美摩擦之中。報道稱,23日的聽證會開始之前,孟晚舟的律師團隊向法庭提交了一份文件,指控“美國試圖利用這些(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引渡程序,為自身經濟和政治利益服務”,將孟“當作中美貿易糾紛中討價還價的籌碼”加以劫持。孟晚舟去年12月1日在溫哥華機場中轉時被捕,特朗普不久后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公開表示,如果有助于中美達成貿易協議,他愿意干預孟晚舟案。
此外,孟的律師團隊還稱,美國和加拿大當局利用CBSA的特別拘留權對孟晚舟進行“秘密刑事調查”,一名CBSA官員在搜查孟晚舟的行李時詢問了華為在伊朗的業務;而RCMP原本打算在飛機上逮捕孟晚舟,但出于某種特殊原因改變了初衷。律師們指出,所有上述因素都構成“濫用程序”,并足以導致整個案件被宣告無效。“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以合理推測,FBI在此事件中一直與加拿大聯邦司法部、RCMP和CBSA保持聯系,而相關材料卻被隱匿了”,“我們的當事人認為,CBSA、RCMP在FBI和其他美國政府機構利益驅動、并可能受到其指導,她在溫哥華國際機場被非法拘留”。
《環球郵報》22日引述溫哥華移民律師理查德·庫蘭德的話稱,此次聽證會的焦點在于要求更多信息披露,“從民事案件中可以獲得很多東西,而從刑事案件或引渡案件中無法得到這些”,“你可以將從民事案件中提取的彈藥,插入引渡案件處理中”。該專家說,這些新信息和文件,如CBSA的審訊視頻,可能會為重新審視整個案件打開大門。如果有新的重要證據證明孟晚舟的憲法權利受到侵犯,加拿大司法部長和總檢察長可能會重新考慮引渡決定。溫哥華律師布羅克·馬丁對《環球郵報》表示,在加拿大的引渡案件中,伴隨著類似焦點的民事案件是不尋常的,但在孟的案子中,“不同尋常是常態”。
隨著越來越多的細節被披露,加拿大當局非法拘捕孟晚舟的行為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路透社23日稱,溫哥華律師加里·波廷看到了孟被拘留在機場的視頻,他說“孟晚舟的權利是否受到侵犯,確實存在疑問”。CBC23日引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亞洲研究所名譽所長保羅·埃文斯的話稱,本周訴訟程序最值得關注的是,有關引渡是否可能被用作美國利益尋租和“長臂管轄追殺”工具,“當大家談論到底是誰在破壞法制和國際準則時,不應回避美國在追捕孟晚舟時所作的一切,這一切不僅令中國人、也令歐洲人感到恐懼”。
CBC稱,孟晚舟的引渡聽證會將從明年1月開始,在2020年末之前該案都不太可能結束。

圖片來源:華為心聲社區
9月23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了任正非在5月份接受德國電視一臺的紀錄片采訪紀要。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任正非在當時就孟晚舟事件作出了回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德國電視一臺的記者:您女兒去年12月1日在溫哥華被捕,除了是您的女兒之外,她也是華為首席財務官。當時您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什么?
任正非:
我的第一反應是很震驚,因為我女兒是很守規矩的人,不可能有任何犯罪的行為,怎么被抓了呢?我女兒在被關進監獄的第二天,就通過他先生遞了一個紙條子,帶給我:“爸爸,所有的矛頭是對準你的,你要小心一點。”第三天,我同樣要飛到阿根廷開會,我女兒就是阿根廷會議的組織者。我還是選擇冒著危險去開會,我認為這對公司的改革、穩定和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當時并不知道美國要這么嚴厲地制裁我們。我太太整晚不睡覺,等待著我過境國家的信息,總問我:“你出境了沒有,上飛機了沒有?”我告訴她,飛機滑行了,她才放心睡覺。我開完會以后,就上飛機返回了,直到平安回來,我家里人才放心。
其實我個人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并不覺得我的生命有那么重要。我認為改革最重要,阿根廷代表處的改革很成功,帶動了公司全面的改革。正好遭遇了貿易戰,現在大家才看到,阿根廷七個文件對公司建立自我堡壘起到了巨大作用,每個BG的一把手都跟我說:“太重要了,如果沒有這半年的準備,可能現在會混亂。”我是冒著生死危險走出去的。
我認為,我最終還是要在世界上游走的,如果用一個籠子把我裝起來,我還有什么價值和意義呢?有人說:“你是思想家,你出思想就行。”不到現場去,怎么能出思想呢?
有媒體問我過;“如果你當時跟女兒一起走,在加拿大被抓了怎么辦?”我說就陪女兒聊聊天。“萬一被抓到美國去怎么辦?”我說,在美國監獄,正好把美國二百年發展的歷史讀一讀、學一學,然后寫一本書,就講中國未來二百年應該怎么崛起,應該怎么向美國學習。
德國電視一臺的記者:現在您的女兒面臨著指控,說是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禁令,美國也在尋求對她的引渡。現在也有一些報道說,這個事情發生剛好處在中美兩國之間緊張的局勢之下。我們也看到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包括德國、丹麥、法國)表態不會追隨美國的步伐,華為能否應對來自美國的壓力?沒有美國,是否可以繼續很好的發展?
任正非:
第一,孟晚舟的問題將來要依照法律判決,我就不多評論了。我們認為,孟晚舟是無罪的,我們是有抗辯證據的,美國檢察官也要拿出證據來。
第二,如果美國在科技上與我們割離以后,華為能不能繼續做下去?我認為,世界本來就應該合作共贏,因為全球化的經濟基礎是互相依存,不能孤立的存在。但是,我們現在可以說,即使沒有美國供應,我們可以獨立生存的,也能生存得非常好,可能也還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們永遠對美國公司充滿敬仰,很多美國公司是愿意與我們合作的,他們與美國政客有區別的,我們會永遠與這些美國公司成為長期的戰略伙伴。他們正在尋求美國政府對他們的供應審批,我們堅決購買他們的產品。比如,我們有可以代替高通的零部件,但是50%繼續購買高通的,并沒有完全使用我們的器件。這是我定的,必須要使用美國器件,不能自己一個人獨吞利益。我們永遠都會擁抱美國公司,歷史的挫折過去以后,會更加考驗我們和美國公司的友誼,只有合作起來,才會把人類文明推向新的進步。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環球時報、華為心聲社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